田石

田石產於壽山鄉內外洋的溪田中,溪田上接坑頭,沿溪向外延伸,田石來源於壽山溪中,附近山坑、水坑的碎石順流而下,融入田中,埋與地下,因常年受溪水,泥沙、地熱等影響,石質發生根本變化,形成田石。 田黃石的特徵:石皮、紅筋格、蘿蔔絲紋、質感。 有朋友問:田石石皮是如何形成?


 田石產於壽山鄉內外洋的溪田中,溪田上接坑頭,沿溪向外延伸,田石來源於壽山溪中,附近山坑、水坑的碎石順流而下,融入田中,埋與地下,因常年受溪水,泥沙、地熱等影響,石質發生根本變化,形成田石。田石因產地或礦脈而異,可分為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上坂田石多細嫩,晶瑩剔透(光澤強),缺少溫潤感,接近水坑,如田石中的黃田凍、白田凍;中坂田礦脈位置最佳,石質細膩而色澤濃重,溫潤感強,如田石中黃金黃、桔皮黃等產於此;下坂田石在壽山溪下游淤泥較多,田石成色深暗,田石中的桐油黃、黑田等產於此;碓下坂田石多色及色深暗,多白點與色斑,石質表面粗糙,如田石中的硬田、牛蛋田、擱溜田等產於此;一般來說田石多以其顏色命名,而不是以地名、人名命名;按顏色分為:黃田、白田、紅田、黑田、綠田、花田等,具體還要細分成色,如黃田(黃金黃,雞蛋黃、桂花黃等成色),如白田(羊脂白、荔枝白、豬油白等),如紅田(桃花紅、硃砂紅、蠟燭紅等),如黑田(牛角黑、煤渣黑等),一般來說,大多是以現實中的實物顏色命名,以田石顏色與實物顏色一致為標準命名;學習給田石命名與石友交流也是一大樂趣;田黃石產於壽山—溪田中,靠挖掘而得,黃色具多,故名田黃石,清代,乾隆皇帝極力推崇,田黃石名聲大振,不僅被稱為石“石帝”、“石中之王”立於中國印石之首,而且價格日飛猛漲令人咋舌,舊有:“一兩田黃十兩金之說”,現在何止!田黃石的特徵:石皮、紅筋格、蘿蔔絲紋、質感。先說石皮顏色有黃皮、白皮、黑皮,有單層皮,雙層皮,甚至有三層皮,石皮質地細結柔嫩,細中帶糯;再說紅筋格,田黃大多有紅筋格,與掘性山坑的紅筋不同的是,田黃石紅筋不很明顯,細細的紅赫色很濃,仔細看才可見;其次說說蘿蔔絲紋,凡田黃石肌理中皆有蘿蔔絲紋,因礦脈而異,肌理中的蘿蔔絲紋略有不同,如高山種田黃形成的蘿蔔絲紋清晰如網;如杜陵種有不規則的水流紋;如坑頭種肉眼很難找到蘿蔔絲紋,因蘿蔔絲結構較細,像細細的蠶絲隱約,眼睛看花了都看不見,在20倍放大鏡下清晰可見;但無論田黃石的蘿蔔絲紋如何,都存在肌理中;質感以溫潤,細結,凝膩為佳,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六德!有朋友問:田石石皮是如何形成?具體有幾種皮?先談石皮的形成,壽山地區有非常複雜的地質結構,碎石埋於不同地質結構中,長期受地質特有的成分影響,表面受物質顏色的擴散,表面石皮顏色與物質顏色一致,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石皮;有三種常見的石皮,分別為烏鴉皮,黃皮、白皮;烏鴉皮在淤泥中形成,黃皮在土壤中形成,白皮在砂土中形成;雙層皮的形成更為錯綜複雜,比如說田黃在土壤中形成黃皮後,又掉入淤泥中形成烏鴉皮;再比如說銀裹金,田黃在土壤中形成黃皮後,又掉入砂土中形成白皮;總之,推理下去,就知道答案!比如烏鴉皮牛蛋形成:碎石滾入溪水裡,石頭與較硬的鵝卵石碰撞,產生白點,機會好的石頭被水衝到田裡,常年受土壤滋潤,在後來土地被水淹沒,常年集水,土壤變成淤泥(黃色土壤變黑色),石頭受黑色淤泥顏色擴散,表面形成黑色烏鴉皮!可以想像石皮的形成多么艱難,因此這些帶皮的石頭倍受珍惜!有朋友說:田黃與那裡品種石叫容易混淆?如下為與田黃混淆的石種:掘性山坑石,掘性坑頭、鹿目格、牛蛋、溪管田、硬田等,還有人工做色加皮的染色田,還有河南石,浙江的昌化田等;田坑的石頭中除田黃,還有白田(白中透黃與蛋清色)、紅田(紅中透黃與紫色)、綠田(綠中泛黃)等,這些都與田黃是兄弟,只是顏色不同!按產地或礦脈而異,還有溪管田、擱溜田石、溪蛋田石、牛蛋田石;還有歷史原因形成的寺坪田石;以上說的內容,是本人對鑑賞田石的理論,希望能給收藏的朋友帶來新的啟發,帶來壽山石的樂趣。 壽山石是中華民族的國寶,雕刻壽山石的大師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