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田彥蘭,女,回族,1978年生,寧夏同心縣人,大學學歷,同心縣海如女子中學教師,寧夏美術家協會會員、寧夏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回族剪紙傳承人。田彥蘭在求學、從教、從藝、創業過程中,走過了一條充滿艱辛,但又百折不回的道路。清朝大學者錢謙益的《詠同心蘭四絕句》“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正是田彥蘭藝術人生的生動寫照。
人物生平
田彥蘭出生在寧夏乾旱山區同心縣,自幼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拉扯一家大小,家庭經濟拮据,生活非常困難。但好強的母親還是堅持供養她上學。田彥蘭繼承了母親的品格,學習刻苦,成績突出,考到縣城女子中學。但是中學時,母親又患病辭世,她成了真正的孤兒。哥哥姐姐家庭都不富裕,親人中又有好幾個的患有重病,無法供養她繼續上學。她多次面臨失學的困境。學費、書本費、生活費等幾乎都靠學校、老師、同學資助,她頑強地堅持在學校里、課堂上。艱難了三年、刻苦了三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範學校。正在她慶幸終於完成了母親遺願的時候,家庭接二連三地發生變故,又有幾位至親患病去世。田彥蘭一方面要承受失去親人的心靈重壓,一方面又要承受沒錢吃飯穿衣的生活重壓。堅強的她並沒有被壓垮,她開始嘗試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勞動維持生計。她用自幼跟母親學到的刺繡、剪紙技藝製作了一些小飾品、小掛件,送給幫助過她的師友,賣給同學。她甚至做了些繡花童鞋,到大街上擺攤兜售。當她擺攤做生意的事被學校發現後,並沒有因為這個“過失”開除她,校領導、老師、同學知道她的經歷,都滿含著眼淚幫助她。她謝絕了饋贈,硬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完成了學業。這時候田彥蘭是一株寒蘭。師範畢業,她選擇回到同心,回到母校——海如女子中學。她一門心思地是你要回報家鄉,想要回報給予她支持、幫助的學校。擔任美術教師期間,她與全科組教師在狠抓教學方面下功夫,積極參與學校有關藝術教育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參加市、區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並組織好每周的集體備課,明確教學目標,努力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主動承擔科研項目,與大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設計每一節課。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雙基訓練和素質的提高。她的課結構嚴謹,深入淺出,妙趣橫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參與,使學生們的創造性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發揮,在教育和教學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在此期間,她又到寧夏大學美術系進修,當時許多人朋友勸她留在銀川,將來的發展前景會很好,而她毅然選擇了回到家鄉。她認為學校要有七彩陽光,要有美術、音樂、舞蹈、文學來構造美育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藝術覺悟及藝術情感。在藝術教育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動手能力做了大量常規工作,並積極探索美術教育新模式。
她工作勤勤懇懇、孜孜求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海如中學藝術教育做出了顯著成績,也為貧困山區的美術教育貢獻了一份力量。她輔導的課外繪畫興趣小組的學生參加在2004、2005、2006年全國中小學生優秀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大賽中,所選送的學生作品共獲得金、銀獎等60多人次;她本人也被評為全國優秀指導教師,市、區中國小優秀輔導教師。自2004年以來的年度考核中先後被評為優秀教師。這時候的田彥蘭是一棵米蘭。
田彥蘭從小苦慣了,也苦怕了。在參加工作以後,因為要替家人還看病的債,要資助和她一樣的窮孩子上學,日子一直過的很緊巴。2001年,她在創辦了“田子少兒書畫社”,為家鄉孩子在學習繪畫方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場所,她也賺取一些辛苦錢,補貼家用。她獨有的教學模式和耐心細緻的教學方法贏得了家長們的信任和支持,送到她辦的繪畫班的學生越來越多。目前,她所教過的學生有800餘人,有60多人考上了藝術類院校。“田子書畫社”的品牌逐步打響。
2006年她所創作的回族剪紙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報自治區,被寧夏回族自治區列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她被確定為傳承人。同年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參加中國(四川•成都)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就在這次博覽會上,她發現剪紙藝術非常受歡迎,剪紙產業蘊含巨大商機。
田彥蘭想把回族剪紙這一區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傳承下去,也想把剪紙產業做大。她的這一想法得到縣委和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因為對剪紙藝術的不了解,許多家鄉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學習,最初,她只收了十多個學生學習剪紙,而其中的一半多學習都是親友的子女,到最後連親友的子女都不學了,這樣的結果,她並沒有放棄,始終堅持。2007年,當她的一名學生創作回族剪紙作品榮獲全國少工委主辦的“我愛新農村”杯中小學生作品大賽中,獲得二等獎的訊息傳來後,許多家長改變了認為學習剪紙沒有意義的這一想法。現在跟隨田彥蘭學習剪紙的孩子有70多人,有許多當地的回族婦女知道後,也跟她學習剪紙。
2008年在第四屆國際(寧夏•銀川)剪紙藝術節上,她所創作的剪紙《朔方風•西夏情》榮獲銀獎,2009年第五屆國際(江蘇•金壇)剪紙藝術節上,她創作的作品《回回女娃彈口弦》獲得金獎。有一位公司老總,看到她的剪紙作品後,大加讚賞,讓她放棄現在的事業,到他開辦的私人藝術館工作,並許諾一年十萬元的年薪。家人和朋友知道這件事後,都勸她可以考慮,而她卻說:條件和報酬是很優越,但我卻不能答應,因為我是回族剪紙的傳承人,在家鄉,同樣可以把剪紙產業做起來,還能幫助周圍的農村姐妹發家致富。
她開始積極開拓剪紙產業這條路子,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今年8月,她應邀寧夏廣播電視總台接受了新時空欄目的專訪。在被推薦評選老區婦女創新標兵評選時,她正和徒弟們帶著回族剪紙作品,參加2009年中國(寧夏)國際貿易投資洽談會。據反饋來的訊息,許多國內外客商對她們的作品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並簽訂了一些訂單和協定。從這個意義上說,她又是一株劍蘭。
蘭質蕙心的她,憑著多年吃苦耐勞的精神積澱和永不服輸的個性,她堅信一定能將回族剪紙產業做起來,並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