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田園樂·萋萋芳草春綠》
【年代】盛 唐
【作者】王維
【體裁】六言絕句
作品原文
田園樂
萋萋芳草春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作品鑑賞
《楚辭·招隱士》有言:“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正是以芳草召喚隱士歸山。《舊唐書·隱逸傳》記高宗問隱士潘師正:“‘山中有何所須?’對曰:‘所須松樹、清泉,山中不乏。’”“萋萋芳草”、“落落長松”正是隱士所慕,春天有芳草,夏天有長松,這是多么愜意。上面寫自然環境,下面寫人事環境了。“牛羊自歸村巷”,這就是“日之兮兮,羊牛下來”。妙在“自歸”,而不是“牧童驅犢返”(王績《野望》),牛羊的馴狎格外顯出村巷的和平、寧靜,後來陸游在一首田園詩中寫道“桑竹成陰不見門,牛羊分路各歸村”,其意境可能從此詩中借鑑。牛羊襯托下面的童稚。“衣冠”,做官人穿戴的衣帽,這裡代指“官人”。寫小孩不認識做官的人,表現出這裡的靜僻、人民的純樸,真象桃花源中人那樣: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又象上古那首古歌所歌詠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足見這裡人們的生活是十分自由自在的。這裡的“衣冠”還可能是自指。詩人隱居於此,但身份還是官人,而孩子們並不知他是官人,或者根本不在乎他是否官人。這樸野的鄉間不需要繁文縟禮,不需要人事應酬,這在外間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詩歌表現輞川風光和自己生活其間的安閒自在,採用的是以少概多的描寫筆法,一句一景,就象一幅幅圖畫一樣,這些畫面連線在一起,構成了含蘊豐富的“輞川閒居圖”。六言絕句由於句、字都是偶數,自然趨於駢偶,又由於兩字一頓構成語義單位,不便靈活組合,因此,音節就不免單調,容量也不免窘促。俞見龍說:“蓋詩以詠性情,圓融則易遣興,直方則難措辭,是以(六言詩)古今俱鮮。”(《唐詩畫譜·六言畫譜》跋)詠性情、敘事理,確實並非六言所長,而寫景造境則有可能由實見虛、化板為活,寫出好的作品來。“詩中有畫”最是符合六言絕句體性,王維這幾首詩受到後人很高讚譽並被繪入《唐詩畫譜》,主要原因蓋在於此吧。
組詩的第六首道:“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歸,鶯啼山客猶眠。”苕溪漁隱(胡仔)讀此感嘆說:“每喔此句,令人坐想輞川春日之勝,此老傲睨閒適於其間也!”(《叢話後集》)這首寫的雖然不單純是春日,色彩也沒有那么明麗,但令人讀來也覺著有相似的感受。
作者簡介
王維
(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公元721年(開元九年)中進士第一,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被擢為右拾遺。安史亂前,累官至給事中。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為安史亂軍所獲,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王維詩現存約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