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間篇

用間篇

《孫子兵法》第13篇《用間篇》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簡介

《 孫子兵法》第13篇《用間篇》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作者-孫子(生卒年不詳),名武,字長卿,春秋時 齊國人。全文大致分為五部分:一、指出是否能不吝惜爵祿財物使用間諜,是一個對國家、對民眾百姓、對戰爭勝敗負責的重大原則問題,是衡量統軍將領是否具有仁愛之心,是否懂得用人,是否配做國家輔佐,是否能成為戰爭勝利的主宰的重要尺度。二、分析要克敵制勝,關鍵在於能預知敵情,進而闡明用間的重要性。三、提出“五間“,並闡明其特點及作用。四、指出善於用間者是那些具有高超智慧和精細作風的人。五、突出強調“反間”的作用。

作品原文

原文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 死間,有生間。 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 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莫親於間:指沒有比間諜更應成為親信了。賞莫厚於間:指沒有比間諜更應該得到豐富的獎賞了。事莫密於間:沒有經間諜的事更應該保守機密了。間事未發:用間之事還沒有開始進行。間與所告者皆死:間諜和告知用間之事的人都要處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 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 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侍而動也。

字句詳解

百姓之費:民眾百姓的消耗。公家之奉:國家開支的費用。

內外騷動:全國上上下下,每家每戶里里外外騷動不安。

怠於道路:老百姓因長途輾轉運用軍費物資疲勞不堪。

操事:操,這裡指操持農事。

七十萬家:按曹操、李筌注,古代制度是一家從軍,需要七家負擔運輸國糧等各種勞役。

相守數年:指與敵軍對峙數年。

愛爵祿百金:吝惜賞給人們以官位、俸祿和錢財。

非人之將也:人,這裡指用人。非人之將,指不懂用人的將領。

非勝之主:不是能主宰打勝戰的人。

不可取於鬼神:不能從相信鬼神的迷信活動中了解到敵情。

不可象於事:象,比推、類比。不可象於事,不可能用對等相似事物的類比中去推想出敵情。

不可驗於度:不可以用於主觀機械的計度去體驗所獲得的敵情是否準確。

莫知其道:不知道究竟是怎樣泄露了軍事機密。

人君之寶:君主在戰爭中,用以克敵制勝的法寶。

因其鄉人而用之:利用故鄉的人做我的間諜。

因其官人而用之:利用敵方為官者或他們的子孫做我方的間諜。

因其敵間而用之:收買利用敵方的間諜做我方的間諜。

為誑事於外:在外面散布謠言或虛假情報。反報;回來報告敵情。

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必須先探知敵方主將以及他的幕僚親信、負責通報和傳令的官吏、衛士以及勤務人員的姓名。

必索敵人之間來見我者:一定要搜尋到敵方派到我方從事間諜活動的人。

因而利之:按杜佑注,此指給以重金收買。

導而舍之:對被我方搜尋到的敵方間諜經過開導後,給予任務,將其放走。

因是而知之:是,指反間提供的情報。因是而知之,從反間提供的情報而知道軍事機密。

生間可使如期:生間,能活著回來報告敵情的間諜。如期,按期。生間可使如期,生間可以使他們按期回來報告敵情。

知之必在於反間:要掌握五種間諜活動的情況,都可以依靠反間的作用。

殷之興也:殷商的興起。

伊摯在夏:伊摯,指伊尹,原為夏桀的大臣以後歸附商湯為相,在滅夏的過程中,伊尹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呂牙在殷:呂牙,指姜尚,又名姜子牙,原是商紂時期的隱士,後歸附於周武王。

以上智為間者:用智慧高超的人做間諜。

全文譯文

孫子說:凡興兵10萬,千里征戰,百姓的耗費,國家的開支,每天要花費千金,全國上下動盪不安,民眾服徭役,疲憊於道路,不能從事耕作的有70萬家。戰爭雙方相持數年,是為了勝於一旦,如果吝嗇爵祿和金錢不重用間諜,以致不能了解敵人情況而遭受失敗,那就太“不仁”了。這樣的將帥,不是軍隊的好將帥,不是國君的好助手;這樣的國君,不是能打勝仗的好國君。英明的國君,良好的將帥,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成功地超出眾人之上的,其重要原因,在於他事先了解敵情。而要事先了解敵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取得,不可用過去相似的事情作類比也不可用觀察日月星辰運行位置去驗證,一定要從了解敵情的人那裡去獲得。

使用間諜有五種: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種間諜同時都使用起來,便敵人莫測高深而無從應付,這是神妙的道理,是國君制勝敵人的法寶。所謂因間,是指利用敵國鄉里的普通人做間諜。所謂內間,是指收買敵國的官吏做間諜。所謂反間,是指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效力。所謂死間,是指故意散布虛假情況,讓我方間諜知道而傳給敵方,敵人上當後往往將其處死。所謂生間,是指派往敵方偵察後能活著回報敵情的。

所以軍隊人事中,沒有比間諜再親信的,獎賞沒有比間諜更優厚的,事情沒有比用間更機密的。不是才智過人的將帥不能使用間諜;不是仁慈慷慨的將帥也不能使用間諜;不是用心精細、手段巧妙的將帥不能取得間諜的真實情報。微妙啊!微妙啊!真是無處不可使用問諜呀!用間的計謀尚未施行,就被泄露出去,間諜和知道機密的人都要處死。

凡是要攻擊的敵方軍隊,要攻的敵人城邑,要斬殺的敵方人員,必須預先了解那些守城將帥、左右親信、掌管傳達、通報的官員、負責守門的官吏以及門客幕僚的姓名,命令我方間諜一定要偵察清楚。

必須搜尋出敵方派來偵察我方的間諜,以便依據情況進行重金收買、優禮款待,要經過誘導交給任務,然後放他回去,這樣,反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從反間那裡得知敵人情況之後,所以鄉間、內間就可得以使用了。因從反間那裡得知敵人情況,所以散布給死間的虛假情況就可以傳給敵人。因從反間那裡得知敵人情況,所以生間就可遵照預定的期限,回來報告敵情。五種間諜使用之事,國君都必須懂得,其中的關鍵在於會用反間。所以,對反間不可不給予優厚的待遇。

從前商朝的興起,是由於重用了在夏為臣的 伊尹;周朝的興起,是由於重用了在殷為官的 姜子牙。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能的將帥,能用極有智謀的人做間諜,一定能成就大的功業。這是用兵作戰的重要一著,整個軍隊都要依靠間諜提供情報而採取行動。

作品相關

作品出處

《孫子兵法》共13篇。

分別為一《始計篇》、二《作戰篇》、三《謀攻篇》、四《軍形篇》、五《兵勢篇》、六《虛實篇》、七《軍爭篇》、八《九變篇》、九《行軍篇》、十《地形篇》、十一《九地篇》、十二《火攻篇》、十三《用間篇》

《始計篇》第一、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畫。

《作戰篇》第二、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

《謀攻篇》第三、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前三說的是戰略運籌。

《軍形篇》第四、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兵勢篇》第五、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虛實篇》第六、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此三是作戰指揮。

《軍爭篇》第七、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九變篇》第八、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行軍篇》第九、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此四是戰場機變。

《地形篇》第十、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此五是軍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講的是以火助攻。

《用間篇》第十三、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後來的很多將領用兵都受到了該書的影響。

作者簡介

孫武像孫武像

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占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歷史記載

孫武,被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公元前535-?),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3萬打敗60萬楚國大軍,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記載記載孫武的史料即《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武與孫臏、吳起合列一傳,記載如下。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闔閭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古隊長。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願下觀。”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者。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