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發展
“產教結合、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
“產教結合、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是當前職業學校開闢的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但這剛剛是起步,而且由於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各專業的特點不同,所以具體做法也不盡相同。但我們只要堅定思想,堅持探索,認真把握好市場信息,依靠科技進步,職業教育的發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優勢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並為學生工讀結合、勤工儉學創造條件。
職業學校興辦專業產業,並使之與教學相結合,這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實習條件和難得的鍛鍊機會。在生產實踐和管理實踐中,學生會在老師的帶領、指導下,把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套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產教結合還會激發學生的創造、創新的願望和熱情,激勵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而這種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人才的培養正是我們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學校興辦專業產業,讓學生參與生產或經營,取得一定的報酬,這客觀上也為學生工讀結合、勤工儉學創造了條件。
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現在,職業學校的老師大多是從高校直接分配的,他們專業水平高,理論知識豐富,但缺點是知識套用能力不強,實際操作水平不高,這也極大地影響了職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創設實習基地,興辦專業產業,為廣大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參加實踐、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條件和機會,而且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這有利於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的質量,對職業學校建立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利於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發展
職業教育是最直接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它與當地經濟建設關係密切、聯繫廣泛,職業學校設定的專業都與當地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由於學校教師專業知識豐富,頭腦靈活,他們依靠科技興辦產業,因而在當地具有一定的示範性,同時,職業學校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他們走上社會,必然會成為該領域的行家裡手,這有利於帶動當地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地方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有利於促進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這類人才具有鮮明的職業性、技能性、實用性等崗位特徵。簡單地說就是工作在第一線,懂技術、會操作、能管理的技術員,因此應按崗位群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需求作為最高原則來設定專業,制定教學計畫。“產教結合,校企一體”的培養思路正是這種需求的集中體現,應大力推廣和提倡。同時,學校也應針對企業所需的產品與技術進行開發,以實現學校培養人才、研發產品和技術服務三大功能。為使企業需求與學校教學無縫銜接,與技術發展方向合拍,就必須依靠和吸收企業技術骨幹、學者專家參與培養目標的研討、教學計畫的制定。
實施
產教結合的基礎是“產”,即必須以真實的產品生產為前提,在這樣的基礎和氛圍中進行專業實踐教學,學生才能學到真本領,教師才能教出真水平。這樣的“產”不能是單純的工廠生產,必須與教學緊密結合,其目的是為了“教”,在產教結合比較成熟的情況下,再逐步向“產、學、研”發展。學校真正形成了“產、學、研”的能力,職業學校適應了市場的需要,形成發展能力就落到了實處,做強做優也就有了基礎。思路逐漸清晰,願景更加美好。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產教究竟如何結合?我們作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堅持“雙贏”原則,實施責任共擔
根據現有條件和管理狀況,比較有可能性的辦法是:引入社會上管理和技術較為先進的企業,願意加盟校企合作,通過利用該校的設備,進行產品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引入教學內容,校企共同制定產教結合的實施性教學生產計畫,讓教師學到技術,讓學生加入生產,讓生產產生效益,校企雙贏,共生共榮。
具體實施辦法是:
(1)以學校現有的專業實習工廠和主要機加工設備為載體,引入企業加盟,學校出廠房、出設備;企業帶工人、帶產品,雙方結合,進行產品生產、人才培養。在生產中結合教學需要,讓教師和學生參與生產,在生產中學習技術。
(2)企業安排生產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學人員,根據產教結合教學計畫,實施生產中的教學工作。學校安排有關教師跟班參加生產兼指導、輔導學生學習生產技術。
(3)校企合作前,雙方考察選擇。對企業可考察產品生產、法人代表(或出資人情況),註冊資金、設備情況、管理情況等。學校應向企業提供必需的資料和考察情況。
突破“結合”難點,完善育人體系
在實施產教結合的過程中有三大難點:一是企業的生產與學生實訓之間的矛盾。企業希望自主生產的時間越多越好,而學校當然希望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越多越好;二是企業希望生產過程中,合格率越高越好,而學生都是生手,上機操作,易出次品;三是學生的人數與設備數量之間的矛盾。妥善解決好這三個矛盾是保證企業加工好產品,學生訓練時間充足的關鍵。突破難點的關鍵還是要“解放思想”,要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改革,要創新課程體系,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育人體系。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構建科學合理的模組化課程體系:我們讓學生在完成文化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及基本技能的訓練之後,再進行專業主幹課程的學習。我們將主幹課程的學習劃分為四個模組,分四個階段實施。第一個模組是數控工具機基本結構、工作原理。第二個模組是數控編程,學習編程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專用模擬軟體驗證程式合理性。第三模組是模擬加工,通過在教學型數控工具機上的訓練,掌握數控工具機操作方法。第四模組是頂崗實習,在學生獨立加工產品之前,先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生產,逐步過渡到獨立操作。每個階段的學習完成之後進行嚴格的考核,合格者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確保每個人、每個環節都必須過關。
(2)加強學生規範意識、質量意識的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不盡如人意,尤其表現在行為習慣上。為此,一方面加強思想教育,從學生入學開始就強化常規行為習慣的培養,另一方面,制定了嚴格的實習規範及獎懲考核細則,將學生的行為規範要求同成績學分考核結合起來。通過典型的事例來教育學生樹立質量意識。如一位同學在加工零件後,沒有按照只能測量一次尺寸的規定,僅多測量了一次就導致產品報廢,損失達5000多元的事例。 同時,要求企業加強員工管理,為學生樹立榜樣,接受教育。曾有一位工人因進車間時含著一支煙就被罰了200元,這讓當時在場的學生深受教育。
(3)實施分組分階段教學:我校每個數控班級學生人數都在50人以上,如果同時實習,不但很難做到一人一機,而且車間裡一下湧入50多人管理也很困難,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因此,我們採用分組教學、分階段實施的辦法,將一個班級學生分成3-4個小組,統籌安排,分組進行,這樣就解決了這一矛盾。
堅持不斷總結,力求推動產教結合再上新水平
改革和創新,都是從理想到現實的過程,都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產教結合要走向深入,必須認真總結。回顧近三年的嘗試,我們覺得有以下幾點收穫:
育人效應得到有效顯現
在產教結合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訓練。產教結合實施兩年多來,共有200多名學生從這裡走向了工作崗位,他們很快適應了企業的要求,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幹。2005屆數控班的畢順同學從學校畢業後被長安福特汽車公司錄用,由於表現出色,被送往日本培訓。05屆數控⑴班的馮佳佳、笪余海兩位同學還未畢業就被菲尼克斯電氣有限公司聘用,進廠後由於技術過硬,雙雙被提拔為領班,領導著一班從高職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們。學生剛畢業,就被聞訊而至的企業聘用,連學校想留下幾名學生在實習車間工作都留不住。
教師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產教結合的實施過程中,為教師提供了實踐的平台。我們的專業教師在生產一線進行見習和實踐,獲得了良好的理論聯繫實際、提高專業素質的機會。教師們得到了鍛鍊和成長,教師專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批具有真才實幹的專業教師隊伍逐步成長起來,這為學校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成為學校的一筆巨大財富。
校企文化得到有效融合
在產教結合的實施過程中,企業管理制度逐步遷移到實訓基地的管理過程中來,推進了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機結合。企業文化進入了學校,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涵。接受企業文化輻射、推進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是實現學生與企業員工無縫對接的重要保證。我們定期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到學校宣講企業精神、企業文化,創造學生與企業直接對話的機會,引導學生自覺培養企業需要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團隊協作精神。
育人成本得到有效補充
客觀地說,學生“真刀真槍”地實習,其實習原料的損耗,學校是難以承受得起的。產教結合過程中,企業將這筆開支承擔下來了,同時,還承擔了不合格產品的耗材。此外,企業還對機器設備的折舊付與相應的費用,並帶來一些生產設備;對積極上進、表現突出的學生設立了“獎學金”。這些對學校育人成本都給予了相當的補充。
產教結合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養,生產是基礎,但必須服務於教學,這是處理產教結合過程中各種問題的基本原則。我們認為產教結合的實施,在現行教育管理體制狀況下,不能外包給校外,專用於產品生產,不管“教”,成為變相的校辦廠;也不能由校內人承包,更不能完全由學校名義來組織。那樣,企業優勢進不來,還將是原來的學校實習工廠。因此,還是要在“結合”上深入研究,探索機制。企業追求經濟效應,我們追求成才效應,兩者“結合”的完善程度,決定著產教結合的總體水平。
其它
1、職業學校依靠行業,充分發揮行業在人力資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學指導中的作用。為發揮國家級行業部門和行業組織的作用,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於1999年成立了33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提出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中,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江蘇、廣西等地和交通部、建設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等部門和行業組織也都建立了發揮行業作用、指導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諮詢組織。
2、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實行聯合辦學,推行“訂單”培養。行業企業參與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全過程,並根據聯合辦學協定向職業教育提供一定的經費、必要的設備、生產實習場地和選派部分專業教師,承擔部分實訓項目教學活動,享有優先錄用畢業生的權利。學校根據行業企業提出的崗位培養目標,設定專業和培訓項目,搞好課程開發,按照行業企業的要求組織教學活動,並參與企事業單位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等,為企業提供職工培訓、技術諮詢等服務。江蘇省職業學校與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培訓,推進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的一體化,全省2003年“訂單式”招生達2萬多人,鎮江職業教育中心“訂單式”培養占全校招生數的近一半。聯合辦學有力地增強了職業學校的辦學活力,有利於培養出符合企業、行業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
3、依託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全國各地很多職業學校利用所辦精品專業的品牌優勢,積極創辦相應的校辦產業,依託專業發展產業,以產業發展促進專業建設,形成“產教結合、產教並舉、以教促產、以產養教”的良性循環,創造了良好的產學結合的氛圍。湖南省物資學校依託室內裝飾專業建立的裝潢公司,固定資產1200多萬元,年產值達5000多萬元,為學校創利700多萬元。湖南邵陽、河北南宮、江蘇句容、山東濰坊等地的職業學校進一步提出,要以市場為導向,努力做到辦一個專業,建一個實體,育一批人才,興一個產業,富一方民眾,並在這方面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