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
1966年,查爾斯・鮑德溫在Dow 化工公司工作,為國立健康研究中心的腫瘤研究所開發一種遏制系統。在他們參觀的各種各樣的實驗室有很多不同的所謂的警告標誌,但卻沒有標準化。於是查爾斯・鮑德溫發現了對這種標誌的需要,並且在"包裝設計部門"的幫助下開始了開發。這標誌定下的特徵是:它必須是獨特的,並且給人印象深刻,不會忘記。它需要是令人難忘的但又是無意義的, 以便能告訴人們它的意義。
通過令市場部的調查小組的人來為Dow公司的產品測試不同的標籤,查爾斯・鮑德溫得以在全國各地測試了樣品標誌。在這次對24個不同標誌的調查中,有6 個是原始標誌。其餘的都很容易辨認,諸如莊園牌花生的花生人、德士古(Texaco)星、殼牌氣油標誌、紅十字和萬字徽(swastika)。被調查者被要求看這些標誌,然後猜測每一個意思。“生物危險標誌”得到了最少的猜測。一個星期後,對那些被調查者以同樣的那套標誌,並加上36個 更加普通的,問他們哪個記得最牢,他們挑選了“生物危險標誌”。
顏色是鮮艷的黃色,因為在北極探險時這顏色被認為在多數條件下是最容易看見的一種。標誌有三邊是因為如果它是在一個裝有危險物的箱子中,萬一箱子被移動和運輸後,它也許會處在不同的位置,此外,我們還需要它能容易被刻上去。
推廣
標誌創作出後,查爾斯・鮑德溫在Science雜誌上寫了篇文章,並設法得到以後會使用到它的各種各樣的人群的授權。當它一被疾病控制中心、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局、國立健康研究中心採用後,它就被廣泛接受。於是就有了今天的“生物危險標誌 ”。
在處理生物危險度級別在2級以上的微生物時,在實驗室門上應標有國際通用的生物危險警告標誌。另外在感染性物質運輸時也要張貼生物危害警告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