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原則
目前體內和體外試驗中評估蛋白質生物價的方法主要依據:人體自身蛋白質耗盡後,食物中蛋白質對人體內源性蛋白的可替代率
。
評估方法
生物價(BV)=保留氮量/吸收氮量×100={〔攝取氮量-(糞便氮量-代謝性氮量)-(尿氮-內因性氮)〕/攝取氮量-(糞便氮量-代謝性氮量〕}×100
上式中之代謝性氮量和內因性氮量系表示生物體在未攝取蛋白質時,分別由糞便和尿中所排出之氮量,前者系來自脫落腸胃黏膜細胞、消化酵素及死活細菌等;後者則為身體組織不斷的進行代謝過程中所產生之含氮代謝物質,如尿素、氨等。與淨蛋白質利用率(NPU)不同的是生物價有考慮生物體之消化吸收率。
最高的生物價為35%雞蛋來源蛋白質和65%馬鈴薯來源蛋白質的組合。蛋白質生物價的主要限制胺基酸為:
(1)賴氨酸:穀物和其他植物蛋白中缺乏;(2)甲硫氨酸:牛奶和肉蛋白質中缺乏。(3)蘇氨酸:小麥和黑麥中缺乏;(4)色氨酸:小麥、米飯和其他穀物中缺乏
。
依此法測出之食品BV值,以蛋為最高,達94,牛奶82,魚81,牛肉73,黃豆66,糙米70,白米63,全麥麵粉59,白麵粉則僅為51。
常用食物蛋白質的生物價如下表所示:
蛋白質 | 生物價 | 蛋白質 | 生物價 | 蛋白質 | 生物價 |
全雞蛋 | 94 | 大 米 | 77 | 生黃豆 | 57 |
雞蛋黃 | 96 | 小麥 | 67 | 熟黃豆 | 64 |
雞蛋白 | 83 | 玉米 | 60 | 豆腐 | 65 |
牛奶 | 90 | 小米 | 57 | 綠豆 | 58 |
魚 | 83 | 高粱 | 56 | 花生 | 59 |
牛肉 | 76 | 白菜 | 76 | 豬肉 | 74 |
生物價均衡
鑒於以上分析,單一食品來源蛋白質的生物價一般不能滿足人體的需求,因此,可以通過向食品中添加某些必需胺基酸來提高食物蛋白質的生物價。例如:添加L-蘇氨酸和L-賴氨酸的米飯;添加L-賴氨酸的麵包;添加甲硫氨酸的大豆和花生
。
目前胺基酸的來源途徑主要包括:化學法合成、蛋白質水解法製備、酶法製備和微生物發酵法製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