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中藥

生活里的中藥

《生活里的中藥》是2011年2月1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近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做飯的時候,你是否想放點兒中藥而又無所是從?喝水的時候,你是否常常不知道水杯里該放哪味中藥?喝酒的時候,你是否想開懷暢飲與養生保健兼得?沐浴的時候,你是否想享受一下草藥的芬芳?洗腳的時候,你是否想把腳盆變成“養生館”?睡覺的時候,你是否想把枕頭當成“貼身保鏢”?梳妝的時候,你是否想讓中藥悄悄改變自己的容顏?……

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與中草藥發生聯繫,做飯、做菜、泡茶、泡酒、足浴、沐浴、美容等方面總會有中草藥的影子,這些中藥有什麼功用?該怎么使用?適合什麼人使用?每次用量多少?需要注意什麼?如何挑選?怎么儲藏?……這些知識是每個人都需要了解一些的,本書從日常生活角度選取50多味使用率比較高的中草藥,分別從做飯、泡茶、泡酒、足浴、沐浴、藥枕、美容等角度告訴讀者使用技巧,可謂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中藥使用指南。

作者簡介

郝近大: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學專家學術繼承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

目錄

序篇 日常使用中藥的幾個必知

第1章 廚房裡的中藥

第2章 水杯里的中藥

第3章 酒杯里的中藥

第4章 浴缸里的中藥

第5章 腳盆里的中藥

第6章 枕頭裡的中藥

第7章梳妝盒里的中藥

試讀章節

什麼可以稱為“中藥”

可能一提到中藥,很多的人嘴裡就會不自覺地泛苦。有的人有點頭疼腦熱的,光吃西藥怎么也不見好,就會偶爾嘗試一下中藥。

雖說對症下藥病是治好了,可是中藥那苦苦的味道想起來都會讓人打冷戰。“良藥苦口利於病”可能就是從這而來的吧!

中藥是苦的,這只是有些人先入為主的偏見。中藥是以病情來用的,很多寒性藥物多是苦的。但中藥並不全都是苦的。你比如說,生活在東北農村的人小時候常會挖一種甜草根,那種甜草根經過加工後就成了中藥甘草了,是甜的。還有,肉蓯蓉微有甜味……是苦、是甜,我們從它們的性味上就能判斷出來了。

很多人之所以認為中藥是苦的,是沒有完全理解中藥的概念。因此,我們在了解中藥之前,一定要弄懂中藥的概念。也就是說,什麼樣的藥才可以稱為“中藥”。

什麼是中藥?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並不是好回答的問題。

中藥的定義絕不能離開中醫。也就是說,所謂的“中藥”應該是在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根據辯證施治的原則而套用於臨床使用的藥物。記住,中藥一定要“在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套用”,且“辨證施治”,才能稱之為中藥,這一點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中藥大多是古代本草書中收載的國產藥材,也有少數是國外藥材(如乳香、沒藥、西洋參),因使用年久和為區別於西藥,便稱為中藥。中藥主要來源於自然界,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和一部分加工製品。

中藥的命名很有意思。有的中藥根據其功用的特點來命名。就拿防風來說,它主要是用來防治外感風邪的;有的中藥是根據其氣味特點來命名,如木香、藿香、丁香、甘草、苦參、酸棗仁等;有的中藥是因其形態而得名的,最常見的如長得像人的人參;還有的因顏色而得名,像紅花、白芷、白朮、黃芩等。

中藥命名最常見的就是因入藥部位而命名的。如用根入藥的麻黃根、葛根等,用葉入藥的桑葉、荷葉、側柏葉等,用花入藥的如金銀花、菊花、玫瑰花、槐花等。動物藥中有鹿茸、鱉甲等名稱,都是以其入藥部位來命名的。

還有更有意思的,就是以人名來命名中藥的。比如說,何首烏、杜仲、徐長卿、劉寄奴等,都是以人名來命名的中藥。

中藥的命名還有很多,但主要是這幾種。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慢慢體會就知道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