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上)

內容介紹

《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上)》內容簡介:每個人每天都在面臨選擇和決策,但這些選擇並非全都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人們過去的經驗、滿足的假想、不精確的參照系等因素的影響,時常會做出有損最大利益的“非理性”選擇。行為經濟學更深地洞悉了人們思維深處的奧秘,指出生活中“荒唐”決策的本質,探究非理性行為的規律,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會連續授給行為經濟學家的原因。
人們很多看似荒誕的經濟行為,其實背後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比起亞當·斯密那隻著名的“看不見的手”,這隻手更加敏感、細膩,帶著濃濃的人情味兒。研究人的行為規律,本來就是經濟學永恆不變的主題,所以。行為經濟學跟每個人相關,跟每個企業相關。它有時候像那個說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的孩子,雖然道明了真相,但是人在面對真相的時候多少有點尷尬。
《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上)》深入淺出地分析個人的日常經濟行為(包括投資決策)以及商家的行銷策略,讓人不僅看到普遍實例中非理性的思維根源,更有觸類旁通的聯想和分析,讓自己成為更為聰明的消費者和投資者。
《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上)》分上下兩冊,本冊主要解析人的日常消費行為中的誤區,下冊主要解析行為博弈、時間偏好,金融市場的“奇異現象”以及個人投資決策行為。

作者介紹

董志勇:經濟學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套用經濟學博士(PhD.),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碩士(Mphil.),中國人民大學套用數學學士(BSc.),出版著作有:Competitiveness and Adapt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lssues and Options(中國文史出版社),《行為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行為經濟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草根經濟》(經濟日報出版社)、《中國旅遊紀念品調研與開發》(高等教育出版社)、《實驗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等。

作品目錄

序第1章錢和錢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賬戶第一節心理賬戶,個人財務管理的捷徑 不同心理賬戶里的錢不同 買了新房子丟了舊家具第二節心理賬戶如何運行? 白馬非馬,賭資非錢 抓大放小與意外之財 富豪摳門也正常,只是沒到花錢時 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時 什麼情況下,你可以忘記成本? 扔掉擠腳的鞋 好訊息與壞訊息的組合 本章小結第2章保守與冒險——風險條件下的個人行為第一節給決策找一個標桿——參照依賴 度量世界的標桿 坐地日行八萬里 “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 買了鞭炮卻讓別人放第二節損失>獲得 得而復失,甚於不得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表達的藝術”與框架效應 瘋狂的賭徒第三節幾何級和算術級增長——敏感度遞減 錢,在什麼情況下只是一個符號?——韋伯-費希納定律 要不要為50塊錢跑腿?第四節心理機率:一百萬分之一和一百分之一的區別 杞人憂天與買彩票 天上會掉林妹妹嗎? 本章小結第3章被行銷改變的選擇——行為行銷經濟理論第一節看上去很美 天價的胸罩 番茄醬是如何定價的? 分兩次失去10元錢第二節什麼改變了你的偏好? 多出一支普通鋼筆之後 你為什麼選擇中杯? 決策之前的影響第三節悄悄改變的心理賬戶 北大周圍的“何賢記” 告訴你生產過程的廣告 以舊換新優於打折 供不應求為啥還定價偏低? “不滿意全額退款”的秘密第四節期待與配套 不開分店的鉅記手信店 “得寸進尺”與“先過分後讓步”第五節你怎么被說服的? “循循善誘”的推銷員 練就三寸不爛之舌 本章小結第4章啟發和偏差——什麼影響了你的判斷?第一節挖掘你的記憶——可用性啟發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腦白金的廣告哲學第二節直覺抓出特徵——代表性啟發法 典型特徵帶來的偏差 自我矯正與小數定律第三節給你的判繼找一個初始值——錨定式啟發法 初始值+調整 早餐店的秘密第四節日久生情——熟悉性啟發法第五節孩子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他人的好——稟賦效應與反稟賦效應 誰動了我的乳酪? 經濟愛國主義 太太永遠是別人家的好 本章小結第5章憑什麼相信自己——自負理論第一節我們是如何定義自負的 自古英雄出老年 自負現象的實驗驗證 自負的CEO第二節自負的種類 知道得越多賺得越多嗎?——信息型自負 薑還是老的辣嗎?——經驗型自負 考得不好是題太難——歸因型自負 律師都以為自己能打贏官司——控制型自負 你喜歡的她一定會喜歡你嗎?——投射型自負第三節警惕你的認知偏差 小樣本與大樣本的差異 賭徒謬誤 虛幻的相互聯繫 本章小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