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黃煎

生地黃煎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景岳全書》卷五十七。主要用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盜汗。

來源1

《景岳全書》卷五十七。

組成

生地 當歸 黃耆(炙) 甘草(炙) 麻黃根 浮小麥 黃連 黃芩 黃柏各3克

用法

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空腹時服。

功用

滋陰清熱,固表止汗。

主治

陰虛火旺引起的盜汗。

處方來源2

《聖惠》卷四十六。

藥物組成

生地黃汁5合,生薑汁1合,白蜜2兩,麻黃2兩(去藕節),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前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方劑主治

心肺暴熱,咳嗽不止。

製備方法

上件藥,先搗羅麻黃、白前、甘草3味為末,於銀鍋中納地黃汁等,下諸藥末,以慢火熬成膏,收於不津器中。

用法用量

每服1茶匙,含化咽津,不拘時候。

中藥方劑之生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