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傑米森具有詩人般的敏感內心和學者特有的客觀和嚴謹。”
——《西雅圖時報》
“自殺是導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就如同傑米森在書中所說,我們已經知道癌症和愛滋病的致病原因,對引起自殺的生物和環境因素卻不甚了了。……她在書中提及的自殺個案,讓我們得以窺見不忍目睹的畫面:‘累積的絕望’是怎樣一步步將人逼入自殺的絕境的。”
——《紐約客》雜誌
“一本感人肺腑、彌足重要的書。”
——彼得·C·威布羅,《A Mood Apart》的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心理學院院長
“(傑米森)的作品行文流暢、詞句考究,體現出古典散文的韻味和傳統。”
——《新聞日報》
“抑鬱和精神分裂症是我的家族傳記中貫穿始終的主題。在我成年之後,有好幾次動過自殺的念頭,而我最小的弟弟就是用自殺的方式離開人世的,恰在此時,凱·雷德菲爾德·傑米森的《生命逝如斯》像一隻救生筏出現在我們面前。書中介紹了自殺的歷史和本質、自殺者難以忍受的痛苦、生活的變化無常,並最終達到拯救生命的目的。要是我能在弟弟走上絕路前讀到這本書,也許會阻止悲劇的發生。”
——帕特·康洛伊,《潮浪王子》(The Prince of Tides)的作者
“傑米森的語言權威而簡潔,從醫的經歷也為其創作增色不少。……在對自殺者的幽暗心理和悲劇性的自殺行為進行描述時,她的筆端流淌出的文字就像感人的詩句。藥物可以為自殺者帶來療效,而她對死亡的黑暗進行的詩意描述更能讓人們對自殺展開反思。”
——《聖路易斯郵報》
自人類出現第一個自殺的人以來,有關自殺的各種謎題就一直困擾著我們。自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什麼樣的人容易選擇自殺?不同的家庭、種族、性別,以及不同的經濟和文化背景下,自殺行為有相似之處嗎?自殺能夠傳遞出很強的心理暗示,從而具有傳染性嗎?……
1/4世紀以來,第一本關於自殺研究的巨著,以歷史、科學的觀點,以及翔實的案例回答了關於自殺的種種疑問,並最終告訴人們怎樣才能有效預防自殺,挽救生命。
作者介紹
K·R.賈米森 博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精神病學教授,《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從事心理學以及自殺研究20多年,被譽為自殺研究領域的心理學權威。曾任加州洛杉磯大學情感失調諮詢中心主任,曾獲美國基金會“預防自殺研究獎“等眾多獎項。
作品目錄
第一篇 行屍走肉:什麼是自殺?
第一章 死神近在咫尺:自殺歷史
概述
第二章 測量內心洶湧的渦流:自殺的定義與慘烈 附文生死之際
第二篇 希望不再: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
第三章 魂飛燈滅:自殺的心理
第四章 絕望的重壓:精神病理與自殺
第五章 繩索或襪帶,有什麼關係:自殺方式與地點
第三篇 自然的痛楚,血跡的腐臭:自殺的生物學原理
第六章 追根溯源:自殺的遺傳與演化
第七章 死亡之血:神經生理學與神經病理學 附文生命的底色:梅里韋瑟·路易斯之死
第四篇 反擊死神:自殺的預防
第八章 神奇的力量:自殺治療與預防
第九章 全社會的關心:公共衛生 第十章 傷口未愈:生者之痛後記
相關評論
1.作者語言通俗易懂,翻譯除了幾首詩有點彆扭外都不錯。其實與其度過平凡的一生,我倒寧願自己是躁狂患者,用鮮血來綻放和毀滅生命。總之,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書。
2.這本書給我帶來最大的收穫是對抑鬱症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感受。書中有大量的文字引用,比起教科書上冰冷的症狀介紹要生動得多,對遭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人多了一份尊重、理解和同情。另外書中也有不少數據,對於了解自殺這一現象介紹得很全面科學。但是有一點似乎有所遺漏,精神方面的問題會導致自殺,但是肯定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精神方面問題的人也自殺了。屈服於生活的種種壓力(也許在有些人看來不算事),有人放棄了生命。這樣的人群,如果僅僅用自殺工具容易獲得,或媒體過度渲染引發模仿等來解釋似乎不夠全面。也希望看到進化心理學的解釋。(From 豆瓣網友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