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甘蔗葉萎病別名:葉條枯病
病原中文名:台灣小球腔
病原拉丁學名:LeptosphaeriataiwanensisYenetChi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甘蔗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葉片和葉鞘
為害症狀
葉片染病初生淺紅色小斑點,後小斑點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紡錘形斑,中央常生紅褐色侵入小點。蔗種不同病斑顏色有紅、黃、黃褐、紅褐色等多種。病斑長3~10mm,寬2~4mm,有時條紋融合成帶狀,帶中常有一狹窄的綠條間隔。發病重的,病葉呈紅褐色枯死。後期病斑邊緣出現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子囊座。葉鞘染病亦產生紫紅色病斑。病原形態特徵
LeptosphaeriataiwanensisYenetChi稱台灣小球腔,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座在病葉組織內埋生,圓形至卵圓形,深褐色,大小114~162×97~114(µm)。子囊卵圓形,直或略彎,透明,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長橢圓形,稍彎,具隔膜3~4個,成熟時深褐色,大小39~46×6.6~12.5(µm)。無性態為CercosporataiwanensisMetetYam稱台灣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直或呈膝狀彎曲。分生孢子線形,半透明或透明,具隔膜3~5個至9~15個,大小120~200×2.5(µm)。病菌生長適溫25~30℃。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枯死病葉上的子囊殼及分生孢子越冬,遇水釋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侵害健株。分生孢子是本病主要侵染源,萌芽後從氣孔侵入,為害期約14天。多雨地區發病重。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2)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