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十幾年前瑪儂的 父親若望被塞薩·蘇倍朗 (伊夫·蒙當)和於果林 (丹尼爾·奧圖飾)叔侄設下的陰謀害死。瑪儂 (艾曼紐·貝阿飾)沒有隨母親一同離去,而是一個人留在山裡當起了牧羊女,現在已經出落為美麗、成熟的少女。無意中看見瑪儂在山泉洗澡的於果林瘋狂地愛上了她,而瑪儂早已對村里新來的教師貝萊德 (西波里特·吉拉多特飾)懷有好感。心存報復的瑪儂在得知了多年前父親被害的真相之後,她切斷了村子的水源。陷入恐慌的村民來到教堂組織的祈禱儀式上,當著眾人的面,瑪儂揭露了他們的罪惡。愛與恨的糾纏令於果林崩潰,只好在樹林裡自盡。村子裡恢復了水源,瑪儂也和教師結婚。一天,塞薩意外發現瑪儂的父親若望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他決定自殺,在遺囑中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給了親孫女瑪儂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瑪儂 | 艾曼紐·貝阿 |
塞薩·蘇倍朗 | 伊夫·蒙當 |
於果林 | 丹尼爾·奧圖 |
貝萊德 | 西波里特·吉拉多特 |
Baptistine | Margarita Lozano |
Delphine | Yvonne Gamy |
Le Spécialiste | Ticky Holgado |
Le Curé/Priest | Jean Bouchaud |
Aimee Cadoret | Elisabeth Depardieu |
職員表
製作人 | Pierre Grunstein、Alain Poiré |
導演 | 克勞德·貝里 |
副導演(助理) | Pascal Baeumler、Xavier Castano、Isabelle Henri、Emmanuel Touraille |
編劇 | 克勞德·貝里、Gérard Brach、馬塞爾·帕尼奧爾 |
攝影 | 布魯諾·努坦 |
剪輯 | Hervé de Luze、Geneviève Louveau |
選角導演 | Marie-Christine Lafosse |
藝術指導 | Bernard Vézat |
服裝設計 | Sylvie Gautrelet |
布景師 | Olivier Coutagne、François Dariani、Françoise Doré |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年份 | 獎項名稱 | 單項獎名稱 | 獲獎情況 | 獲獎方 |
1988年 | 第41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克勞德·貝里 |
1987年 | 第12屆法國凱撒獎 | 最佳女配角 | 獲獎 | 艾曼紐·貝阿 |
最佳海報 | 提名 | 《甘泉瑪儂》 | ||
1987年 | 第59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甘泉瑪儂》 |
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該片的故事最初來源於法國作家馬歇爾·帕尼奧爾在1952年創作的劇本,作者1962年又將它增添修改、寫成兩卷本的長篇小說《山泉》。
1985年法國導演克洛德·貝里將法國作家馬歇爾·帕尼奧爾的小說《山泉》拍製成電影,電影根據小說亦分為兩部,上部為《男人的野心》,下部為《甘泉瑪儂》 。
製作發行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DD Productions (法國) | 米高梅聯美家庭娛樂 (美國) |
Films A2 (法國) | Orion Classics (美國) |
Rai Due Radiotelevisione Italiana (義大利) | Transmundo Films (阿根廷) |
Renn Productions (法國) | Transmundo Home Video (THV) (阿根廷) |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法國 | 1986年11月19日 | 芬蘭 | 1989年9月22日 |
瑞典 | 1987年10月30日 | 英國 | 1999年6月11日 |
美國 | 1987年11月5日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如果說《男人的野心》是情節劇,那么《甘泉瑪儂》則從希臘悲劇中汲取了表現力。瑪儂的純潔早在童年就受到了惡的損害,而惡的根源在於她所生活的社會,在於存在著利慾、恩怨而相互殘害的人類社會。如果僅止於此,那么影片仍只是情節劇。而《甘泉瑪儂》實際上還是一個冤冤相報的因果分析,在這個分析中,瑪儂這個人物在很大程度上被描繪成命運的代理人,在她的身上交織著愛情和復仇的雙重主題,但最終戰勝一切的,不是愛,而是仇。這就使本來可以是情節劇的這部影片,具有希臘悲劇的格局。 (鄭雪來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