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先秦詩作]

甘棠[先秦詩作]

《甘棠》,《詩經·召南》的一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三句。甘棠,棠梨樹。全詩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愛物,人、物交融為一。這首詩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藍菊蓀《詩經國風今譯》認為是諷刺召伯之作,其他幾乎眾口一辭,均認為是懷念召伯的詩作。全詩純用賦體鋪陳排衍,物象簡明,而寓意深遠,真摯懇切,所以吳闓生《詩義會通》引舊評許為“千古去思之祖”。《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基本信息

原文

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qì)。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shuì)。

現代文:

梨棠枝繁葉又茂,
不要修剪莫砍伐,
召伯曾經住樹下。

梨棠枝繁葉又茂,

不要修剪莫損毀,
召伯曾經歇樹下。

梨棠枝繁葉又茂,
不要修剪莫拔掉.
召伯曾經停樹下。

注釋

01、蔽芾(fèi):幼小的樣子。一說茂盛的樣子。《詩經·召南·甘棠》:“~~甘棠,勿剪勿伐。”又《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其樗。”

02、甘棠:即杜梨。又名棠梨、白棠,葉圓有尖,花水紅色,果實扁圓而小,累累枝頭,味酸甜,故名甘棠。因為它枝幹高大,古代常植於杜前,所以稱為杜木。

03、翦:翦(jian)斬斷,剪斷。指剪其枝葉。

04、召(Shào)伯:姬奭(shì),史稱燕召公,封地為召

05、茇(bá):草舍,此處用為動詞,居住

06、敗:毀壞

07、拜(bài):屈也,挽其枝以至地也。

08、憩(qì):休息。

09、說(shui):停止,歇息。

賞析

《甘棠》一詩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藍菊蓀《詩經國風今譯》認為是諷刺召伯之作,其他幾乎眾口一辭,均認為是懷念召伯的詩作。如《毛詩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於南國。”鄭箋云:“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朱熹《詩集傳》云:“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在《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得比較明確:“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許多民間傳說和地方志中的資料也都足以證明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流播廣遠。召伯南巡,所到之處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昕訟決獄、搭棚過夜,這種體恤百姓疾苦,不攪擾民間,而為民眾排憂釋紛的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全詩三章,每章三句,全詩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愛物,人、物交融為一。對甘棠樹的一枝一葉,從不要砍伐、不要毀壞到不要折枝,可謂愛之有加,這種愛源於對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誡人們不要損傷樹木,再說明其中原因,筆意有波折亦見詩人措辭之妙。方玉潤《詩經原始》說:“他詩練字一層深一層,此詩一層輕一層,然以輕愈見其珍重耳。”顧廣譽《學詩詳說》說:“丕言愛其人,而言愛其所茇之樹,則其感戴者益深;不言當時之愛,而言事後之愛,則懷其思者尤遠。”陳震《讀詩識小錄》說:“突將愛慕意說在甘棠上,末將召伯一點,是運實於虛法。纏綿篤摯,隱躍言外。”對此詩的技巧、語言都有精闢的論述,讀者可以善加體味。全詩純用賦體鋪陳排衍,物象簡明,而寓意深遠,真摯懇切,所以吳闓生《詩義會通》引舊評許為“千古去思之祖”。

歷史上關於甘棠的詩詞

題甘棠驛

明·范吉

落葉孤村暮,秋風野寺深。

甘棠千載村,蔽芾到如今。

明·李元伯

在昔召公去,國人愛甘棠。

於今樹已空,時復吹清風。

明·王邦瑞

舊驛今為寺,紅塵已入空。

甘棠思召伯,雙樹定禪宗。

代異川陵別,雲閒殿閣通。

夜來重感慨,岸幘坐松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