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現存《論語》20篇,是他的弟子記錄他與弟子們言行的語錄體專集。“論”,擇也,選擇摘錄之意。
墨子,名翟,春秋時代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著有《墨子》一書,今存53篇。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後期齊國人,軍事理論家,著有《孫子》,一名《孫子兵法》,13篇,古代稱為“兵經”,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山東)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其中心思想是“仁義”,主張實行仁政,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著有《孟子》一書。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河南)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現存《莊子》一書,33?篇,又名《南華經》。代表作是《逍遙遊》。
荀子,名況,尊號“卿”,漢時避宣帝劉洵諱,改稱“孫卿”,戰國時趙(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他針對孟子“性善論”提出“性惡論”,針對儒家“天命論”提出“天行有常”的樸素唯物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勸學》、《天論》等。
韓非,戰國末韓國人,荀況弟子,法家學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者諸項政策,主張君主集權,反對貴族操縱政治。現存《韓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鄰》、《扁鵲見蔡桓公》。
呂不韋,戰國末期韓國大商人,曾為秦國的相國。他集合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
列子,名禦寇,戰國時鄭(河南)人,被道家尊為前輩,主和貴“虛”,即虛靜、無為。著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哥白尼、英國莎士比亞、義大利但丁)。他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即遭遇憂愁,“離”通“罹”),還有《九歌》、《九章》、《天問》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農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羅江自沉的紀念日。
漢代作家作品
賈誼,世稱賈生,或賈長沙、賈太傅,洛陽(河南)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有“疏”7篇,《新書》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賦》、《鵬鳥賦》。明朝人輯有《賈長沙集》,是以他曾做過長沙王太傅命名的。
劉安,沛郡(江蘇)人,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漢高祖孫,襲父爵封為淮南王。集體編著《淮南鴻烈》,也叫《淮南子》。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陝西)人,太史令司馬談之子。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歷盡艱辛撰成《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撰有《說苑》、《新序》,還整理修訂了《戰國策》、《楚辭》。
班固,字孟堅,扶風(陝西)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歷盡二十餘年修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辭賦方面以《兩都賦》最著名。
魏晉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時官到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曹操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等樂府歌辭。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官至蜀漢丞相,詩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師表》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曹丕,字子恆,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國文學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論¡論文》是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
陳壽,字承祚,西晉史學家。著有國別體史書《三國志》。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唐代文學家,有抒情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過故人莊》(五律)描繪了綠水青山的田園風光和“把酒話桑麻”的農家情趣,體現了詩人與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曉》(五絕)寫春曉之景及早春之情,成為流傳千古的好詩。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擅長七絕,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和《出塞》兩首都很有名。
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名篇有《鳥鳴澗》(五絕)、《送元二使安西》(七絕)、《觀獵》(五律)。“味摩詰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贊王維之語。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為權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識,寫下了抨擊帝王權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實政治黑暗的詩篇。五絕《靜夜思》、《秋浦歌》、七絕《望天門山》,五律《送友人》,七古《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著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鞏縣(河南),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曾漫遊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後任左拾遺,後棄官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度參軍,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詩“三吏”、“三別”。
韓愈,字退之,河陽(河南)人,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唐代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稱白太傅。下(陝西)人,唐代詩人,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有諷諭詩《秦中吟》、《新樂府》,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並序)。還有《賣炭翁》(七古)、《錢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山西)人,世稱柳河東,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又遷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論說文《天說》、《封建論》,傳記文《段太尉逸事狀》、《童區寄傳》、《捕蛇者說》,寓言散文《三戒》,山水遊記《永州八記》之一,著有《柳河東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學家,晚年居住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善用絕句形式諷詠時事,如《赤壁》、《過華清宮絕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詩人,有《李義山詩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無題》、《隋宮》、《賈生》、《夜雨寄北》等。
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因排第七,世稱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著有《樂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溢號文正。名詞《漁家傲》反映了邊塞生活。貶為鄧州知州時寫了名文《岳陽樓記》,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並重,反對浮靡文風。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六一詩話》開創了“詩話”這一新體載,對後世詩歌理論的發展有一定影響。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國論》選自《嘉集¡權書》。《權書》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評論政治和歷史的。他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宰相,當政八月即逝,追封溫國公,諡文正。著有《司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對抗王安石變法。在學術上有不朽貢獻,花十九年時間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它與《史記》一起被譽為“史學雙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官至宰相,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諡號文,也稱王文公。臨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學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傷仲永》節選自《王文公文集》。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官至禮部尚書,追諡文忠。其文明白暢達,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很有影響。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女詞人,我國第一位女詞人。其詞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徑,語言清麗。《如夢令》選自《漱玉詞》,另有《李清照集》。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容豐富,主要表現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詩作《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為世傳誦,《訴衷情》、《釵頭鳳》是很有藝術特色的詞,文有《過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與蘇軾共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元明清作家作品
關漢卿,號已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雜劇(戲曲)作家,我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元雜劇的奠基人。所作雜劇達60多種,今存14種,以《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最為著名,有《關漢卿戲曲集》。《竇娥冤》是我國戲曲史上典型悲劇之一。
王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雜劇(戲曲)作家,代表作《西廂記》5本,21折,以歌頌反封建的愛情為主題,歌頌張生和鶯鶯為爭取婚姻自由所進行的鬥爭,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思想。
馬致遠,號東籬,大都(北京)人,元代戲曲家、散曲家,所作雜劇15種,代表作有雜劇《漢宮秋》、散曲《天淨沙¡秋思》。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崑山(江蘇)人,後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歲中進士,官任南京太僕寺丞。所作散文樸素簡潔,善於敘事,有《震川先生集》。《項脊軒志》選自《震川文集》。
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淄川(山東)人,清代文學家。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方苞,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禮部右侍郎。為桐城派創始人。散文多為經說、序跋、書信、應酬之作。
曹雪芹,名,字夢阮,號雪芹,祖籍豐潤(河北),生於南京,清代小說家,以十年時間從事《石頭記》(即《紅樓夢》,又名《金玉緣》)的創作,全書未成,病而卒,後四十回為高鶚(¨)所續,全書120回,屬於章回體小說,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中國古籍和名著
1.“四書”、“五經”
“四書”指四部儒家經典即《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是五部儒家經典,即《詩經》、《書經》、《禮》、《易經》、《春秋》。
2.《詩經》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詩經》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詩經》,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叫“國風”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如《伐檀》、《碩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數民謠,內容大都是記述周貴族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多為貴族統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詩經》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優良傳統的源頭,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詩歌的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並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特點。
3.《左傳》《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後記敘了春秋時期250多年的史事。《左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
4.《國語》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21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全書按不同國家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後500餘年的史事。《國語》和《左傳》明顯的區別是《國語》分別寫不同國家,以記言見勝;《左傳》則按年代編寫,長於記事。
5.《楚辭》《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於詩歌的形式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和方言辭彙,所以叫“楚辭”。《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離騷》,後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西漢末年,劉向蒐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集。《楚辭》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
6.《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先秦雜家的代表著作,由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成,全書共26卷,選入教材的有《察今》。
7.《山海經》
《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主要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蚩尤”、“鯀禹治水”、“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後世作家珍視的材料。
8.《戰國策》《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編。記事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輯錄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史實,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戰國策》在語言運用上很成功,雄辯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它標誌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
9.《玉台新詠》《玉台新詠》總集名,南朝陳徐陵編,共10卷,書成於梁代,是《詩經》、《楚辭》之後一部很有影響的古詩總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東南飛》(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等。
10.《樂府詩集》《樂府詩集》總集名,宋郭茂倩編。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包括民間歌謠與文人作品以及樂曲原辭與後人仿作。樂府原是當時官府設立的音樂機關,專事製作樂章並採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的歌辭。這些樂章、歌辭後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楚辭》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
11.二十四史指從《史記》到《明史》的24部史書。其中中學課本涉及到的有:《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東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新唐書》(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明史》(清¡張廷玉等)。
12.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的總稱。《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薈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綜合叢書。共輯錄清代乾隆以前歷代重要典籍3461種,79309卷,分裝為36000?多冊,按經(被儒家列為經典和注釋經典的著作)、史(記述歷史史實、地理疆域、官職等書)、子(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農、醫等各種科學技術著作)、集(歷代作家詩文集)四大部分分別編列。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歌謠一百句
1.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有兩源,現實主義和浪漫。
《詩經》分為風雅頌,反映現實三百篇①;
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碩鼠》與《伐檀》。
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為屈原 。
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
儒墨道法屬諸子,各有著作傳世間;
儒家《論語》及《孟子》,墨家《墨子》見一斑;
道家《老子》及《莊子》,法家韓非著名篇。
歷史散文有兩體,分為“國別”和“編年”;
前者《國語》、《戰國策》,後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
“樂府雙壁”人稱讚②,建安文學推“三曹”;③
田園鼻祖是陶潛,“採菊”遺風見節操。
《史記》首開紀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
班固承續司馬意④,《漢書》斷代創新招;
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雲霄;
“出師”二表名後世,《桃花源記》樂逍遙。
辭賦盛行多空洞,張衡《二京》似驚濤。
文學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
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傑”不平凡:
王楊盧駱創格律,律詩、絕句要記全。
浪漫詩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難》。
現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一般。
樂天倡導新樂府,“琵琶”“長恨”留名篇。
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塞邊。
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傳世間。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後衰敗如塵煙。
韓柳古文創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
唐代傳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詞泱泱,分成婉約與豪放。
柳永秦觀李清照,風花雪月多感傷。
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去”氣昂昂;
愛國詩人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
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
范公作品雖不多,《岳陽樓記》放光芒。
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家邦;
人生自古誰無死?後世感懷文天祥。
編年通史第一部,《資治通鑑》司馬光。
《夢溪筆談》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揚。
5.元明清文學
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各不同。
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漢卿:
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象最鮮明;
其餘三家鄭馬白⑥,還有《西廂》留美名。
明清戲劇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長篇都是章回體,“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齋志異》多流行。
尚有短篇擬話本,編訂“三言”馮夢龍。
方苞開創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
〔注〕①《詩經》共305篇,“三百”之說是取其整數。②指《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馬遷。⑤指李商隱和杜牧。⑥指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四)中國現代、當代作家作品
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的文學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從新中國成立到當今的文學稱為中國當代文學。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
文學的奠基者,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主要作品如下。
(1)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舊事重提》)。
(2)散文詩集一部:《野草》(1927)。
(3)詩歌:《自題小像》、《贈畫師》、《無題》(運交華蓋欲何求)、《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
(4)雜文集16部。
①《熱風》;②《墳》;③《華蓋集》;④《華蓋集續編》(1926);⑤《而已集》⑥《介亭雜文二集》等
(5)魯迅小說集所收作品如下。
①《吶喊》:《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明天》、《一件小事》、《頭髮的故事》、《風波》、《故鄉》、《阿Q正傳》、《端午節》、《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社戲》。②《彷徨》:《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傷逝》、《弟兄》、《離婚》。
②《故事新編》:《序言》、《補天》、《奔月》、《理水》、《採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懷舊》。
(6)學術著作有:《摩羅力詩說》、《文化偏至論》、《唐宋傳奇集》、《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號尚武,四川樂山人,我國現代文學家、詩人、歷史學家,新詩的奠基者。詩歌代表作為《女神》,戲劇代表作為歷史劇《屈原》。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我國現代文學家。代表作為《子夜》。另外有小說《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腐蝕》、“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散文名篇有《白楊禮讚》、《風景談》。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為《倪煥之》,另有短篇小說名作《多收了三五斗》、《夜》。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散文學、學者、愛國的民主戰士。他的散文主要有《春》、《匆匆》、《背影》、《綠》、《荷塘月色》、《威尼斯》等。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人,現代著名小說家,語言藝術大師,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代表作為《駱駝祥子》。另外有長篇小說《四世同堂》、《老張的哲學》,劇本《茶館》、《龍鬚溝》。
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福州人,現代女作家,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小說有《斯人獨憔悴》,散文有《小桔燈》、《櫻花贊》、《寄小讀者》,詩有《繁星》、《春水》。
夏衍,原名沈端先,我國現代劇作家,有報告文學《包身工》,劇作有《賽金花》、《法西斯細菌》、《上海屋檐下》。
聞一多,湖北浠水人,現代著名詩人,學者,代表作為《死水》。
巴金,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為《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抗戰三部曲《火》、《憩園》、《寒夜》。另有散文《燈》、《日出》、《海行雜記》、《龍¡虎¡狗》、《隨想錄》等作品。
曹禺,原名萬家寶,現代著名劇作家。代表作為《雷雨》,另有名作《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
沙汀,四川安縣人,現代小說家,代表作為《在其香居茶館裡》、另有長篇小說《還鄉記》、《淘金記》、《困獸記》。
丁玲,現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為榮獲史達林文學二等獎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周立波,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為榮獲史達林文學三等獎的《暴風驟雨》。另外還有名作《山鄉巨變》、《鐵水奔流》。
臧克家,現代詩人,代表作為《烙印》、《罪惡的黑手》、《有的人》。另有名作《黎明的通知》。
趙樹理,現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為《李有才板話》,另有名作《小二黑結婚》、《三里灣》、《李家莊的變遷》。
孫犁,原名孫樹勛,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為《荷花澱》,另有名作《風雲初記》、《白洋淀紀事》。
左聯五烈士,即殷夫(白莽、原名徐祖華,有《別了,哥哥》),柔石(原名趙平復,有《二月》、《為奴隸的母親》)、李偉森、胡也頻和馮鏗。
吳伯簫,原名吳熙成,現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為《北極星》,課文有《菜園小記》、《早》、《記一輛紡車》、《獵戶》、《難老泉》.
楊朔,當代著名散文家、名作有《茶花賦》、《香山紅葉》、《海市》、《荔枝蜜》,小說有《三千里江山》。
魏巍,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東方》。
賀敬之,當代詩人,他和丁毅執筆的《白毛女》曾獲得史達林文學獎。代表作為長詩《雷鋒之歌》。
秦牧,原名林覺夫,當代著名作家,名作有散文《土地》、《花城》、《社稷壇抒情》。
峻青,原名孫俊卿,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為小說《黎明的河邊》,名作有《海嘯》、《黨員登記表》。
碧野,原名黃潮洋,現代散文家,代表作為《陽光燦爛照天山》、散文有《天山景物記》。
張天翼,現代作家。代表作為諷刺短篇《華威先生》。長篇小說《鬼土日記》,短篇小說有《從空虛到充實》,兒童文學作品有《大林和小林》、《寶葫蘆的秘密》、《大灰狼》等。
沈從文,現代作家,曾參加“新月社”,代表作有中篇《邊城》、短篇集《沈從文短篇小說習作選》,散文《湘西散記》等。
錢鍾書,現代著名作家、學者,代表作《圍城》。
茹志鵑,現代女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剪輯錯了的故事》,其中《剪輯錯了的故事》榮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創作獎。
李準,現代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不能走那條路》、《李雙雙小傳》;由他改編的電影劇本有《高山下的花環》、《牧馬人》、《老兵新傳》等。其中《老兵新傳》攝成電影后,曾榮獲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他的長篇小說有《黃河東流去》。
宗璞,當代女作家。原名馮鍾璞。1978年寫的《弦上的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王蒙,當代作家。其處女作是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他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悠寸草心》、《春之聲》分獲1978、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蝴蝶》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蔣子龍,當代作家。其成名作是《機電局長的一天》。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榮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開拓者》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劉心武,當代作家。其短篇小說《班主任》榮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長篇小說《鐘鼓樓》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張潔,當代女作家。其處女作《從森林裡來的孩子》和後來寫的《誰生活得更美好》分別獲1978、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高曉聲,當代作家。代表作《李順大造屋》、《陳奐生上城》分別獲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其他作家及作品:
楊沫的《青春之歌》、杜鵬程的《保衛延安》、吳強的《紅日》、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紅旗譜》、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柳青的《創業史》、姚雪垠的《李自成》、莫應豐的《將軍吟》、李國文的《冬天裡的春天》、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蘇叔陽的《丹心譜》、王願堅的《七根火柴》、《黨費》等。
史書體例
1.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2.紀傳體
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3.紀事本末體
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於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
4.國別體
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國策》。
5.通史
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6.斷代史
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以上六種體例是按不同標準分的,實際上同一史書按不同標準可同時歸入不同體例。如《三國志》屬紀傳體、國別體、斷代史。
當代作家
社會主義初期
巴金(1904-2005)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筆名巴金,四川成都人,1928年,寫成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後來又寫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說,又發表中篇小說《寒夜》《憩園》等,1982年曾獲“國際但丁文學獎”,巴金先後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等職。
丁玲(1904-1986)現代女作家,原名蔣偉,又名蔣冰之,湖南臨澧人。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太陽照在桑乾河上》。1951年《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史達林文學獎二等獎。
臧克家(1905-2004 )現代詩人,山東諸城人。歷任《詩刊》主編。他的第一本詩集是《烙印》,其主要作品有詩《老馬》。諷刺詩集《寶貝兒》、小說集《掛紅》、文藝論文集《在文藝學習的道路上》等。他的短詩《有的人》被廣泛傳誦。
趙樹理(1906-1970)現代小說家和人民藝術家,山西沁水縣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登記》等。他的作品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被譽為“山藥蛋派”。
張天翼(1906- )現代作家。原籍湖南湘鄉,出生於南京。代表作為諷刺短篇小說《華威先生》,長篇小說有《鬼士日記》,短篇小說有《從空虛到充實》,兒童文學作品有《大林和小林》《寶葫蘆的秘密》《大灰狼》等。
周立波(1908-1979)現代作家,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曾榮獲史達林文學獎。解放後,他參加《解放了的中國》彩色影片攝製工作,再次榮獲史達林文學獎。另有長篇《鐵水奔流》《山鄉巨變》。他創作的短篇小說《湘江一夜》獲1979年短篇小說一等獎。
艾青(1910-1996)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出身於一個地方家庭。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美術聯盟”,同年被捕。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大堰河》,其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戰爭期間,寫了長詩《向太陽》《火把》。解放後又寫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讚歌》等。
姚雪垠(1910-1999)現代作家。河南鄧縣人。《李自成》是他的代表作,是“五四”以來第一部長篇小說歷史小說。
楊朔(1913-1968)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山東蓬萊人。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反映抗美援朝的《三千里江山》,還有散文集《海市》,長篇小說《洗兵馬》等。他的散文《荔枝蜜》《茶花賦》《海市》《香山紅葉》等都是優秀散文佳作。
孫犁(1913- )現代作家。原名孫樹勛,河北省平安縣人。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荷花澱》;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淀紀事》。他的小說寫景的抒情熔於一爐,充滿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楊沫(1914-1995)現代女作家。1914年生於北京,原籍湖南省湘陰縣。1937年發表《浮屍》《怒濤》等幾篇揭露日寇侵華罪行的短篇小說,1950年出版描寫抗日的中篇《葦塘紀事》。1958年出版的優秀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是她的代表作,1972年起,寫成長篇小說《東方欲曉》,1978年還出版了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
周而復(1914- )1914年生於南京,祖籍安徽旌德縣。他的代表作:報告文學《諾爾曼·白求恩片斷》、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和《上海的早晨》。
徐遲(1914-1996)現代詩人、報告文學作家。原名徐高壽;浙江省吳興人。他前期作品有詩集《二十歲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後,又寫了特寫集《我們這時代的人》《慶功宴》。1978年寫的報告文學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獻給全國科學大會的厚禮。
柳青(1916-1978)現代小說家。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人。代表作是1959年發表的反映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梁生寶》。此外《種穀記》《銅牆鐵壁》等長篇小說也較有名。
劉白羽(1916- )現代作家,北京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政治委員》,中篇小說《火光在前》,特寫集《早晨的太陽》。
郭小川(1919-1976)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抗戰時期他開始寫詩,主要作品有詩集《平原老人》《甘蔗林――青紗帳》《投入火熱的鬥爭》以及長詩《將軍三部曲》等,著有《郭小川詩選》。
秦牧(1919-1992)現代散文家,原名林覺夫,祖籍廣東澄海,生於香港。其代表作有散文集《長河浪花集》、小品文《貝殼集》,童話集《蜜蜂和地球》,以散文體裁寫成了文藝論文集《藝海拾貝》。散文集《長街燈語》也較有名。
魏巍(1920- )現代作家,原名鴻傑,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其代表作是文藝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此外,還有詩集《黎明風暴》,文藝隨筆《路標》。他的長篇小說《東方》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李季(1922-1980)現代詩人,原名李振鵬,河南唐縣人,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楊高傳》。1945年以陝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寫出了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
馬烽(1922- )現代作家,山西孝義縣人。其主要作品有《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個上級》,電影劇本《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長篇小說《劉胡蘭傳》《呂梁英雄傳》《與西戎合作》等。
賀敬之(1924- )現作詩人、劇作家,山東嶧縣人。1942年,他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的我國每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史達林文學獎金。建國後,寫了《回延安》《放聲歌唱》《西去列車的視窗》等有名的詩篇。
新時期(改革開放後)
王蒙(1934- )當代作家,北京人。其處女作是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他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影響很大,從1976-1981年發表三十多篇作品。其中《最寶貴的》《悠悠寸草心》《春之聲》分獲1978、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蝴蝶》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等小說為代表作。多次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北京通縣人。十三歲就開始創作,十七歲就發表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青枝綠葉》,1979年以後寫的中篇小說《蒲柳人家》,短篇小說《峨眉》分別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和短篇小說獎。
茹志鵑(1925- )現代女作家,曾用筆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生於上海。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剪輯錯了的故事》,其中《剪輯錯了的故事》榮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創作獎。
李準(1928-2000)現代作家,河南省孟津縣人。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不能走那條路》《李雙雙小傳》;由他改編的電影劇本有《高山下的花環》《牧馬人》《老兵新傳》等。其中《老兵新傳》攝成電影后,曾榮獲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他的長篇小說有《黃河東流去》。
蔣子龍(1941- )當代作家,河北滄縣人。其成名作是《機電局長的一天》。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榮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開拓者》榮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劉心武(1942- )當代作家,四川成都人。其短篇小說《班主任》榮獲1978年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長篇小說《鐘鼓樓》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張潔(1938- )當代女作家。其處女作《從森林裡來的孩子》和後來寫的《誰生活得更美麗》分別獲1978、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高曉聲(1928- )當代作家,江蘇武進縣人。代表作《李順大造屋》《陳奐生上城》分別獲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李存葆 當代作家,山東五蓮縣人。其報告文學《將門虎子》榮獲自衛還擊戰全軍徵文一等獎,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山中,那十九座墳塋》都是優秀作品。
賈平凹《廢都》
莫言《紅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