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鴛鴦紋

瓷器鴛鴦紋

鴛鴦紋是漢族傳統寓意紋樣。雌雄偶居不離,故以之比喻夫婦。早在唐代就出現,宋代定窯、景德鎮窯、耀州窯、磁州窯的碗、盤、枕等器物上普遍採用鴛鴦紋。定窯白釉盤上所印鴛鴦紋,有一對鴛鴦於塘邊小憩,另一隻在天空孤飛,此種畫面極為少見。

簡介

一種古代漢族瓷器裝飾紋樣。人們視鴛鴦為愛情的象徵,瓷器裝飾中的鴛鴦皆成雙成對出現,而且多與蓮池相配,習稱“鴛鴦戲蓮紋”、“鴛鴦臥蓮紋”、“蓮池鴛鴦紋”。表現手法主要是模印、刻劃、彩繪。

用途

元代青花瓷器上,鴛鴦紋頗多,有作主題紋飾的,也有作輔助紋飾的。明、清兩代青花瓷、鬥彩瓷、五彩瓷上常見鴛鴦紋飾,典型器物有西藏薩迦寺藏明宣德青花五彩鴛鴦蓮花紋碗、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明成化鬥彩鴛鴦蓮花紋盤、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曆五彩鴛鴦蓮池紋瓶等,均為傳世之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