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位於倫巴第平原上的梵爾卡莫尼卡谷地,發現有著一批最壯觀的史前岩石雕刻群--超過140,000幅的標記和圖案刻在岩石上已有8,000年之久,這些圖案描繪了當時的農業、航海、戰爭和魔法。

岩畫的創作年代最早可追溯到1萬年以前。當時,一些半遊牧的狩獵部落在梵爾卡莫尼卡河谷定居下來,並繁衍生息。大約經過400代之後,這些部落才被納入羅馬帝國。當時的羅馬人他們為梵爾卡莫尼卡人。梵爾卡莫尼卡岩畫就是卡莫尼卡人的藝術結晶。通過對這些石刻畫的技巧、風格和各個時期的內容和研究表明,梵爾卡莫尼卡石刻藝術是隨著梵爾卡莫尼卡人的社會和經濟結構的變化而變化的。
在最初的兩千年間,即早期的梵爾卡莫尼卡時代,岩畫的內容只是一些大型野獸,可以看出作者是些獵人。到新石器時代,人類的活動成為岩畫的主題,表現最多的是祭祀和一些典禮儀式場面。
約公元前3300年,三個新的因素使梵爾卡莫尼卡人的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第一是車輪的出現提供了新的運輸能力,增加了卡莫尼卡人進和商業活動和與其他部落接觸的機會;第二是冶煉術的出現,製造出了更好的工具,使物質

財富大為增加,但由此也引出了對物質財富的保護問題;第三是糙石巨柱的出現,表現了一種新宗教的誕生,這種宗教後來在東起高加索、西至大西洋海岸的廣大地區傳播開來。由於上述三種因素,梵爾卡莫尼卡人的社會呈現出一種新的面貌,一方面是與外界的接觸增多,另一方面是內部的社會與經濟結構的變化。從此,表現人物、動物、四輪車、工具和武器的石刻畫更趨複雜。在構圖上也更加細緻,體現了人們對次序和空間主面的新觀念。
公元前2000~前1000年,即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隨著農業的發展,梵爾卡莫尼卡人的社會組織再次發生變化。除專門從事生產糧食的人外,還出現了工匠和商人,武士和巫師。這時候的石刻畫裡,出現了一些新的形象和人物,如一些典禮場面、祭祀亡人、舞蹈和其他一些社會活動的場景,尤其是一些經濟活動或日常生活的情景。
梵爾卡莫尼卡岩畫筆觸粗獷有力,畫面豐富生動,反映了太古人類的經濟、社會、文化和宗教的演變,為研究史前的人類的習俗、日常生活和思想提供了極寶貴的資料。其久遠的藝術表現形式的演化也揭開了藝術史新的一章,並使人們對人類早期在構圖和配景上的最初探索也有了一些了解。
歷史

公元前2000~前1000年,即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隨著農業的發展,梵爾卡莫尼卡人的社會組織再次發生變化,除專門從事生產糧食的人外,還出現了工匠和商人、武士和巫師。這時的岩畫上出現大量的武器:戟、三角形匕首,同時還出現刻制在巨石上的紀念碑式的岩畫。這種紀念碑式的岩畫往往有較完整的構圖, 畫面上有武器、符號以及人物和動物等。
青銅時代梵爾卡莫尼卡岩刻的最集中點,位於納奎尼(現已開闢為國家岩畫公園)。在納奎尼的一塊大岩石上, 密密麻麻地布滿了876個形象, 共屬於五個層次的雕刻,發現有50處覆蓋的地方。
梵爾卡莫尼卡岩畫筆觸粗獷有力,畫面豐富生動,反映了史前人類的經濟、社會、文化和宗教的演變,為研究史前的人類的習俗、日常生活和思想提供了極寶貴的資料。同時,它也為人們了解遠古時代人類藝術表現形式的演化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到了公元前六七世紀,伊特斯坎的影響首次在岩畫上出現。在此後的大約200年間,從大量岩畫上刻畫的武器、服飾上都可以明顯地感到伊特斯坎風格,特別是當公元前五六世紀時,伊特斯坎的影響幾乎波及於每一處岩畫點。這時,岩畫中出現伊特斯坎的盾牌、頭盔、劍等。在伊特斯坎的瓶畫和墓室壁畫中可以看到伊特斯坎風格的圖形。
也許伊特斯坎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
距今約3000年前,曾有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出現在義大利中北部的托斯坎尼地區生息繁衍,這個後來消失的民族就被稱為“伊特斯坎人”。當羅馬人發現這個民族時,他們自稱為梵爾卡莫尼卡人。之後,羅馬人把他們作為被征服的部落之一,納入羅馬帝國。
然而,在此前的兩千年間, 人們對於他們在羅馬帝國之前的情況一無所知。如果沒有後來岩畫的發現, 或許他們的過去將永遠是默默無聞。
卡莫尼卡岩畫發現於1956年,它們以最為直觀的形式,把在羅馬帝國的軍團到來之前的卡莫尼卡人的社會、經濟、生活、傳統、信仰等多方面的情況展現在世人面前,使今天我們對卡莫尼卡人的了解,比對任何一個史前時代的歐洲人群的了解都要多得多。
專家猜測

常常有這種情況出現:新的形象靠近甚至重疊到一些更為古舊的形象之上。在同一塊岩石上,有一些部分充滿史跡,而另一些部分則令人費解地空白在那裡。結果就形成了一種繁雜的"壁畫",成了難以想像的和等待人們去破譯的史前史圖書館。破譯談何容易。這些岩刻的含義還是學者們仍在研討的課題。
德-馬里尼斯解釋說:"儘管說綜合詮釋並不那么簡單,因為岩石藝術顯示的技巧高超,風格多樣,內容和質量博大精深,但是我們還是有理由去到神靈的領域裡尋求答案。

隨著鐵器時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到來,岩刻表現的場景特色具有了講述故事的性質。在這個年代,特別是在瓦爾卡莫尼卡這地方,儘管岩刻主題各異,但有些題目卻占有重要地位:比如武士的造型和鹿的造型。很多畫面都表現了狩獵此種動物的情景,但帶有怪誕色彩。比如,我們不明白為什麼獵人握著投槍,而不是使用射程更遠的弓箭這一更為有效的武器。還有,騎手常常是站在馬上,好像是考驗他的靈巧性,決鬥者被刻劃成攜帶著非真實性武器的形象,不是流血形象,因此並非顯示戰爭情節。這就使人想到岩刻的含義很可能與青年人進入青春期時要經受的考驗聯繫在一起。"


瓦爾卡莫尼卡、貝戈山和奇蹟山谷位於阿爾卑斯山伸向法國一邊的那些山坡,就曾經是青銅時代人們定期朝覲的聖地,他們在那裡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貝戈山巍峨壯觀的雄姿和有時突發的暴風驟雨、雷電交加的情景,會給那個時代的人類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們很可能把這一切都歸因於那是神靈居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