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212畝(其中:田200畝,地4012畝),人均耕地1.26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1363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8.8畝;草地2887畝;荒山荒地14643畝,其他面積53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09萬元;畜牧業收入9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71頭,肉牛27頭,肉羊50頭);林業收入45萬元,;工資性收入 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4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烤菸、畜牧養殖、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0人(占勞動力的31%),在省內務工160人,到省外務工16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66戶,共鄉村人口3374人,其中男性1783人,女性1591人。其中農業人口3374人,勞動力157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有漢族3820人,彝族37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37人,參合率90%;享受低保23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擁有教師 20人,在校學生312人,距離海子中學8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66人,其中小學生312人,中學生154人。
人文地理
該村山高坡陡,境內岩層屬喀斯特地貌,蘊藏有豐富的礦藏資源,農戶居住較為分散,但待人熱情好客,占全村總人口2.93%的少數民族於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趕花山節,節日氣氛濃厚,活動內容豐富,騎馬、射箭等傳統項目,男女老少玩得不亦樂乎。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主要表現在交通閉塞,道路難以保持暢通,文化教育設施落後,主要表現在師資力量少,教育學設施陳舊,醫療衛生條件差,無衛生室,較多自然村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資金和投工投勞搞好公路建設,爭取農網改造項目,重點加強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力發展養殖業,在原有基礎上,每年發展豬1200頭,牛650頭,羊300隻,繼續發展勞務經濟,每年遞增轉移勞動力50人,到"十一五"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419元增加到2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