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之璽

皇后之璽

皇后之璽,又稱中國西漢皇后玉璽。正方形,螭虎紐,四側刻雲紋,印面陰刻“皇后之璽”4字。1968年發現於陝西鹹陽渭河北塬韓家灣公社狼家溝,是已發現的最重要的古代璽印之一。皇后之璽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惟一一枚漢代皇后玉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瑰寶中的瑰寶。

基本信息

簡介

皇后之璽皇后之璽

皇后之璽的主人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出土於陝西鹹陽漢高祖陵園的一條地溝邊,發現地點距漢高祖與呂后合葬墓長陵僅1000多米。

皇后之璽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是中國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璽,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其歷史、藝術價值很高,被列為國家級文物。

歷史背景

皇后之璽皇后之璽

漢代冊立皇后,都要授予璽印,它是皇后合法身份的憑證。據東漢衛宏《漢官舊儀》上記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

皇后之璽在呂后與劉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約一公里的陵園之內,其形制、式樣、印文內容及字數均與《漢官舊儀》所載相符。

皇后之璽屬西漢遺物,在學術界已無異議,但其具體時代卻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是呂后的佩印,多數學者根據印文篆體及印面設計,推斷其時代屬文景至西漢中後期。

漢代皇后璽印的質地和紐式,兩漢書未見記載,《漢舊儀》記皇后璽的質地又前後矛盾,“皇后之璽”的出土,解決了一千多年存疑的問題。

形制特徵

皇后之璽皇后之璽

玉璽高2厘米,邊長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精美靈秀。璽鈕為螭虎形(螭,龍的一種),璽體四側刻雲紋,下面璽文為陰刻篆書“皇后之璽”四字。

玉璽玉質精美,螭虎造型生動,璽文字型規整大氣,雕琢技法嫻熟,是罕見的中國古代玉璽精品。

發現經過

孔忠良發現者:孔忠良
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鹹陽市區東北30多公里的韓家灣公社韓家灣國小的14歲學生孔忠良放學回家,沿著渭惠渠邊的路走到狼家溝,無意中看見渠南邊的土坎上有個東西在夕陽斜照下閃閃發光,於是他放下書包,用手刨挖出一塊光亮的玉石。

因為看上去這塊玉石像是印章,孔忠良回家後就準備把上面的字磨掉,刻上自己的名字留著玩。但由於玉石特別堅硬,上面的字怎么也磨不掉。

後孔忠良的父親孔祥發覺得這東西非尋常之物,再聯繫到這一帶常有人挖出古代陶盆、瓦罐、瓦當、麻錢之類的古物,意識到這顆印章可能是文物,便到省博物館對玉璽鑑定。博物館的人認定它是珍貴文物,在詳細介紹了出土地點和發現經過後,孔祥發表示願意將這方玉印上交博物館收藏,博物館給予了獎勵。

有些專家認為,它可能原來是放置在呂后墓旁的便殿中供祭祀之物,後來便殿被毀,玉璽遺落土中,被水衝到狼家溝,遭泥沙覆蓋而致湮沒二千餘年至今。

孔忠良當時沒要任何報酬,博物館的一位領導給了他和父親20元作為回家的路費。後“皇后之璽”便存放在陝西省博物館。

皇后之璽皇后之璽

1974年,江青聽說“皇后之璽”是呂雉之物,命陝西省博物館派人將玉璽護送去京,江青見之如獲至寶,遲遲不還,直到粉碎“四人幫”之後,這方“皇后之璽”才得完璧歸趙返還陝西省博物館收藏。

1991年陝西歷史博物館改建後,“皇后之璽”成為鎮館之寶之一。

2012年12月1日上午,陝西省神州漢文化保護髮展基金會舉行“保護大遺址、弘揚漢文化”總結表彰大會,對孔忠良等10名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相關人物

呂后呂后

皇后之璽的主人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后——呂后。呂后,名雉,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妻,名雉。秦時單父縣(今山東單縣)人。其父呂公因避仇家,移居沛縣,在一次宴會上認識劉邦,遂以呂雉許配。

楚漢戰爭開始不久,呂雉和劉邦父母被項羽俘虜,置軍中以為人質。漢王四年(前203年),項羽因形勢失利,被迫與劉邦講和,呂雉和劉邦父母獲釋。次年,劉邦稱帝,立呂雉為後。

呂后前後掌權十六年,她掌權時,位於今天的廣州地區有一個南越國,非常興盛,為了制約南越的發展,呂后頒布命令禁止賣器和牛給南越,藉以對南越國實行經濟封鎖。呂后當時用來發布命令的,就是皇后之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