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環境商機》主要內容:環境居人類生活質量之首,得環境者得慌忙,得天下。地球環境如果達到無法淨化的程度,人類將失去自下而上的根基。環境發生是政府政策所導致的最終結果。全球性環境危機要集中全人類的智慧予以解決。日中兩國的環境合作方面有著良好的機制和前景,《環境商機》獎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對日中兩國未來的環境合作商機展開深入細緻地分析闡述。讀者對象:政府、企業、領導者、管理者、研究者及社會各界人士。
作者簡介
青山周,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國際第二部亞洲組副組長;長期致力於中日經濟交流及環境合作,出版發表了《中國是環境產業的巨大市場》、《向環境協調型社會邁進的中國》、《中國面臨的環境危機》、《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等著作文章。
圖書目錄
第1章 得環境者得中國
學好漢語就能就業?
不懂中國的官員們
中國的政策變化
環境產業結構政策
中國環境時代的到來
環境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問題
“現在的中國最有趣”
第2章 “沉睡的市場”在覺醒
日本環境技術在中國很有吸引力
日本企業的行為模式
中國環境商機空間巨大
第3章 為什麼要在中國開展環境業務
“超女”現象
中國人的意識在迅速變化
中國人的環境意識的提高是關鍵
中國政府向環境發起挑戰
向“循環經濟”發展
中國將以循環經濟為發展的目標
中國正處於循環經濟的“初級階段”
不斷擴大的業務機會
國際資源環境
中國專家認可日本企業
中國非常歡迎環境合作
環境問題與中國威脅論沒有關係
第4章 日本的“環境立國戰略”
奧田目標
拜境立國
經濟產業省也要“環境立國”
綠色援助計畫
國境線的變化
先行於政府的企業全球化
日本環境省的國際競爭力
東亞共同的課題
制定國際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規則
第5章 中國的環境危機
中國的節能戰略
環境立國與曰本的對華戰略
環境的公共管理
第6章 中國的“環境友好型社會”轉型
環境與節能目標的“十一五”規劃
中國環境與能源存在的嚴重問題
循環經濟的啟動
節能政策的啟動
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
不斷擴大的節能活動
日本企業的應對措施
日本在“環境立國”戰略中的作用
第7章 由兩個空間形成的中國環境政策
中國嚴重的環境與能源問題
循環經濟的構建
中央政府中的相關部門
政策的立案與實施中的兩個空間
兩個空間與日本的合作
第8章 日本環境新價值
向“環境協調型社會邁進”的中國
不要污染中國!
環境政策
對中合作的經濟產業省
中國市場是“環保產品”的天下
中國的“環境”品牌戰略
用“環境友好產品”改善日中關係
第9章 中國轉向“環境協調型”發展戰略
中國是新興的世界市場嗎
從選擇時代開始
通商和外資利用政策的轉換
對“世界垃圾箱”說:“不!”
“環境協調型”政策
中國對環境的綜合治理
因日本企業而改變的中國政策
長效的環保節能措施
日本的動向
環境協調型EP
第10章 日中環境合作
環境商機成立的要點
環境商機的分類
BtoB型業務的分類
地球環境
日本NGK的排氣淨化裝置
中國進入了環保產品時代
日本企業的風險控制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得環境者得中國
學漢語就能就業?
多年前,我在上海的一位朋友給我打來電話:“我兒子去多家公司面試,結果幾家公司都錄取了他。”從電話里便能感到對方的喜悅和興奮。這位順利就業的年輕人沒有上過名牌大學,在校成績也並非出類拔萃,在外人看來他是一個沒有特長的普通學生。但是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他不斷地往返於中日之間,與其他的大學生相比有一點語言的優勢,這是決勝的關鍵。結果,我朋友的兒子去了一家業內規模最大的廣告代理公司工作。
於是與漢語相關的大學及大學生的狀況一夜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是3年前某雜誌上介紹的一個情節。我的母校某科系從A到Z共26個班級,排在前面的第二外語首先是法語,其次是德語,最後是漢語。我入學的時間是1978年春季,學習漢語的Z班由原來的1個班增加到2個班,整整翻了一番。學習一個開發中國家的語言在當時是一件具有革命性事件。
高中畢業時,作為對成績優秀學生的獎勵,學校會贈送字典,我當時最期望得到的是中日大辭典。當時班主任老師覺得大家基本上都有英語辭典,可能希望有一本法語或德語辭典。“漢語?”當老師聽到這句話時,嘴角撇了一下,我還記得那略有不屑的神態。當然我心裡在想:“漢語有什麼不好呢?”
我將這段故事講給一位前輩的兒子聽,那位前輩的兒子即將步人社會。他馬上就笑了,覺得不可思議。說:“青山先生,現在學習漢語的人是壓倒其他語言的最多數呢。”
學生們對社會的變化確有很敏感的反應。因為要掌握勞動市場的情況,所以對市場原理就應該準確把握。
在商界,漢語已成為有力的工具。
不懂中國官員們
隨著在華業務的迅速擴大,企業中的中國本土人才非常稀缺。不僅是人才的缺少,在生產一線,中國的第一手信息也是絕對不夠的。
前段時間召開了在華業務的職員和部長的開放式會議,會議邀請了10家公司,最終只有7家出席。中國部長有多位不在日本了,即使臨時找一個負責中國業務的職員或部長,他們能待在日本的時間也不會很長。7名參加者中會漢語的有2至3人。當前的“中國通”都已在中國開展了業務。
企業要根據市場的需要錄用、培養、配置人才。但是,如果是一個遙遠的沒有業務的市場上的職位,還是不被人們理解。
筆者所在的組織——日本經團聯事務局會漢語的工作人員非常少。甚至自1946年舊經團聯成立以來至今,去中國留過學的人除了筆者外再也沒有其他人了。“中國時代”的到來已有很長時間了,但是年輕職員所期望的留學地仍然是以美國為中心的英語圈。
在政府機關這種狀況就更嚴重了。除了外務省,其他的政府部門的官員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
2006年5月末能源廳公開發表了《新國家能源戰略》。日本經團聯也向綜合能源調查會派去了幾名委員,帶回了即將公開發表的報告案,寫著經濟產業省準備以《亞洲?節能?項目》為題,在節能領域開展國際合作,其重點合作對象是成長顯著的印度和中國。但是,圖1所引用的中國節能數據資料竟是1992年的。實際上中國的節能法規是l997年制定的,實施是在第二年。於是我即刻與資源能源廳的綜合政策課通了電話。
筆者說:“我正在看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的主頁,《中國節能法》的制定是在1997年11月,實施是在1998年1月。”報告書有誤,這位負責人的面部表情可能已經失色了,他說:“報告計畫今天公布,修改已經來不及了。”我說:“既然是公開發表,更應該保證內容的正確。你們如果沒有看過報告書中介紹的法律,我告訴你地址。”透過對方的語氣,我不禁想,政策課該不會連一個人都沒有看過中國政府的網站吧?不,經濟產業省中到底有多少人看過中國的節能法呢?在技術合作課的項目中,關於中國節能法數據資料的修改還是由筆者告訴課長的,大家可能不知道吧……
如果連對方國家的法律都不了解,能夠制定出有效的合作政策嗎?
之後有一個機會與能源廳的節能?新能源部長一起演講。我一看資料,有問題的地方已經悄悄改過來了。所謂“悄悄”,是說關於資料問題的修正部長上司全然不知。當然,感謝之辭也沒聽到。透過這件事,大概可以反映出日本政府效率的情況了吧。
中國的政策變化
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三都會召開一個晚間學習會。這個被稱為“三水會”的學習會已有很長的歷史了,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都聚集了一批很優秀的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或宣傳部門的幹部。
這是發生在2006年11月的三水會上的一件事。筆者帶來了剛剛公開發表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有關利用外資的全文。因為這是劃時代意義的檔案。
自從2006年3月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公布以來,其他各領域的政策也相繼公開發表。10月制定了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該綱要提出了以巨額貿易盈利為背景的“大開放、大市場、大流通”的綜合目標。緊接著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公開發表了外資利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該規劃指出要推進外資利用從“量”向“質”的根本性轉變,將外資利用的重點由填補資金和外匯的不足轉向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的引入,重視環保以及資源與能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並且將利用外資與國內的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聯繫起來。規劃明確了中國產業政策中對外資的定位,同時指明了強化中國產業及企業競爭力的方針。筆者所關注的是中國政府切實地將環保以及能源的節約納入了這些政策中。中國政府正式宣布了對外資利用的選擇條件。從改革開放隨之進入了新的階段,從此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如果不是“善待環境的企業”,便會受到限制。
我心想“這太了不起了”,並正想跟大家報告的時候,一位來自中國關係團體的幹部,也是世界級老前輩也拿出了同樣的資料。原來我們兩個人都有同樣的意識。那天的會議結束後,兩人所屬的組織便迅速合作,翻譯並製作了《致力於中國業務的企業面臨的劇烈變化》一文,然後發給各企業。
我也考慮如何利用日本經團聯這一平台使大家都了解來自中國新的信息。通過調查,了解到12月的董事會中有日、中、韓三國舉行的會議報告。通過與做報告的企業幹部商談,我了解到中國的外資利用政策已發生了較大轉變。有200多人出席並傾聽了該報告,但是都沒有任何的反應,甚至連一個詢問的電話都沒有。
環境產業結構政策
中國自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將近30年過去了。這期間中國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當然,中國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也發生了較大改變。從這一點來講,如今的中國政策已不再局限於以往的改革開放政策的範圍了,中國政府改革開放政策的內容已經變化了。
最初的改革開放是從最容易的事情著手的,從容易推進的領域開展改革、開放,不斷展示其業績和成果,然後進入下一個領域或問題,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戰略是正確的,之後的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也都只能採取這種方法。但問題是,從最容易著手的領域開始推進的結果是困難的問題和課題被推遲了。
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國際化政策是一個越推進越困難的問題。不是將外國的規則照搬過來就能用的。每個國家的規則都是不同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規則也在不斷變化,潛在的問題也不斷凸顯出來。信息化的發展和社會面貌的改變使得現在的中國領導人重視“以人為本”,重視為人民服務的態度。
中國的政策就這樣在一步一步地變化。改革開放是指明方向的關鍵字,但是它與促進國內產業和企業教育的政策相背離的現象也開始顯示起來。以出口產品賺取外匯的高科技投資在任何國家都受歡迎,但是如果在生產、流通或消費的任何環節只要稍微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還是不能受到中國的歡迎。選擇在哪個國家和哪個城市投資的決定權在於企業,但是另一方面,在迅速成熟的、不再是新興市場的中國,它的國家、城市也在選擇企業。中國便進入了選擇的時代。
中國正在制定政策致力於產業結構的轉型。隨著產業結構的提升和競爭力的增強,需不斷構築善待環境的經濟社會。這就是中國的目標。
《國務院關於公布和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於2005年年底公開發表。該《決定》在日本基本上沒有受到關注,但是它是中國調整產業結構的基本方針,是制定與產業相關的法律的基礎,是決定法律的“法律”。
《決定》第3章中規定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該目錄是制定與實施稅收政策、信用供給、土地、進出口等政策的根據。目錄分為“獎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部分,每一類都以資源與能源的節約和環保為原則。於是,在中國所有的產業政策中,必須滿足環保和資源與能源的節約。
中國環境時代的到來
研究中國最新變化的人就像是預言家。舊約《聖經》里描述的預言家是具有超越人力、能聽到神的聲音的人。在預知未來這一點上,他們應該能正確把握和分析現狀,從往來的商人中獲取信息,聽取市場中錯綜複雜的交談,收集更多的信息,準確地判斷內外形勢。
筆者不是預言家,可能是個“狼少年”吧。但是,不說謊話。說“狼來了”,實際上最好是狼不要來。在中國“狼”沒有來,但是“環境時代”來了。
中國的環境政策和對政策的推進方法曾經走過彎路。中國於2004年年底實施了經濟普查。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統計體系中對商業等第三產業的把握尤其薄弱,於是在統計的參數上下了功夫,這就是經濟普查。日本的統計是將工業統計調查和商業統計調查合併在一起進行的大規模調查。仔細看調查表,還有投入的資源與能源和產出的產品的數據報告。以經濟普查作為基礎,中國於2006年開始實行GDP能耗指標公開發表制度。根據該制度,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在提高能源的效率方面採取的政策。因為以每個公司為基礎採集數據,所以只要規定了標準,生產效率或能源效率不高的企業就會被強制淘汰。
這就好比將一把環境與節能政策的大傘蓋在上面,下面採取相應對策,在構建制度的同時,也推進了環保運動。
環保風暴。這是中國國家環保總局潘岳副局長在制止違反環境法規的企業行為的媒體報導。破壞環境是“社會的罪惡”,開展了以國家環保總局、媒體、NGO三位一體的環保運動。這與以前日本環境廳與媒體和市民一起檢舉公害企業的情況相似。
根據環境經濟學,只有當收入達到5000美元左右時人們才會重視環境的重要性。中國的人均GDP雖然增長速度很快,但是也僅達到2000美元。從這種情況來看,中國已提早進入重視環保問題的階段。人們能夠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這是環境政策有效性的基礎。今後,中國的環保市場肯定會不斷發展。實際上日本企業的環境節能業務機會已經來臨。2006年5月末經濟產業省、日中經濟協會與中國政府共同舉辦了日中節能環境綜合論壇。並且於2006年12月成立了日中節能環保業務推進協會。
在生產階段中的環境節能對策,對日本企業來說是BtoB業務。加上這些業務,今後會期待BtoC業務,也就是日本企業中的環保產品、經濟型產品領域的活躍。作為制度的基礎,中國政府也打上了環境標籤,慢慢開始了正式的綠色購買制度。相對於中國的活動,日本企業中該領域的措施已經落後了。
東京大學的山本良一老師是每年12月份舉行的經濟型產品展的執行委員長,在環境領域中被譽為大師。山本老師有打算在中國北京舉行經濟型產品展覽的想法,但是,不知為何經濟產業省的各局課長們互相推諉。據說理由是當時的官員都是中國謹慎派。
後來,山本老師便帶著筆者的拙作來到經團聯。山本先生很高興地說:“如果要商談在中國舉行經濟型產品展覽一事,青山先生是最合適的人選。為什麼呢?因為青山先生的書中寫的與我想的都是一樣的。”筆者馬上向山本老師介紹了經團聯的姊妹機構、從事日本經濟界宣傳工作的經濟宣傳中心。經濟宣傳中心設有企業環境部和廣告部幹部的特派團隊,但是很遺憾,在北京舉辦經濟型產品展覽至今都沒有實現。2006年10月在中國長春舉辦的第5屆日、韓、中經濟論壇上由日方首先提出了開展經濟型產品展覽,漸漸地開展經濟型產品展的機會又不斷增加。
不僅日本企業,中國市場上以全球性經營為目標的企業糾紛近年來急劇增加,以此為鑑,為了積極地面對消費者提高企業形象,今後日本企業應該以環保為武器進行宣傳。從這一觀點考慮,經濟型產品展覽的開展是非常有效的,希望早點舉辦。
環境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問題
中國問題的核心是環境問題,而且只有環境問題才是日中合作的核心。
2006年5月佳能的御手洗富士夫會長出任日本經團聯的會長。他的第一個出訪對象就是中國。同年9月5日他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溫家寶總理。
趁這個時機,在御手洗會長的筆記里,第一條寫的是希望溫家寶總理來經團聯會館向經濟界的人士說明中國正在變化的情況。題目是中日節能與環保領域合作的擴大。但是,應日本政府的要求,在御手洗會長的筆記里又增加了中國環保業務改善這一問題,包括中國法律的透明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服務貿易的擴大,日、韓、中投資保護協定的早期簽訂。
針對御手洗會長的講話,溫總理首先對於日方的邀請表示了感謝,然後對於日本政府臨時增加的問題,溫總理也闡述了中國的立場。強調了加入WTO後中國法律的健全和關稅的下降、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以及關於智慧財產權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的制定等中國政府的一系列活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對於日本頑固地強迫締結投資協定,中國反駁道“用FTA不是很好嗎”,關於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的投資協定,溫總理最終沒有回答。與此相對,表明了同意在環保與節能領域擴大中日合作,會見的剩餘時間全部圍繞環境與節能問題。
後記
2006年11月,來自中國的一封郵件發到我公司的信箱里。是一封希望購買拙作的漢語的著作權的申請。於是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兩在領域的變化。
第一是中國出版業的發展。從我20世紀90年代曾從事過的介紹日本的經濟和企業經營的來看,道德是經濟類發展非常迅速。出版辦受市場經濟衝擊而發生著變化。自從北京、上海建立了超越日本東京的八重州圖書中心的圖書大樓開始,中國出版界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直接從國外購買,而且不會達到類似日本出版市場的飽和狀態。出版業的繁榮使得中國的能量源源不斷地向世界傳播開來。
序言
從撰寫《中國大商機——環境治理藍、棕、綠》一收開始至2003年該書出版後,我一直在關注日中之間的環境合作。
日本政府與中國政府的環保節能合作及日本企業對中國環保市場的開發起始於日本經團聯(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提出的“環境立國”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內容在第4章中將詳細介紹。此前,日本政府的環保政策曾經愛到公害時代的瓶頸制約,日本國內對環境問題的處理也曾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