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過程
關於這首兒歌的創作過程說法不一。但普遍認為是受到住在麻薩諸塞州斯特林鎮(Sterling, Massachusetts)的小女孩瑪麗·伊莉莎白· 索伊(Mary Elizabeth Sawyer),也就後來的瑪麗·泰勒夫人(Mary Tyler)的經歷啟發所寫。
瑪麗小的時侯,養了一隻小羊羔當作寵物,小羊羔之前被它的媽媽拋棄了,是瑪麗收養了它,細心照料它,結果小羊羔把她當成了媽媽,總是不停跟著她。
1820年的某一天,14歲的瑪麗在他弟弟的慫恿下,她帶著小羊羔去了學校,結果同學們看見小羊都興奮不已,都想逗小羊玩,搞得教室混亂不堪。瑪麗後來回憶說:“那天早上,剛巧有位名叫約翰· 勞爾斯頓(John Roulstone)的年輕人到學校來參觀,他是教區牧師萊繆爾·卡彭先生(Reverend Lemuel Capen)的外甥。當時美
國社會有大學預科生跟隨牧師學習的傳統,所以勞爾斯頓來他們這裡跟著自己舅舅學習。勞爾斯頓目睹了這件事,覺得很有意思。於是寫了一首三節兒歌,第二天特意騎馬來學校送給我…”
據說這首兒歌只有前四句勞爾斯頓寫的,後面十二句是薩拉· 黑爾自己加的。不過這只是一種說法,有人認為整首兒歌實際都是薩拉· 黑爾寫的。還有人說之前本來就有這首兒歌,裡面的主人公叫做“露西(Lucy)”而不是瑪麗,勞爾斯頓不過把名字改了一下。
1830年兒歌發表之後,作曲家羅威爾· 梅森(Lowell Mason )給兒歌配了段小曲。從此兒歌更加廣為流傳,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歌曲歌詞
英語原文
Mary had a little lamb,
His fleece was white as snow,
And everywhere that Mary went,
The lamb was sure to go.
He followed her to school one day,
Which was against the rule,
It made the children laugh and play
To see a lamb at school.
And so the teacher turned it out,
But still it lingered near,
And waited patiently about,
Till Mary did appear.
"Why does the lamb love Mary so?"
The eager children cry.
"Why, Mary loves the lamb, you know."
The teacher did reply.
漢語譯文
瑪麗有隻小羊羔
他雪白一身毛
無論瑪麗到哪裡
他總是跟著跑
他跟著瑪麗去學校
違反了紀律
孩子見了笑又跳
學校有羊羔
老師把羊羔趕出去
羊羔不願走
站在門外一直等
等瑪麗放學
羊羔這么愛瑪麗
孩子們很羨慕
瑪麗也愛小羊羔
老師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