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卡爾·古斯塔夫”無坐力炮

瑞典“卡爾·古斯塔夫”無坐力炮是1948年服役的瑞典大炮。

簡介

卡爾古斯塔夫火箭筒 西方世界裝備最廣泛的火箭筒 瑞典FFV軍械公司的“卡爾·古斯塔夫”重型火箭筒是全世界裝備數量與使用僅次於前蘇聯RPG系列的火箭筒,目前已經有超過三十多個國家購買採用。自1948年服役以來,經歷50多年的技術發展,有M2、M2-550和M3等3種型號,屬步兵排制式裝備。它結構緊湊,由線膛身管、後噴管、擊發機構、兩腳架及瞄準具組成。可由士兵用兩腳架支撐發射,也可車載發射。
卡爾.古斯塔夫m2無后座力炮 卡爾.古斯塔夫m2無后座力炮

性能參數

彈藥 彈藥

種類:多用途攜帶型火炮

口徑:84mm

全長:113公分

重量:16 .1公斤(M2)

使用彈藥:HEAT 751 破甲彈(串聯戰鬥部)、HEAT 551 破甲彈、HEDP 502 高爆雙效彈、HE441B 高爆彈、ILLUM 545 照明彈、ADM 401 閃光霰彈。

移動方式:步兵攜行

發射速度:4~5發/分鐘(註:本炮為用後拋棄的「一次使用」型)

生產廠商:瑞典薩伯·伯福斯動力股份有限公司(Saab Bofors Dynamics,原始設計為瑞典FFV)

現役型號:M2(1964年設計)、M3(1991年設計)

使用國家:未整理

類型

輕型反坦克武器中的蝙蝠

關於卡爾古斯塔夫“重型可重複使用火箭筒”的定位說法不一,在傳統的火箭筒定義中,“卡爾古斯塔夫”重型火箭筒被定義為“多用途輕型反坦克武器”,比鐵拳3、RPG-7這樣的班用輕型火箭筒重,用以填補單兵輕型火箭與反坦克飛彈之間的火力空白,因其威力大、適用範圍廣而聞名,是一款代表了世界輕型反裝甲兵器發展潮流的火箭筒。但也有稱其為“輕型無后座力炮”的。軍事類文章在介紹無后座力炮時也少不了它。而從其使用性能上看,它也確實具有兩者的許多特徵,本來就是橫跨兩個品類之間折衷性的東西,可以說,它是輕型反坦克武器中的蝙蝠。尤其是它最新的M3型更是兼具多人操作的輕型無后座力炮和單兵可操作的火箭筒的優點,並彌補了前者重量大和後者準確性低、威力小的缺點

發展

起源-M2

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 嚴格的講,卡爾古斯塔夫“火箭筒”首先是作為一種輕型無後坐力炮而出現的。早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瑞典人就開始根據二戰中的作戰經驗開始發展自己的輕型反裝甲兵器。1948年,由著名的FFV公司研製的“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正式服役,其最初型號M2全長1.13米,含兩腳架全炮重14.2千克。由發射筒、文杜里噴管、護板、肩托、前手柄、兩腳架組件、瞄準具、背帶、握把以及發射機構、擊發機構和保險裝置等組成。發射筒分燃燒室和導向管2部分,用合金鋼製成。導向管內有24條膛線。發射筒左側有光學瞄準鏡支座,後面有連線噴管的緊定器。護板用隔熱材料製成,由護板箍固定在發射筒燃燒室外面,以保護射手面部不被高熱的筒壁灼傷。噴管、兩腳架組件也用合金鋼製成,堅固耐用。保險裝置除保險卡筍和保險扳把之外,還設有阻鐵保險,以確保使用安全。發射時,豎起握把後面的保險扳把,向前推壓撞擊桿到待擊位置,再打開阻鐵保險,即可扣壓扳機進行發射。M2型重量較輕,可由單兵攜帶,1~2人操縱,炮彈初速310米/秒,射速6發/分,能發射破甲彈、榴彈、照明彈和發煙彈,發射FFV65式破甲彈有效射程400米,能擊穿400毫米厚均質裝甲,發射的FFV441式榴彈內裝850顆鋼珠,配用多用途引信,可觸發或空炸,有效射程1300米。應該說,這時的卡爾古斯塔夫還是一門標準的無後坐力炮,與當時曾大量裝備世界各國陸軍的輕型無後坐力炮如中國的“82無”實際上並無太大的差別。

M550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為增強排的反坦克能力,填補近程反坦克武器與反坦克飛彈之間的火力空白,又發展出了M2-550型,M2-550 式改進型採用較先進的FFV556 式瞄準裝置,利用火炮和火箭相結合的原理髮射火箭增程彈,同時換用三腳架,提高射擊精度。全炮重18千克,最大射程高達2300米,藉助其重量相當大而精密的FFV556式光學瞄準鏡,其有效射程可達700米。FFV556式光學瞄準鏡由帶望遠鏡的光電系統、光軸重合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組成,主要部件是測距儀和提前量測定器。測距儀放大倍率為3倍,視場12°,測距範圍175~1000m。提前量測定器位於望遠鏡的下部,放大倍率為4倍,有效距離為150~700m。瞄準鏡的分劃鏡上有2種分劃:一種用於發射破甲彈,一種用於發射殺傷彈和發煙彈。此外,為便於夜間作戰還配有像增強儀。M2-550型配有破甲彈、榴彈、雙用途彈、發煙彈和照明彈。比M2型體積重量更大,射程更遠,在發射無控火箭彈的前提下,其精度相當高。

至今為止,M2-550型無後坐力炮仍是西方國家中裝備數量最大,使用最廣泛的輕型無後坐力炮,它輕便易攜,每個火力組僅2人,多用途性極好,是優秀的連排用支援火器,尤其適用於無法取得即時火力支援的特種部隊。其最傳奇的戰例是在英阿馬島之戰中,英國海軍曾用它擊落阿根廷的直升機,甚至把阿軍驅逐艦炸開了一個大洞。

M3型“重型火箭筒”

卡爾古斯塔夫輕型反坦克武器中最值得關注也是裝備最廣泛的,是其M3型。上世紀7、80年代,隨著裝甲防護技術的進步,複合裝甲、反應裝甲的大量套用,世界火箭筒的發展趨勢是重型化,因此西方這個時期發展出的火箭筒口徑全是80毫米以上的重型火箭筒,前蘇聯也在40毫米口徑的RPG-7基礎上發展出了58.3毫米口徑RPG-16。

其後這股重型火箭筒浪潮洶湧到極致,出現了法國的“阿皮拉斯”那樣的變態級“超重型火箭筒”,其戰鬥全重達13.7千克、全筒長達1.29 米,單兵攜帶已經相當困難,發射時更是聲勢喧天、狼煙動地,人稱之“法蘭西大焰火”。這樣的火箭筒已經脫離了“輕型反坦克武器”的本義了。在當今世界軍事信息化、合成化程度日益提高,步兵越來越難以靠近目標近身作戰的趨勢下,這種超重型火箭筒的戰場使用越發困難。

在這股火箭筒“重型化”的浪潮面前,瑞典人堅持走自己的路,沒有放棄久經考驗的卡爾·古斯塔夫“輕型無後坐力炮”,而是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改進設計。為了滿足90年代步兵近距離反坦克作戰和有效的火力支援需要,瑞典軍方於80年代初對多用途武器系統提出了新的戰術技術要求、:能在中程距離上摧毀包括重型坦克在內的所有裝甲車輛;用碰炸方式對付有防護的部隊,用空炸方式對付無防護的部隊;能施放煙幕屏障;能定點照明戰場,以便於夜間觀察和消滅裝甲目標;武器質量小,機動性好。為了滿足這些苛刻的要求,1984年,“卡爾古斯塔夫”系列搖身一變發展出“M3型重型火箭筒”。口徑方面其對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84毫米口徑不離不棄,其結構特點與M2/M2-550式輕型無後坐力炮相似,仍由發射筒、文杜里噴管、肩托、前手柄、兩腳架組件、瞄準具、背帶以及發射機構、擊發機構和保險裝置等組成。前手柄位於發射筒的左下方,增加了一個攜行提手,以利於迅速轉移陣地。瞄準裝置該火箭筒採用新研製的光學瞄準鏡,此外還配有紅外夜視瞄準具,以便夜間作戰使用。與以前的型號相比,它還裝備了雷射測距儀,與先進的瞄準儀配合使用,有效射程和精度大大提高。

M3型保持了卡爾古斯塔夫多用途性能強的特點,可發射多種彈藥,除發射FFV597式超口徑火箭增程破甲彈、FFV502式多用途彈外,還可發射M751式串聯戰鬥部破甲彈、FFV551式火箭增程破甲彈、FFV441B式殺傷彈、FFV469式發煙彈、FFV545式照明彈以及訓練彈等。M3型最大的亮色在於其成功減重。眾所周知,輕型反裝甲兵器利用無后座力原理可以取得較大射程,但其不利的後果是為了承擔發射時的高壓,發射筒重量較大。卡爾古斯塔夫M2-550型發射重達3.2千克的FV-502彈時有效射程可達700米,最遠射程2300米,但其發射系統全重達18千克。而卡爾古斯塔夫M3型則成功的解決了重量問題,為減輕重量,其發射筒用帶膛線的鋼質內襯和纏繞在內襯上的碳素纖維環氧樹酯複合材料製成,去掉了原護板組件。噴管為玻璃鋼製品,其他外露部件如前手柄、發射和擊發機構、瞄準具支座和瞄準具殼體、肩托以及兩腳架等多為鋁製件或塑膠件。全長1.065米,與前兩個型號基本一致,但由於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並適當降低初速,其全重由M2-550型的18千克降到9.5千克。只有原來的一半稍多,已經與RPG-7B型的6.3千克相差無已,輕型化到單兵可以攜帶全套作戰系統,足以裝備到班了。它能發射M2型的所有彈藥,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為了給步兵提供反重型裝甲火力,它還可發射M2-550發射的FFV597式火箭助推尾翼穩定超口徑破甲彈,彈徑132毫米,其結構原理與前蘇聯RPG-7發射的超口徑彈藥相似,也是由空心裝藥戰鬥部、引信、增程火箭發動機、尾翼組件和發射藥筒等組成。其戰鬥部前有一個探桿,以便賦予最佳炸高。尾部有6片摺疊尾翼,出筒口後展開,保證火箭彈穩定飛行。有效射程250米,可擊穿900毫米厚均質裝甲,能對付現代先進的主戰坦克。

為了使年近花甲的“卡爾古斯塔夫”繼續引領世界火箭筒發展潮流,瑞典薩伯-博福斯公司為其研發了一系列彈種,包括ADM 401近距離防衛彈藥、441D 84mm高爆榴彈、551 84mm高爆反坦克彈、751 84mm高爆反坦克彈、502 84mm高爆雙用途彈、545C 84mm照明彈、469C 84mm發煙彈、553B次口徑訓練彈、TP 552射擊訓練彈、TPT 141射擊訓練曳光彈等。而其對應發展的AT4型一次性火箭筒發射的火箭彈與M3型也是可以通用的,這將大大減少生產和後勤補給的難度,從而增大生產基數,降低武器裝備成本。

衍生及發展

為適應步兵分隊的多種需求,同時期還發展了AT-4式84毫米火箭筒,其口徑為84mm,火箭筒長1000mm,火箭筒重量達6.7kg,配用與M3型彈藥相同的破甲彈、多用途彈等彈種,彈徑84mm,彈質量3kg,有效射程300m,初速290m/s,破甲厚度400mm以上,瞄準裝置為簡易機械瞄準具,白光及微光瞄準鏡,光電火控系統。即使是前途難料的一次性超重型火箭筒瑞典人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同期發展了120毫米的超重型大口徑火箭筒。

可以預料,“卡爾古斯塔夫”系列即便是在未來的幾十年里,仍將在世界輕型反裝甲兵器大家族中占重要地位,而其一方面緊緊盯住世界裝甲作戰發展潮流,適應國外軍購市場變化而發展的超前意識,另一方面卻不拋離傳統,注意發揮老式裝備效能,借鑑“老”裝備使用經驗實現輕型反裝甲兵器口徑數十年一貫化的思路也值得中國軍工部門學習和借鑑。

參數比較

當前幾種比較典型的可重複使用火箭筒性能比較

型號 口徑 火箭筒 長 發射筒質量 瞄準裝置 配用彈種 彈質量 初速 最大速度 直射距離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 破甲厚度
瑞典卡爾古斯塔夫M3型 84 mm 1065mm 8.5kg 光學瞄準鏡,微光瞄準鏡,雷射測距儀,紅外夜視瞄準具 破甲彈,殺傷彈,多用途彈,發煙彈,照明彈,訓練彈,破甲彈,殺傷彈,多用途彈,發煙彈 FFV502式多用途彈3.3kg 230m/s

對運動目標300m 對固定目標500m 1000m 200mm(FFV502式多用途彈)
中國69式40毫米火箭筒 40mm 910mm 5.6kg 白光和紅外瞄準鏡 超口徑破甲彈 2.3kg 140m/s 300m/s 300m 500m 800m 400mm
前蘇聯RPG16型58.3毫米火箭筒 58.3mm 1100mm 10.3kg 機械瞄準具,光學瞄準鏡,微光瞄準鏡,紅外夜視瞄準具[ 同口徑火箭增程破甲彈,85mm超口徑火箭增程破甲彈 58mm破甲彈質量1.66kg 85毫米破甲彈質量3.0kg[ 轉 130 m/s 350m/s 500m[ 800m
375mm
德國鐵拳3 60mm 戰鬥狀態長1200mm 重型12kg 輕型 9kg 光學瞄準鏡,紅外顯示器 90mm破甲彈、110mm破甲彈、125mm破甲彈、110mm殺傷破甲兩用彈、碎甲彈、發煙彈、紅外干擾發煙彈、照明彈和演習彈等。 3.6kg 170m/s 250m/s
對運動目標300m 對固定目標500m
>700mm
以色列B300 80mm 760mm,戰鬥狀態長1370mm 質量7.54kg,戰鬥狀態質量為13.5kg 機械瞄準具,測距光學瞄準鏡, 微光夜視儀 破甲彈,連續爆破彈,照明彈 4.5kg 270m/s 295m/s 250m 400m 600m 550mm

備註:“破甲彈質量”後的數據均為常用的破甲彈或多用途彈數據

當前世界幾種大威力反裝甲火箭彈性能對比

型號 彈徑 重量 彈長 彈質量 國家 發射器型號 初速 最大速度 有效射程 射速 破甲厚度
FFV597火箭增程破甲彈 彈徑132mm
1500mm 9.5kg 瑞典 古斯塔夫M3重型火箭筒 115m/s 310m/s 300m 6發/min 900mm
98式火箭彈 120毫米

6.2 kg(連用型) 中國 PF89型120毫米火箭筒 246m/s
400 m 4-6發/min 800mm
105mm破甲火箭彈 105.2mm 11.5kg
6.2kg 俄羅斯 RPG-29型火箭筒 280m/s [ 450m[
650 mm
阿皮拉斯火箭筒 112毫米 9kg 925mm 4.3kg 法國 一次性火箭筒 295m/s
光學瞄準鏡330m 光電火控系統600m
760mm

評價

相對華約組織,北約在武器制式上寬鬆得多,輕武器方面北約老大美國可以號令大家使用同樣的步槍子彈口徑,但卻管不了大家各搞各的火箭筒。火箭筒屬於輕武器範疇,生產工藝並不複雜,有一定工業基礎的國家就能自研。是以彼此並不太買帳的西方各國在火箭筒方面委實是百花齊放——幾乎每個西方國家都有自己的火箭筒,性能方面則各有千秋,誰都不服誰,其中德國的“鐵拳”、法國的F1、英國的勞80、以色列的B-300等都是性能極其優秀堪稱經典的火箭筒,甚至巴西等軍事技術實力並不算太強的國家也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火箭筒。作為一個北歐小國,瑞典的“卡爾古斯塔夫”火箭筒卻衝破了各國軍界間的藩蘺,博得了口味挑剔的西方各國軍方的青睞,並先後出口裝備了至少二十多個國家,堪稱北約乃至整個西方通用的重型火箭筒。

於筆者 看來,作為一個北歐小國的輕型反坦克武器,“卡爾古斯塔夫”重型火箭筒之所以能在西方火箭筒大家族中獨占鰲頭,這種“西方的RPG”性能確有其獨到之處:其可靠、耐用性並不輸於RPG-7,但準確性、威力卻遠勝於發射超口徑火箭彈的RPG-7。更重要的是,“卡爾古斯塔夫”輕型反坦克武器系統自誕生至今,在世界輕型反坦克武器發展進程中一直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火箭筒重型化趨勢中又發展出了M3型,其後又不斷改進,新的彈種花樣翻新,同時還有一次性的AT-4型、甚至120毫米口徑的AT12T 型出現,可以說,比RPG-7問世更早的“卡爾古斯塔夫”一直引領著世界輕型反坦克武器的發展潮流。筆者以為,認真對照剖析卡爾古斯塔夫的發展軌跡,從中找到世界輕型反坦克武器發展的規律,吸取有益的經驗,對中國同類武器的發展大有裨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