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 王磊 編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34582 出版時間:2007-07-01 版 次:1
內容簡介
《理解與實踐高中化學新課程:與高中化學教師的對話》以對話的形式,與高中化學教師討論如何理解與實踐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若干具有普遍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設定、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材、課堂教學、考試與評價、課程管理等方面。《理解與實踐高中化學新課程:與高中化學教師的對話》採取問答式的編寫方法,編寫中儘可能避免過於理論化的說教,儘可能從課程實施者的角度來看待教師們提出的問題,儘可能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措施。
《理解與實踐高中化學新課程:與高中化學教師的對話》可供高中化學教師新課程培訓和繼續教育使用,也可供化學教研員和其他化學教育工作者參考。
目錄
第一單元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設定與結構
1.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2.高中化學新課程的總體結構和總的課程目標是什麼?
3.高中化學必修模組的設定目的是什麼?
4.高中化學選修模組的設定思路是什麼?
5.必修模組的學分與必修學分是依據什麼設定的?
6.高中化學必修學分為什麼是“4+2”,而不是“6+O”?這樣是否會削弱化學學科的地位?
7.高中新課程各模組之間是什麼關係?
8.高中化學兩個必修模組之間是什麼關係?是完全獨立的嗎?
9.高中化學新課程的選修模組與必修模組的關係是什麼?如果高考文科生只考必修模組,那么學習選修模組有什麼意義?
10.高中化學各選修模組之間是什麼關係?有前後基礎關係嗎?水平高低有差別嗎?可以相互替代嗎?
11.“化學與生活”模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這一模組是否只為文科傾向的學生開設?
12.“化學與技術”模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如果只有少量學生選學,教師也不願意教,這一模組是否可以不開?
13.“物質結構與性質”模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這一模組是作為學習其他模組的基礎嗎?
14.“化學反應原理”模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還有哪些模組也要涉及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
15.“有機化學基礎”模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其他模組中還承擔有機化學知識的教學功能嗎?
16.“實驗化學”模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這個模組可以只講不做嗎?
17.選修模組都必須進入高考嗎?如果不進入高考,只是學生喜歡選修,那么學校要開設嗎?
18.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結構是否會讓許多化學教師沒有課可教?工作量不滿?
19.如果理科傾向的學生只學兩個選修模組,建議他們學什麼模組?為什麼要求學校應開全6個選修模組?
20.為什麼鼓勵教師既要能夠勝任所有模組的教學又要對某些模組的教學有所專長?
第二單元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內容與教材
21.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內容的整體結構是什麼?
22.高中化學新課程中的化學核心知識內容有哪些?
23.高中化學新課程中的過程與方法內容有哪些?各模組過程與方法內容的特點是什麼?
24.高中化學新課程中STS內容有哪些?各模組STS內容的特點是什麼?
25.高中化學新課程中化學實驗的內容和功能有什麼變化?
26.目前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教材有哪些版本?主要特點是什麼?
27.教材如何引導教師的教學,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
28.新教材如何弓l導學生的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學習資源?
29.如何理解教材內容的深廣度及水平要求的層次性?
30.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彈性較大,該如何理解和使用?
31.“化學1”、“化學2”涵蓋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原理、有機化合物基礎,化學實驗和基本計算各類知識。這么多重要的內容與72學時構成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決?應該如何看待新課程與學生學業負擔的問題?
32.有人說:“必修模組的內容是深度降低、廣度增大,但廣度太廣了,好像什麼都說到,什麼都不落實,學生把握不住,教師心中沒有底”。應該如何看待此問題?
33.“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和“實驗化學”三個模組的內容標準沒有規定化學知識的具體內容標準,那么在實施中該如何處理化學本體的知識內容?
34.對教材中沒有出現但又被教師認為很重要的知識內容是否需要補充?
35.有的老師認為:“必修與選修模組之間學習梯度比較大,教學難以銜接,會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應如何看待此問題?
36.教材在課程內容和教學要求方面如何對待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差異?是“拉平求平均”,還是“求層次求多樣”?
37.教材的內容和篇幅一定要與課時嚴格對應嗎?如何看待教材的“薄”與“厚”?
38.如何理解和處理教材正文內容與教材後習題間的關係?教材中沒講而習題中涉及的知識點,教學中該怎么辦?
39.新教材體現了多樣性和可選擇性,那么教師在使用教材時又該如何體現選擇性?
40.目前新教材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教輔材料中的習題不配套,對此應該怎么辦?
第三單元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
41.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徵和原則是什麼?
42.高中化學新課程倡導哪些學習方式?
43.高中學生化學學習方式的變化對學生的發展有何意義?
44.高中化學學習方式的變化對化學教師的教學有何新的要求?化學教學的方式應作哪些改變?
45.不同的模組對教學方式的要求有何不同?
46.實施必修模組“化學1”和“化學2”的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47.實施“化學與生活”模組的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48.實施“化學與技術”模組的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49.實施“物質結構與性質”模組的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50.實施“化學反應原理”模組的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51.實施“有機化學基礎”的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52.實施“實驗化學”模組的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53.在新教材的實施過程中,部分學校仍採取對所有學生“一刀切和一味強調對化學學科知識深講多練的做法。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好知識內容的深廣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54.如何解決學生在新課程中“上課聽得懂,下課不會做題”的問題?
55.教材中的學習活動欄目各有什麼功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使用?
56.在推動新課程的進程中,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突出化學學科特徵,更好地發揮實驗的功能?
57.如何處理學生實驗、教師演示、學生討論以及教師講授的關係?
58.化學課堂中演示實驗、多媒體實驗、實驗錄像、學生動手實驗的作用各是什麼?應該如何利用好它們?
59.新課程中是否還需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應如何引導?
60.交流研討是新課程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開展交流研討活動時,容易出現哪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是什麼?
61.有人認為:“把演示實驗改成分組實驗就是探究式教學應該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如果學生不能親自動手做實驗,是否就無法開展科學探究?
62.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特徵之一是給學生提供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如何合理地確定探究的核心問題?針對哪些內容和環節組織學生能分組活動?針對哪些問題組織學生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的講解是否有必要?應該如何進行?
63.在基於探究和交流討論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做好學習筆記?如何引導學生歸納整理重要的結論和要點?課下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及時的鞏固和練習?
64.如何處理教學設計與教材的關係?如何看待既認真遵循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有老師認為新教材有利於教師最佳化教學設計,減輕了教師教學設計的負擔;也有老師認為拿到新教材後不會進行教學設計,不知該如何實施教學。應該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65.如何評價目前各地廣泛開展的課堂教學評優活動?評優課與日常教學的關係是什麼?
66.教師的教學反思、集體備課、地區的教學教研應如何進行,各起什麼作用?
第四單元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考試與評價
67.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是什麼?
……
第五單元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
高中化學新課程進入實驗區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廣大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不再完全停留於課程標準的文本層面,他們面對新課程的物化形態——新教材,以及新課程的實施形態——學校和課堂中的課程,感受到、體驗到、思考到了很多。他們對新課程、新教材和新教學想說的、想做的、想問的也很多。他們非常渴望加強交流,吸取專家和同行的實施經驗,消除困惑和煩惱,拓寬思路和視野。正值此時,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劃編寫本書,真是太有意義了。
我們作為課程標準的研製者、教材的編寫者、新課程的培訓者以及學校和課堂實施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在這幾年當中與實驗區廣大老師有了從未有過的廣泛而深入的接觸,一方面切切實實地看到老師們為實施新課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實施經驗。這幾年當中實驗區一線老師們發生了積極變化,他們從開始的懷疑、排斥、畏難逐漸發展到平靜下來認真思考、理性認識再到認真實踐、積極探索;他們從開始對新課程的簡單理解、片面認識逐漸發展為能夠比較全面地理解新課程的變化、辯證地認識新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靈活地處理教學與評價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另一方面我們也強烈地體會到老師們面對新舊課程和教材更替過程中觀念上的衝突與困惑、認識與操作之間的矛盾與落差、教學與管理之間的不協調等,以及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老師之間存在著的巨大差異。這次受出版社委託,組織編寫此書,感到責任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