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理解自然——一個文明星球的形成
創作年代:現代
作者:丁照
作品體裁:說明文、科普著作
內容簡介
該書是以科普形式寫出的原創著作,是作者所著《理解自然》的第二版(第一版為《理解自然——文明起源自然背景初探》)。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世界性的大問題,既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問題,也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方面,因而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人類從十九世紀末期起即從科學上探究生命的起源,但對文明起源所需自然條件的研究還很鮮見,而後者要比前者更具有科學價值和哲學價值。該書第一次系統論證了宇宙中文明出現的極端複雜性與敏感性,第一次提出了自然演化一致性的概念,其中包括對一系列重要學術問題的探討和普及,如:第一次論證了地球上行星風系的起源問題,海水鹹化和火的兩重性等問題,都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和哲學意義。惟有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這是處理好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基礎。對自然理解越深,愛之越深,人類的前途就越加寬廣。該書通俗易懂,面向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廣大讀者,大學教授、科學家、政府職員均可閱讀。該書亦為清華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教學用書。
作品賞析
作者從風入手,探求風的起源,尋找火的線索,求證海水鹽度的變化,由此思索地球文明演化的路線,從另一個側面,打開了地球生命出現、氣候演變、海陸滄桑、生態興衰的探索之門。依照作者的觀點,任何一點偶然的偏差,都可能導致這個文明世界無法出現。例如,精確的大氣組成,合理的陸海規模,輪換的四季環境,恰當的全球平均氣溫,以及風系、火生、降水、土壤、草原、森林、平原、山脈、物種、礦藏等,所有這些因素對形成現代的世界而言,都是絕對必要的。但作者苦苦探索的並不只是這些一個個孤立的因素本身,而是研究這些因素逐漸形成時以及相互制約時的極端複雜性與敏感性;由此強調這一切並非憑空降生,是大自然通過極其漫長的演化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個無比複雜、無比微妙的孕育過程。
例如,書中談到,幾十億年前的大氣充滿著濃度極高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但後來被分別削減到萬分之幾和百萬分之幾的高精度水平上。當初若只削減到百分之幾,那么,不但強烈的溫室效應會使全球環境大為惡化,而且連重要的“火”也難以點燃。沒有火,文明將根本無法誕生。大氣中如此高精度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關鍵氣體含量,沒有隨機選擇,卻在自然演化中恰當地保持在那個最有利於文明出現的水平上,僅這一點就令人深思。再如,全球的平均氣溫也是由持續了幾十億年的全球高溫(含海水)逐漸冷卻下來的,並形成了地球上的兩極寒帶。這些狀況都不能稍有改變,一旦改變,將會出現巨大的天災地禍,全球變暖就是一個例證。在適合的溫度孕育的過程中,各因素間的時空關係非常合理。如,恐龍的適時滅絕,臭氧層的適時出現,日地月的大小與距離的合理搭配,等等。從宇宙大爆炸到物質結構,從銀河繫到太陽系,大自然在地球上所創造出的為文明誕生與發展所需的各種必要條件有很多,這如同對生命起源、人類起源的探索一樣,也可能只有里程碑而無終點。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其他星球上,完全重演地球的演化過程,其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這一點對理解自然很重要:即在隨機作用下,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自然過程。對外星系長達幾十億年的從小分子到高智慧生命體(如有外星人的話)的演化,只要出現一點偏差,文明便無法誕生。就如同找不到在時空上完全一樣的兩場降雨。這就是自然的極端複雜性與敏感性。因此,作者認為地球文明是宇宙中演化的極品之最,除非大自然“刻意”再創造出另外一個文明星球。
作者的結論告訴讀者,人類不但自己“只有一個地球”,而且能觀察到的宇宙中可能也就這么一個文明星球。人類必須理解自然,惟有深刻理解自然,才能真正尊重自然。走科學發展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已是超越人間一切利害關係的人類最高行為準則。擁有一個文明、和諧的地球,對擁有智慧的人類來說,已是唯一的出路,此外,別無選擇。
作者簡介
丁照,1935年出生,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熱愛自然,曾長期從事過野外工作,親歷過不同的自然環境,留意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為科普著作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基礎。著有《理解自然——文明起源自然背景初探》(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理解自然——一個文明星球的形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