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地外文明探索計畫探索地球以外是否可能存在文明。地外文明探索已不是新話題,至少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天文工作者已不再限於紙上談兵,開始實際行動了。
90年代初,美國人曾用大口徑射電望遠鏡搜尋來自宇宙空間的電波,試圖從這些電波中分析出帶有文明資訊的跡象,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認為,這些信號都是噪聲信號,無任何文明跡象可言,從1995年他們已放棄了此項工作。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航太局開始支援一項龐大的“搜尋地外智慧生命的計畫”,可接收800萬個頻道,其中有400萬個頻道為32赫茲,作全天搜尋。另外400萬個頻道僅1赫茲,對準距地球80光年以內的800顆太陽型恆星,計畫已開始執行,結果不祥。
估計如果有重大發現,他們不會默默不語。近年來,世界不少天文工作者,致力於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到目前為止,已發現了幾顆太陽系外行星,都處於距地球幾十光年的恆星上,但體積都比木星大。按現在的理論認為大於地球10倍以上的行星,就不可能形成固體殼。木星品質比地球大312倍,所以這些行星不會形成固體殼。一般認為,這些行星有生物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廣泛地流傳著UFO(不明飛行物的英文縮寫)的故事,有人繪聲繪色地描寫說,這是外星人所為,傳說有人還看到了外星人神出鬼沒的行蹤。對於這些報導,沒有一件被證實過。天文專家也從不相信有什麼外星人來過地球。
自科學家首次提出搜尋宇宙中外星人發出無線電信號這一計畫以來,現已過去了近50年時間,雖然科學家會偶爾搜獲到幾個奇怪的宇宙聲音,但我們並未鑑定出這是來自外星人的呼叫。目前,美國搜尋地外文明計畫(SETI)的專家開始猜測是否我們探測的宇宙區域是錯誤的?或者我們的耐心還不夠,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搜尋?但專家更多地認真回顧過去50年來的研究歷程,對未來的地外智慧文明的搜尋探索進行了深入思考。
不能停止不能暴露地球位置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所作的《三體》,近日獲得了被稱為科幻文學諾貝爾的雨果獎。劉慈欣近日作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談及“外星人話題”,他表示,探索外星文明的腳步不能停止,但應該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不主動暴露我們的位置。
《三體》講述了天文學家葉文潔向三體星人暴露了地球的宇宙坐標,正處於困境之中的三體人為了得到一個能夠生存的穩定世界,出動龐大的艦隊直撲地球。此時人類才發現,宇宙文明間處於“黑暗森林”狀態,任何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都將很快被消滅。藉助於這一發現,人類以向全宇宙公布三體世界的位置坐標相威脅,暫時制止了三體對太陽系的入侵,這一戰略使地球與三體建立起了脆弱的戰略平衡。
劉慈欣在談及外星人話題時,首先肯定地表示,探索外星文明的腳步不能停止。“尋找外星人和地外文明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我們不應該因為有恐懼感就阻礙這個科學研究的發展,這種科學研究發展的最大危險,就是它自己停滯掉了。”
但劉慈欣也談到,我們應該考慮到最壞的情況,就是我們現在並不知道宇宙文明社會的真實狀況是什麼,甚至不知道宇宙文明社會是否存在。“假如宇宙社會文明存在的話,它有多種可能性,最糟的,不好不壞的,最好的。從負責任的角度講,很自然地我們應該考慮最糟的那種可能性,那就是說整個宇宙中,根本沒有任何的道德準則,一個零道德的宇宙。”
劉慈欣說,《三體》展現的就是這樣一種最糟的宇宙——文明之間相互無法理解,只有征服、殺戮和消滅對方。
“哪一種宇宙的可能性最大?我們並不知道,我認為我們應該選擇最糟糕的那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探索外星文明的時候,就應該採取一些預防措施,比如我們可以只監聽而不傳送信息,這樣的話就不會主動暴露我們的位置。”
劉慈欣談到,據他所知,人類曾經不止一次的用超大功率的向外太空主動傳送信息,而且每一個信息中,幾乎都包含著地球的位置信息,這種做法很不負責任。他呼籲從聯合國到各個國家,都應該立法規範這方面的行為。
劉慈欣還提出,人類還應該做一些這方面的預案。比如一旦證實了外星文明的存在,並且與它建立了接觸,應該是通過聯合國與外星人接觸?還是通過發現國與外星人接觸?這個差異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後果,哪種更合理?這個問題需要進行大量的、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合理的結論。進而通過這個結論,建立相應的政策預案,甚至法律。
俄富豪資助
2015年7月,俄羅斯億萬富翁慈善家尤里-米爾納宣布將在未來10年內捐出1億美元用於尋找外星人,並試圖挽救瀕臨崩潰的搜尋地外文明計畫。事實上,搜尋地外文明計畫已經沒有經費運行,通過政府的資助、私人捐款等籌集資金。每年經費為150萬美元,不過隨著尤里-米爾納的決定,這一切發生了變化。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資深天文學家塞思-肖斯塔克認為,我們將繼續使用射電望遠鏡尋找外星文明。
目前位於澳大利亞的64米直徑帕克斯射電望遠鏡和西維吉尼亞州的100米直徑羅伯特-伯德綠岸望遠鏡已經開始對數百萬顆恆星進行觀測,沿著銀河系的銀道面搜尋近鄰的恆星系統,監聽這裡是否存在可疑的無線電信號。搜尋地外文明計畫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由於資金問題,搜尋變得非常有限,尤里-米爾納的錢讓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有了喘息的機會,但這座射電望遠鏡的未來仍然值得懷疑。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安德魯認為這些世界級的射電望遠鏡目前缺乏資金,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也提供了一些資金,但這些籌款用於維持運營成本。事實上,許多望遠鏡的運營經費都存在不足,制約了其搜尋能力。
預算的問題還使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退出了ATA射電望遠鏡項目,目前我們仍然依靠比較原始的方法尋找可疑信號,加州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雪萊-懷特指出,在1000光年的距離上時,光學雷射探測會被削弱90%。接下來10年裡,平方千米陣這樣的新型射電望遠鏡會變得更強大的工具,每天的數據量非常龐大,能夠對太陽系周圍恆星進行觀測。
探索方法
①接收並分析來自太空的各種可能的電波。這方面的工作從1960年就開始了。
②人類主動向外太空發出表明人類在太陽系記憶體在的信號。1974年11月16日,美國利用設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305米直徑的射電望遠鏡,發出人類第一組信號,對準武仙座球狀星團,發射3分鐘。
③發射探測器去登門拜訪外星人。美國發射的“先驅者”10號和11號,“旅行者”1號和2號,都在完成對太陽系內的探測任務後,帶著許多人類的信息,作為人類使者,漫遊在恆星際空間。如果巧遇人類的知音,他們將從探測器中了解人類的活動,確定進一步交往的可能。由此可見,探索地外文明是一項綜合性的科學使命,過於樂觀是不現實的,過於悲觀也是沒有根據的。
探索計畫
科學家在過去50年一直致力於搜尋外星人
探索一:UFO和外星人不是一回事
提起外星人,有不少人會提到飛碟、UFO——不明飛行物,但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南仁東說,嚴肅的科學認為沒有證據表明地球曾被地外文明造訪過。南仁東介紹說,在英國有1600多次,美國有1200多次關於UFO的報導。但是後來研究發現,那些不明飛行物大部分是飛機、碎片、氣球、大氣現象和一些其他天體。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認為,由於人類的理解和認識能力不完善,當人們的懷疑與探究意識普遍淡薄時,我們就不得不滑入了迷信與偽科學的泥沼。而有人認為,“沒有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UFO沒有來訪問地球,所以UFO是存在的,所以宇宙中一個地方存在著智慧生物”是非常可笑的推論。但是UFO和尋找地外理性生命不是一回事。
探索二:尋找人類地外的理性生命
尋找地外理性生命,就要涉及到“生命和理性的本質”這一討論了。南仁東認為生命有3個界定:第一,生命是一個目的在保持的過程;第二,根據薩根推崇的平庸原理,因為地球的生命是以碳基為基礎的,我們尋找的地外生物也應該是碳基的;第三,生命是一個控制信息系統,生命的密碼由DNA控制,它決定著生命的演化複製等過程。所謂的平庸理論,南仁東解釋說,對於大的樣本,不可能一個個地去研究,就如買瓜子,嘗一個就可以基本推斷出其他的味道。
生命為什麼會走向理性,為什麼會擁有智慧?南仁東說,這對生命個體有好處,理性智慧應該是最有價值的演化。以前人們認為只有自己是有智慧、有理性的,但是這是不對的,人類不知道動植物的理性,研究表明,智慧取決於大腦皮層的質量,海豚是地球上唯一超過人類的物種。雖然我們不知道海豚如何看待人類,但是很難講海豚沒有人類聰明。只不過,人類是唯一掌握技術的動物。所以我們尋找地外理性生命,實際上是在尋找人類的技術同類。
探索三:外星人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尋找地外理性生命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南仁東說,這完全需要人們發揮想像。比如,帶來的好處可能是,終結人類的孤獨;發現地外理性生命比人類生存的時間長,人類可能會受到啟發,獲得生命信息;進一步認清人類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抑制人類的貪婪、狂妄等劣根性。不過,南仁東認為,從另一方面說,可能會引起危機,也許會遇到一些影視作品中的壞鄰居攻擊人類;或者不同國家、民族得到外星人的訊息多寡不同而引起地球人的內亂。而外星的高度文明也可能使人類坐享其成,而懶惰退化。
地外文明探索計畫
探索四:與外星人通訊
南仁東說,在地球上的生命可以挑戰人類不敢想像的極限環境中生存,水在太陽系中也不獨屬地球一家所有,大氣層也存在於太陽系外行星。似乎我們應該有很多聰明的鄰居,為什麼人們從來沒有他們的訊息?南仁東介紹說,由於天文物理技術等因素的限制,世界上尋找地外理性生命的科學家認為星際旅行是被約束的,人們不大可能與外星人真正面對面。與外星人交流的唯一途徑可能是無線電通訊,不管外星人想不想和人類交流,他們技術活動產生的電磁波會出賣他們的蹤影。科學家藉助的射電天文望遠鏡,有名的A rec ib o 300米相當於把人類的瞳孔擴大1000億倍。而至今的尋找外星人有奧茲瑪(1960)、獨眼神(1974)、HRMS(1992)、鳳凰計畫(1993至今)。雖然人類監聽太空至今毫無結果,但是人類探索太空的計畫豐富了人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探索五:流星和地球有親緣關係?
在前些日子,獅子座和雙子座的流星雨引起大眾的天文熱情,而作為中國系統研究隕石第一人的歐陽自遠解釋說,很多隕石都和地球有親緣關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歐陽自遠是我國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但他原先是學習地質科學的,他關注隕石和宇宙塵,研究天體的化學成分、礦物組成、結構構造、演化過程。歐陽自遠最潛心研究的樣品是構成地球的最原始的物料,這些隕石和地球同齡,都是46億年。這些隕石一般是小行星或彗星的破碎的殘片,或是太陽系形成時殘留的物質。現在通行太陽系起源的說法,太陽系最早是一團星雲,後來凝聚成很多小團塊,這些小團塊聚成了地球、火星等9大行星。為什麼說這些小隕石是組成地球的原始材料?歐陽自遠打比方說,就像搖煤球一樣,煤渣搖成煤球後,也有很多渣滓裹不進去,這些東西在空中運行,有一天掉下來,就是隕石。歐陽自遠說,現在我們在地球上已經找不到任何46億年前的東西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0多億年前形成的,人類也無法觀察地球的原始面貌。所以,這些隕石是認識地球早期演化的重要依據。
探索六:跳出地球之外
人類在地球上研究地球並不是唯一的途徑,應該跳出地球之外,在更大的時空範圍里對地球做整體性、全面的描繪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地球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作為研究過月球、火星上隕石的科學家,近幾年月球探測的發展成果已經奏響了人類重返月球的序曲,而進行月球探測,將可以利用月球上的能源,比如太陽能、核聚變燃料;也可以開發利用月球上的特殊環境,月球可以達到地球上很難實現的高真空、無磁、弱重力、高潔淨的環境,研究生產特殊生物製品、材料,建立天文觀測台、深空探測前哨站、運轉站、對地監測站。現在,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家已提出各具特色的重返月球計畫。而歐陽自遠也正極力推進我國月球探測項目的立項。他認為,現在月球探測是為了研究月球和地球的起源,擴展人類的生存空間,為人類持續發展服務。而人們在月球探測上還面臨月球資源的全球分布和利用。
探索措施
地外文明探索計畫
到本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嘗試接收地外文明世界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地點設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西部綠岸鎮附近的國家射電天文台。當時的工作由美國射電天文學家德雷克負責組織,命名為“奧茲瑪”計畫。這是一個被動式收聽地外文明之音的計畫,“奧茲”是神話故事中的一個地名,那是一個非常奇異、非常遙遠和難以到達的地方,在那裡居住著一位名叫“奧茲瑪”的公主。“奧茲瑪”計畫的含義是“尋找遙遠的地外文明”,目的是搜尋“外星人”的來電。
該天文台使用一台口徑為26米的射電望遠鏡,選擇21厘米的波長來接收外界信號。為什麼要作這樣的選擇呢?我們知道,任何無線電波的發射都只能用某個波長。實際上,無線電信號的波長有無窮多個,我們怎么知道宇宙人用的是哪個波長呢?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氫,因此任何智慧生物都會對氫加以透徹的研究。21厘米波長是氫原子發出的微波的波長,它可能是被宇宙間一切智慧生物最早認識和運用的。
德雷克等人首先將射電天線對準了類似太陽的恆星鯨魚座τ星,它距地球11.9光年,結果是一無所獲。之後,他們又把天線對準了另一個目標──波江座ε星(距地球10.7光年),最初收到了一個每秒8個脈衝的強無線電信號,10天之後此信號又出現了。不過這並不是人們期待的“外星人”電報信號。“奧茲瑪”計畫在3個月中,累計“監聽”了150小時,遺憾的是始終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在1972年至1975年進行的“奧茲瑪”二期計畫中,科學家對地球附近650多個星球進行了觀測,希望能收聽到外星人這樣的信號:“你們並不孤獨,請來參加銀河俱樂部。”但結果還是什麼都沒有收到。
地外文明探索計畫
“奧茲瑪”計畫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組織地在宇宙空間尋找“外星人”的計畫。雖然至今還沒有獲得有價值的結果,但探索自然界奧秘從來就是一場世代努力的接力賽,不可能期望在一朝一夕取得成功。
探索外星人還必須進行廣泛的國際合作。前蘇聯設有國家委員會,專門處理此項工作,設在高加索山上那台有600架天線的射電望遠鏡,以部分時間進行搜聽;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亞岡昆射電天文台,也曾對地球附近的一些星球進行搜尋觀測;美國設在波多黎各東北部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天線直徑達305米的射電望遠鏡,接收面積比“奧茲瑪”計畫首次搜聽太空信息的天線大了100倍,記錄能力大了6倍,它能探測到來自數百光年到數萬光年遠處天體的信號。
美國天文學家德雷克教授深知與外星人取得聯繫的種種困難,他指出,“對此,我們就像大海撈針一樣要探測整個天空,即使是阿雷西博這種高靈敏度的射電望遠鏡,也得指向2000萬個方向。”科學家至今只收聽了幾千個星球,而且大部分都是地球附近的星球,所用的頻率也很有限。
198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保羅·霍洛威茨教授領導下,開始了一項新的探索外星人的計畫──“太空多通道分析”計畫(META)。通過800多萬個不同頻率,用高度自動化儀器探測外星文明。由於波段增加了上萬倍,相應的工作量也極大地增加了,普查一次太空竟需要200~400天。
風險問題
從最初的《星際迷航》再到《飛向太空》再到最經典的《E.T》,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人們一直想要在外太空找到一絲生命的跡象,希望與之交流溝通,互惠互利。但是,近日物理學家霍金卻語出驚人稱,最好不要主動與外星人聯繫。
2010年4月26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一部25日播出的紀錄片中說,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
美國探索頻道25日開始播出系列紀錄片《跟隨史蒂芬·霍金進入宇宙》。霍金在片中向觀眾介紹他對是否存在外星人等宇宙未解之謎的看法。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5日援引霍金的話報導,宇宙中存在超過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至少包含大量星球。僅僅基於這一數字就幾乎可以斷定外星生命的存在。
“真正的挑戰是弄明白外星人長什麼樣,”霍金說。在他看來,外星生命極有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級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脅人類的智慧型生物。
“我想他們其中有的已將本星球上的資源消耗殆盡,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船上,”他說,“這些高級外星人可能成為遊牧民族,企圖征服並向所有他們可以到達的星球殖民。”
霍金認為,鑒於外星人可能將地球資源洗劫一空然後揚長而去,人類主動尋求與他們接觸“有些太冒險”。
“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我認為結果可能與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美國歷史學家尼爾認為:在地球上強大的(即比較發達的)文明總是控制比較弱小的文明,而不取決於政治上的從屬關係。他認為當與水平大大地超過我們的地外文明建立聯繫時,它可能會“壓制”我們的文明,直到它被溶化在更高的文明中為止。
然而,中國數學家和語言學家周海中在論文《宇宙語言學》中指出:這類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只要是高級智慧生命,他們的理智在決定著他們必須有分寸地對待一切宇宙智慧生命體,所以外星人與地球人將來是能夠和平共處、友好合作和共同發展的。
看來,地球人與外星人聯繫是否危險的問題還會爭論下去。
目前現狀
地外文明探索計畫
目前,搜尋地外文明的效率現遵循著摩爾定律以幾何級進行提升,肖斯塔克強調稱,如果按照這一等級在未來24年裡持續搜尋,將能檢測到至少100萬顆恆星。搜尋地外生命可能需要我們懂太空心理學肖斯塔克和德雷克稱,信號取樣對是否與外星人取得聯繫非常重要,我們首先假設外星人真得存在,其次假設他們具有像地球人類一樣的思維方式。第一個假設很重要,但是第二個假設更加重要。如果搜尋火星或更遙遠星體上的微生物跡象需要糾正我們對太空生物學的理解,那么搜尋太陽系之外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則需要我們具備更多的知識,或許需要我們懂得太空心理學。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搜尋地外文明的策略遵循著宇宙黃金定律:我們以自己的溝通方式來尋求與外星人建立聯繫。在大約三十年前,科學家可能通過模擬電視信號將《我愛露西》傳送至宇宙之中;現今德雷克猜測外星人可能已採用數位訊號進行傳輸,使用雷射代替無線電信號。在美國西雅圖市舉行的周末會議中,德雷克稱,美國國家點燃實驗設施現能夠聚焦192束雷射,合成一個持續十億分之幾秒比太陽更明亮的脈衝。他強調指出,這種高強度脈衝可通過整個銀河系內非常小的望遠鏡探測到。也就是說這種脈衝如果從地球上射向太空,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則會看到這一情景。
搜尋地外生命可能需要我們懂太空心理學外星人可能有兩種信號發射方式肖斯塔克認為外星人可能有兩種信號發射方式:一種是閃光,比如對包括地球在內的一系列可能孕育生命的目標行星發射脈衝;另一種是低能量全方位無線電信號傳播,告訴其他的智慧生命如何加入他們的圖書俱樂部,或者其它的文化資源系統。基於以上的可能性,搜尋地外文明的研究人員開始持續探測那些來自宇宙的微弱閃光,它們很可能是來自外星人的溝通信號。
多年以來,地外文明計畫協會的搜尋目標就定位於類地行星,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其他類地行星更容易孕育生命體。但是肖斯塔克在新書《外星人獵人的表白》中暗示稱,基於我們對人工智慧的認識程度,外星人最有可能傳送信號是通過人工智慧機器人。他在接受周末採訪時表示,如果與我們進行聯繫的是一個大型地外智慧型機器人,那么這個智慧型機器人將環繞類太陽恆星的類地行星作為探測目標則是一個非常過時的觀點。一個長滿銹的世界可能並不是最適宜生存的地方,從一個機器人的觀點來看,比較適宜生命體存在的行星是位於一顆恆星的軌道上,這顆恆星非常熾熱,可提供較大的能量滿足信號傳輸。未來紅矮星是探索重點,然而德雷克稱,我們不能忽視其他類型的恆星,在銀河系中四分之三的恆星是紅矮星,它們比太陽更昏暗,但它是外星人生存的理想地點,在過去的搜尋地外文明任務中紅矮星都被忽視了。
據悉,讓德雷克並未氣餒搜尋計畫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地外文明並未有搜尋結果,甚至這種搜尋任務已進行了50年。他指出,迄今科學家僅對數千顆恆星進行了研究分析,這很可能只是潛在具有生命生存條件恆星的百分之幾而已。肖斯塔克指出,他對未來24年內尋找到地球之外存在智慧生命的證據充滿了信心,通過繼續搜尋地外文明計畫,或者通過分析行星大氣層,或者在火星、木衛二和土衛二表面採集土壤樣本。而德雷克則認為搜尋到地外智慧生命的時間表可能會推遲,他說:我並不認為2025年我們就可以發現外星人存在的跡象,除非我們非常幸運,或許這一時間表還會推遲至2050年或更久。其他的科學家認為發現外星人可能是在未來100-200年之後的事情。雖然,像搜尋地外文明計畫在全球範圍內將繼續吸引更多的追隨者,但在美國這項搜尋計畫只是私人投資而並非是政府性投資,德雷克稱,近年來搜尋地外文明計畫的資金越來越難籌集,隨著經濟衰退的持續,我們不得不將預計發現地外文明的時間表向後推遲。
意義深遠
科學家在過去50年一直致力於搜尋外星人
的確,古往今來,人類對地球之外的智慧生物、地球之外的文明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始終有一種經久不衰的張力。人類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本來就是科學得以發展的重要動因之一,探索地外文明自然也不例外。但事情又遠不止如此,探索地外文明無論是在科學上還是在哲學上,都有其極為鮮明的色彩。
首先,它是人類不斷擴展自己的視野,更深入地洞察自然的必然結果和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探索地外文明不僅已成為天文學、生物學、空間科學和眾多的技術領域的交會點,而且對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也具有不可低估的潛在意義。
探討地外文明的又一重大意義在於,它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較為明顯地相互滲透的一個領域。未來社會問題、人口問題、能源問題、戰爭與和平問題,特別是核戰爭問題,等等,都成了探討地外文明問題時必須考究的因素;反之,對於地外文明的社會學和文化學分析,又會或多或少地滲透到預測人類未來的爭論中去。
第三,關於地外文明發出的信息能否破譯,涉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地外文明向外界提供的信息及其表述方法都應該是可以認識的。這將為正確的認識論提供新的素材和例證。
第四,探索地外文明,有助於人類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最後,堅持不懈地搜尋地外文明將為人類提供一種歷史連續感。這種連續感有助於人類贏得更美好的未來。人類應該考慮得更加深遠,應該學會更有效、更科學地研究和計畫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後的事情,搜尋地外文明乃至設法與之“對話”,則很可能成為這類長遠計畫的一種榜樣。那么,這種偉大的探索,什麼時候才是盡頭呢?也許,它永遠也不會有什麼盡頭。可以肯定的倒是,它現在才剛剛開始。探索的結局將會如何?各種結果都有可能。我們即使以“悲觀”的模式進行思辨,仍然會導致某些相當積極的推斷,人類仍會獲益匪淺。
當今人們在探索地外文明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再次體現了現代的科學精神與古代的思辨、中世紀的宗教意識、以及近世早期的先驗哲學的根本差異;而以理性指導的探索實踐,則是最終解開地外文明之謎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