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岈榆

琅岈榆

琅岈榆,Ulmus chenmoui Cheng,落葉喬木,高達20米,胸徑60厘米;樹皮淡褐灰色,裂成不規則的長圓形薄片脫落;一年生枝幼時密被柔毛,後逐漸脫落。僅分布於安徽滁縣琅琊山和江蘇句容寶華山。生於海拔100--250米石灰岩丘陵山地的落葉闊葉林中。

基本信息

琅岈榆(Ulmus chenmoui Cheng)
描述: 落葉喬木,高達20米,胸徑60厘米;樹皮淡褐灰色,裂成不規則的長圓形薄片脫落;一年生枝幼時密被柔毛,後逐漸脫落,小枝無木栓翅及膨大的木栓層;冬芽卵圓形,芽鱗背面被覆部分有毛。葉寬倒卵形、長圓狀倒卵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18厘米,寬3-10厘米,先端短尾狀或尾狀漸尖,基部偏斜,楔形、圓或心臟形,葉面密生硬毛,粗糙,沿主脈凹陷處有柔毛,葉背密生柔毛;沿脈較密,邊緣具重鋸齒,側脈每邊15-21條;葉柄長1-1.5厘米,密被長柔毛。花在去年生枝上排成簇狀聚傘花序。翅果窄倒卵形、長圓狀倒卵形或寬倒卵形,長1.5-2.5厘米,寬1-1.7厘米,兩面及邊緣全有柔毛,或果核部分毛密、果翅毛疏或近無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宿存花被無毛,上端4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長1-2毫米,被短毛。花果期3月下旬至4月。

榆科植物中的大個子
琅琊榆是一種落葉喬木,高15—20米,葉闊倒卵形至橢圓形;樹皮淡褐灰裂成薄片脫落。琅琊榆為中國特有種,僅分布於安徽琅笽山和江蘇寶華山等,生於海拔100—250m處的石灰岩丘陵山地落葉闊葉林中。琅琊榆十分高大雄偉。比起一般榆樹,它的葉片要大好多,榆錢也大好多。琅琊榆目前處於瀕危狀態,已經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瀕危種,分布面積日益窄小,數量甚小。
南京教授為它起名
琅琊榆,顧名思義就是琅笽山上的榆樹,這個名字還是南京的教授給起的。據考查,琅笽山有樹木三百多種,其中琅琊榆和醉翁榆為琅笽山所特有。過去,人們看到這種秀直的大樹,讚賞之餘卻叫不出它的名字。1955年,南京林學院(今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樹木分類學家鄭萬鈞,到琅笽山遊覽,他一看到這兩種樹木,便驚喜地說:“這在全國大小森林和名山古寺中還未見到過。”鄭老當即以山、亭命名。這樣,琅琊榆和醉翁榆才有了自己獨特的名字。
與其他樹種組成闊葉林
琅琊榆根系發達,耐乾旱,能生於岩石裸露、土層薄的地方,但在土層深厚、肥沃之處生長更快,喜愛陽光。通常與地錦、黃連木、銅錢樹、青檀、朴樹、櫸樹等組成落葉闊葉林。琅琊榆3月中旬開花,5月上旬果實成熟,隨風飄落。連續一個星期以來,記者與南京林業大學的植物保護專家們一起,試圖在南京尋找到琅琊榆,遺憾的是一棵野生的也沒發現,只有中山植物園有人工栽培的樹種。

分類: 蕁麻目 -- 榆科 -- 榆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