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設計史(第2版)

現代設計史(第2版)

《現代設計史(第2版)》是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大衛·瑞茲曼,澳若斕達·昂。

內容介紹

本書第一版是作者積八年之功寫作的關於西方設計史發展的集大成之作。這部涉獵廣泛、富有洞察力的著作,縱覽了18世紀至今的實用藝術和工業設計,不僅從縱向闡述了各個設計流派、各種設計風格的演變過程及其代表作品,而且從橫向探討了設計和生產、消費、科技、商業之間盤根錯節又變動不居的關係,甫一出版,便受到頗多讚譽。

又經過七年,作者在原書基礎上進行了大幅修訂,擴充了相當多的內容,為讀者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引人注目的專題,包括:

·更新並擴展了參考書目、大事年表和推薦書目。

·擴充了關於當代設計的部分,增添了最新的內容。

·每章的時裝和織物設計,都增加了大師的例示,如薇薇恩·韋斯特伍德的作品。

·更多地把設計品和室內設計聯繫起來,而不是把其當成單純的“物品”,以促進關於生活方式和使用者體驗的討論。

·追蹤了設計領域最新的流行趨勢和觀點,包括數位技術、微型化、安全性、可回收性、信息性和互動性。

本書裝幀精美,圖文並茂,配有實例圖片577幅,其中有302幅彩色插圖,為設計專業的師生及對設計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而形象的歷史角度的展望。

對設計師、設計系學生和那些認為設計理念很重要的人來說,這本書應該在他們的書架上占有一個重要位置。

——傑米·布拉塞特(Jamie Brassett),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享譽世界的全球四大設計學院之一)課程總監

對於大學、研究院和設計學校的師生來說,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教科書,而就那些對設計感興趣的讀者而言,這也是一本很棒的入門書。

——艾達·恩格霍姆(Ida Engholm),丹麥皇家建築藝術學院(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築學院之一)副教授

作者介紹

大衛·瑞茲曼是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韋斯特法爾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和藝術史系教授,也是位於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灘的沃爾夫索尼亞-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博物館的研究員。曾和卡瑪·戈爾曼教授合編《物品、客群和文學:設計史的另類講述》(2007)。

作品目錄

第一卷 需求、供給與設計(1700-1800)
第一章 皇家需求與生產控制
國有製造業
藝術家和手工藝人
瓷器
手工業行會
印刷藝術
第二章 英國及其他地方的企業成就
設計在日益擴大的市場中
韋奇伍德與古代遺物
商品與時尚
美國
流行文學和出版自由
第二卷 擴張和晶位(1801-1865)
第三章 發展期的困難――19世紀早期的產業擴張
工業文化和進步
新材料和新工藝
頁面之外
壁紙和紡織品印刷
美國體系
第四章 設計、社會和標準
早期設計革新
工業及其不滿
改革和哥特風格的復興
亨利·科爾和“科爾幫”
1851年大博覽會
無處不在的圖像
美國的流行平面藝術
革新的收穫與欠缺
結論
第三卷 藝術、手工藝和機器――工業化:希望與恐懼(1866-1914)
第五章 工作的快樂
羅斯金、莫里斯與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
莫里斯與社會主義
莫里斯作為出版人
威廉莫里斯在英國的影響
工藝美術運動在美國
美國的印刷業
芝加哥與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第六章 藝術的平等
設計革新與唯美主義運動
書籍、插畫與字型
美國的唯美主義運動
服裝
法國的設計革新:新藝術運動
出版和公共領域的新藝術運動
格拉斯哥: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
奧地利
比利時
慕尼黑
斯堪的納維亞、東歐和民間傳統
義大利和西班牙
第七章 機械化與工業
設計和手工工場
德國
美國的製造業體系與福特製
銷售業、印刷業與廣告業的發展
結論
第四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藝術、工業和烏托邦(1918-1944)
第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巴黎和現代藝術(裝飾藝術運動)
家具與現代藝術
玻璃與金屬
1925年巴黎博覽會
第九章 現代主義:創意、烏托邦以及科學技術
未來主義
風格派
構成主義
包浩斯
包浩斯之外
印刷工業與新字型
揚?茨池侯德與新字型
英國與現代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與現代設計
第十章 美國的設計、工業與廣告
工業設計與福特製
廣告、藝術與美國現代設計的銷路
美國與國際現代主義
流線型
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
攝影與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的質樸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平面設計
結論
第五卷 人文主義與奢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現代主義和大眾文化(1945-1960)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現代主義:從理論到實踐
戰後設計的推廣:藝術定位與新廣告
平面設計與科技信息
斯堪的納維亞與英國
義大利
德國
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
手段與結果
日本
設計與企業文化
商標以及商標之外
第十二章 設計與大眾訴求:消費文化
底特律:標誌性的交通工具
對產品樣式的批評
度假勝地與奢侈品
住房:郊區、家居與舒適
超越高雅與庸俗:回到大眾文化批評
結論
第六卷 發展、抗拒和多元化(1961-2010)
第十三章 新材料,新產品
塑膠及其後繼者
產品外殼
運動、設備與進步
視覺身份、信息以及藝術定位
疊層材料
自然與手工藝
第十四章 大眾文化的維度
大眾設計與家居
大眾設計:邊緣文化
波普,反抗與反主流文化
平面設計與地下創作
義大利的反設計
激進的改革:科技、安全與環境
第十五章 政治、多元論與後現代主義
設計與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產品
多元論與牴觸:朋克
高科技
定義的延展與設計的角色
第十六章 關聯性設計:平衡操作
消費者
改革與社會責任
設計、安全與恐怖
產品科技:小型化的意義
設計與“軟”因素
材料科技與“軟”趨勢
生活方式
政治、科技與媒體
數碼時代的平面設計
手工藝:永恆的技藝
設計與延續:創造力、責任感與應變力
大事年表
附錄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