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谷裕,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1991-1997年在德國波鴻大學學習現當代德語文學、中古德語文學及天主教神學,獲博士學位。1998年起在北京大學任教,現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語成長發展小說、德語文學與基督教文化。曾發表過德語文學方面專著、譯著、論文以及基督教文化方面譯著、譯文若干。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19世紀末以前德語小說詩學及理論
第一節 19世紀以前的發展脈絡
1.小說的起源及特徵
2.17世紀巴羅克時期
3.18世紀啟蒙和古典時期
第二節 19世紀德語小說詩學及理論
1.浪漫時期
2.比得邁爾時期
3.現實主義時期
第三節 結語
第二章 古典晚期小說——歌德的《親合力》(1809)
第一節 “親合力”比喻作為小說結構基礎
第二節 “雙重通姦”與婚姻愛情問題
第三節 對人性問題的兩難態度
第四節 “魔力”作為原始自然力
第五節 “斷念”作為道德提升的途徑
第六節 古典與現代及矯飾性象徵
第七節 文化語境與結語
第三章 早期浪漫小說——諾瓦利斯及其《海因里希·馮·奧夫特丁根》(1802)
第一節 諾瓦利斯及其文學創作
第二節 浪漫理念的自我演繹
第三節 理念與小說敘事之間的張力
第四節 浪漫的詩意化與對啟蒙思想的繼承
1.對人的和諧發展的樂觀態度
2.對愛情婚姻的認識
3.對古典藝術觀的繼承
第五節 中世紀背景與藍花原形
第六節 小說作為“包容一切的詩”
第七節 結語
第四章 比得邁爾時期——伊默曼的《蒙豪森》(1839)
第一節 比得邁爾時期的過渡性特徵
第二節 同為“效仿者”和先驅者的伊默曼
第三節 小說藍本及蒙豪森形象的原創性
第四節 幽默諷刺精神
第五節 合題的努力
第六節 藝術形式及敘事特點
第七節 結語
第五章 詩意現實主義——凱勒的《綠衣亨利》(1854/55,1879/80)
第六章 市民現實主義——馮塔納的《艾菲·布里斯特》(1894)
第七章 現實主義向現代文學的過渡——拉伯的《烏鳴谷檔案》(1896)
第八章 結語——19世紀德語小說的特徵、主題、母題及市民性問題
參考文獻
人名對照表
書名對照表
序言
《現代市民史詩:十九世紀德語小說研究》對19世紀德語小說的分析和解釋,主要從文本細讀出發,以文學解釋學為基礎,兼顧人文思想史、社會史及德國學界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文化學”理論和方法,同時在局部嘗試了解構和互文等當代文論的套用。《現代市民史詩:十九世紀德語小說研究》補充了迄今國內仍不全面的19世紀德語小說研究;尤其是更新和修正了對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的研究理論。19世紀的德語小說自始至終貫穿著一種張力。理想主義與物質主義、理想主義與現代工業化的對抗力量,在19世紀小說中通過藝術審美手段保持了一種平衡。
本書所探討的19世紀德語小說指長篇小說,不涉及中短篇小說。本書內容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組成,主要梳理19世紀末現代小說出現之前德語小說詩學和小說理論的發展脈絡,以此為後面各章文本分析提供一個詩學和理論根據。
小說詩學和理論大致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小說作者從自身創作經驗和體會出發對小說進行的闡釋和論述。在17世紀巴羅克時期它們主要散見於小說前言。在18世紀啟蒙文學時期它們主要出現在作者的信札或文學評論中。其二是學者、美學家及文學理論家對小說進行的思考和論述。它們見於作者的詩學、美學或文學理論著作。由於小說在很長時間裡並沒有被當作有文學審美價值的文體來看待,所以德語文學中直到1774年才出現第一部小說理論專著。在此之前,學者們只有在探討史詩或戲劇的詩學問題時才順便提到小說。巴羅克時期奧皮茨的詩學和啟蒙時期戈特舍德的詩學中都未曾把小說作為正式文體來討論。是早期浪漫詩人和文學理論家第一次賦予了小說以哲學和美學高度,並把小說推崇為至高無上的文體。
文摘
維蘭特的《阿伽通》在德語小說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開闢了德語散文敘事的新時代。維蘭特開創的德語成長發展小說模式貫穿了整個19世紀,影響直至戰後德語文學。《阿伽通》出版後不久,1774年出現了第一部德語小說理論專著,即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馮·布朗肯堡的《小說理論初探》。布朗肯堡主要以維蘭特的《阿伽通》為依據闡述自己的小說理論。《小說理論初探》是德語小說詩學中第一次大規模的內容豐富的文學隨筆,對現代小說進行了正面評價和論述。它總計500多頁,第一部分討論小說文體理論,第二步分探討小說寫作技巧。《小說理論初探》的問世表明小說已被正式作為文體在理論層面上加以探討,這無疑標誌了小說文體的確立。
布朗肯堡首先寫到,敘事形式隨時代變遷而發生變化,小說已經取代了史詩。史詩是神話時代的產物,小說描寫的是人的歷史和內在心靈狀況。這是布朗肯堡小說理論的綱領性論點。在此基礎上,魏策爾1780年在自己小說前言中提出《阿伽通》是“市民史詩”(bnrgerliche Epopoe)的說法。黑格爾又在魏策爾的定義基礎上提出其小說詩學的核心論點:小說是散文時代(即喪失了詩意的時代)的“現代市民史詩”。布朗肯堡對小說詩學的貢獻還在於,他接受了赫爾德發展的歷史哲學觀,逾越了僵硬的靜止的歷史觀,並由此得出,阿伽通經歷的是一條個人成長發展的道路,人以及人的成長發展構成小說中心情節,所有人物和情節都圍繞這箇中心情節展開。這樣,布朗肯堡的《小說理論初探》最終從理論上指明,小說應該克服傳統小說中那些不著邊際的歷險傳奇,主人公的經歷應該有利於人道思想在其內在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