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洪抗英紀念碑

胡玉山得知“黃果事件“的訊息後,立即派出武裝守住勐角與班洪之間的翁丁大山。 面對英帝侵略,班洪王胡玉山毅然召集各部落王緊急會議,共商愛國抗英大計。 第四天,胡忠漢武裝打下了丫口據點,英軍逃竄,旗開得勝。

震驚中外的“班洪事件”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班洪、班老地區佤族人民愛國抗英鬥爭的歷史大事件,是祖國南疆邊陲各族人民團結禦侮,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的光輝壯舉。
1885年,英帝國主義占領緬甸以後,便將侵略魔爪伸向我阿佤山區,妄圖溝通和擴大其在華長江流域一帶的利益。
1900年,中英會勘滇緬界務時,英方蠻橫無理地不承認班洪為中國領土的事實,將佤族人民自古以來繁衍生息的“葫蘆王“地置於滇緬邊界南段未定界範圍。因為班洪部落豐富的礦藏資源,英國覬覦已久,垂涎三尺,因而中英會勘滇緬界務時,英方堅決不承認班洪為中國領土。英帝的侵略野心,激起了佤族人民的極大義憤,受到了佤族人民堅決的抵制和反抗,就在中英第一次會勘時,英方一支武裝準備經葫蘆王地的班弄、班老、班洪入勐角董傣族土司地,班洪王胡玉山就堅決不讓過,還讓秘書寫了一封信拿了一包雞蛋讓人交給英軍,英軍頭目司格德見到雞蛋和信後,得意洋洋。誰知拆開信一看氣得兩眼都閉不下來。信上寫著:“葫蘆王地是中國的地方,你們不能來;如果敢來,我們就堅決打擊!“看完信後,翻譯又告訴他:“雞蛋不是禮物,而是佤族叫客人滾蛋不準再來的信號“。司格德氣得瞠目結舌,束手無策。後來,他只好帶著官兵和勘界人員離開芒卡繞道孟定,同中方勘界委員劉萬勝、陳燦等經耿馬進入勐角董土司地紮營。
1900年2月,因司格德部下列敦等3人騎馬到勐董趕集搶走永和佤族的黃果,並開槍打死賣黃果的佤民一事,激起了趕集的佤、傣等各族邊民的無比憤怒,群起反抗,有兩個英兵被憤怒的民眾砍死。“黃果事件“爆發後,司格德發瘋地派武裝向勐董、永和進攻,沿路燒、殺、搶掠,許多傣族、佤族寨子毀於大火之中。
胡玉山得知“黃果事件“的訊息後,立即派出武裝守住勐角與班洪之間的翁丁大山。同時又派出官員聯合永和、紹興、紹帕等部落共同抗擊英軍。最後英軍被迫逃回緬甸,不敢再犯。
由於1900年“黃果事件“的失敗,英國殖民者認識到佤族人民的厲害,無法用武力征服葫蘆王的邊民;然而他們又不甘心放棄對葫蘆王地這塊盛產銀礦的寶地的侵吞。旋即傳教搞文化侵略,但英國殖民者派遣的“傳教士“被胡玉山抵制於葫蘆王地之外,侵入葫蘆王地征服佤族人的陰謀始終未遂。他們清楚地知道了這個葫蘆王──胡玉山比坐山的老虎還厲害,不搞掉他,休想侵占葫蘆王地的一寸土地,休想得到一塊閃光的銀礦。於是又絞盡腦汁施出了一個新的花招──收買軟化胡玉山,可還是碰了一鼻子灰。最後他們培植親英勢力,派密探深入阿佤山腹地,測繪地形,勘探地質礦藏,竊運礦石標本,乃至派出軍隊,槍殺我佤胞,燒毀我邊民村寨;繼之,即明火執仗地肢解、強占我國邊疆,掠奪我豐富的礦藏資源。
1933年,英帝侵略者作了武裝侵占班老、班洪的充分準備,並以武力恐嚇和金錢收買兼用的手段買通了鄰近部落的少數敗類,背著班洪、班老兩個部落首領,與英工程師伍波蘭、測量員巴爾闊簽訂密約,開辦班洪、班老受清光緒朝廷旨令共轄的茂隆銀廠。 是年10月,英帝出兵500餘人向阿佤山北部侵犯,占領了茂隆廠爐房等地,隨即用其所收買的芒相屬官等人“送禮“,揚言不受“禮“就要見諸武力,以戰逼降,企圖掠奪更多的資源和撈取政治外交上的主動權。班洪、班老愛國上層,不受欺騙,不畏強權,義正嚴辭地聲明“佤族漢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丟伴。為保中國領土和礦藏,寧死也不投降!“
面對英帝侵略,班洪王胡玉山毅然召集各部落王緊急會議,共商愛國抗英大計。各部落王剽牛盟誓,就在1934年2月初的一天黎明,班洪王府大青樹下廣場打掃一新,一面鮮紅的大旗迎風飄揚。各部落佤族男女從四面八方匯集廣場,數百名武士荷槍掛刀或持弩標站在前列,昂頭挺胸,等待著剽牛盟誓時刻的到來。從勐角董、耿馬、岩帥、瀾滄等地請來的其他民族的代表也站在人海之中。
幾聲木鼓響後,4個佤族大漢牽著4條肥壯的大黃牯牛步入廣場中央,4個手持標槍的大漢跟在其後。魔巴念完經咒後,剽牛開始,閃亮的標槍頭猛力向牛刺去。牛鼓著烏黑的晴珠蹦跳,牽牛大漢拼力拉住。大牯牛跳了一陣,血灑遍地,精疲力盡,倒地而死。 四周的人高興地狂喊 “勐!勐!”(佤語,漢意為“好!好!”),剎時,芒鑼、木鼓、象腳鼓齊鳴,震天動地,一片沸騰。胡玉山看著剛才剽死的牛倒向裡面,更使他充滿勝利的信心。因為按照佤族習俗,被剽的牛倒向裡面就預示著戰爭必勝,大吉大利。他作為17部落的盟主對戰爭的勝敗肩負著最大的責任。他滿意地點頭下令剝牛。剽牛手一擁而上,刀光閃閃,4條大牯牛一剎時就被支解剝光。按照佤族盟誓習俗,把牛頭和牛腿分成17份給17王,牛肉款待客人和部落成員。
剽牛結束,胡玉山請16王到議事廳議事。議事開始,胡玉山叫長子胡忠漢拿出一個大銀碗放在竹桌上;叫次子胡忠華抱出一壇佤族酒。胡忠華斟酒,胡忠漢雙手捧酒碗給其父胡玉山。胡玉山接銀碗後先喝一口,然後遞給班老王困鄂,依次遞給其他各王輪番痛飲。直到煮熟的牛腸分成17截端送來吃之時,方才停止傳酒。最後17部落王決定聯合一致出兵三路,內懲民族敗類,對外驅逐英帝侵略軍,勝利飲馬滾弄江。第一路,由岳相、布訓、波崩率250人攻永邦小麻哈。第二路由胡忠漢、胡忠才、劉國用率700多人攻丫口英軍據點。第三路由胡玉堂、保衛國、昆尼率領300多人攻芒相岳康,胡玉山坐鎮班洪指揮,建立營盤紮寨,1934年2月8日,愛國抗英的“班洪事件“發生了。戰鬥中,佤族武裝只使用大刀、長矛、弓弩、火鐮槍、銅炮槍、火藥土炮等原始武器,而英軍則使用自動步槍、輕機槍、大炮、無線電台等先進武器裝備。相比之下,英軍占有明顯優勢,但佤族人民沒有被敵人的武力所嚇倒,他們採用靈活多樣的辦法打擊敵人。開始,英方出動了2000餘名洋槍洋炮裝備的武裝壓住了佤族武裝的火力,雙方在南依河畔激戰3天3夜,互有傷亡,不分勝負。第四天,胡忠漢武裝打下了丫口據點,英軍逃竄,旗開得勝。但胡玉堂、保衛國兩路軍中了英方的調虎離山計。因為英軍佯稱:“我們在河邊打不過你們,明天從新寨方向打下來。”缺乏戰鬥經驗的阿佤人民不知是敵人的陰謀詭計,上當受騙,將多數兵力調到新寨方向,河邊只留下少數人防守。2月12日,英軍乘虛而入,用燃燒彈和機槍猛轟猛掃,把班老寨燒成一片火海。佤族武裝只得撤退到龍頭山、崗勐等地原始森林中休整,等待援軍再作反攻。
班老失守,告急的人不斷地從前線到班洪王府向胡玉山求援。胡玉山一面竭盡全力支援前線,組織加強防守,安撫百姓;一面按佤族習俗派人帶著蠟燭、谷花到孟定、鎮康、耿馬、勐角董、岩帥、雙江、瀾滄、景谷、普洱等四方告急求援,爭取各地祖國同胞和龍雲省主席的支持。
班洪、班老人民愛國抗英鬥爭,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聲援,全國各大城市,海外華僑,留學生,以結社、遊行、發表文告向國民黨政府請願等形式,聲討英帝侵略行徑,南疆各地人民派出代表到班洪、班老進行慰問,鼓舞了佤族同胞的鬥志。是年5月,李希哲等人召喚景谷、雙江、瀾滄、岩帥、勐角董等地自發聲援班洪、班老抗英鬥爭的民眾1000餘人,組成“西南邊防民眾義勇軍“,馳援前線,與佤族武裝並肩戰鬥,奮勇作戰,僅10天激戰,就把侵略者趕出了丫口、爐房、南大等地。在我乘勝追擊、英軍節節敗退的時候,國民黨當局由於“九一八“事變發生不久,懼怕外交孤立,屈從於英方“不要擴大事態“的要求,勒令“義勇軍“於9月11日全部撤離阿佤山,使英帝侵略者一手炮製的滇緬未定界懸案更加複雜化。撤離之前李希哲對省府委員說:“我們全體官兵為了國家不被外人欺負,而離鄉背井,忍飢挨餓,置生死於度外,到此地抗擊侵略,今遭小人陷害,以致政府懷疑,令人寒心。但所來義勇軍,都是農家子弟,各有父母妻室,父老放心把他們交給我帶來,應該讓他們安全回家務農團聚。我們並沒有什麼奢望,可以立即撤退“。說完揮淚不止。在場官佐,痛哭失聲。周圍士兵看到,也放聲大哭,頓時哭聲大震,十分悽慘。中央政府以李希哲擅自組織武裝,下令雲南通緝治罪。雲南省政府表面例行公事,實則也不管他,他避過了通緝風頭,兩年後才回到景谷。班洪抗英戰鬥共持續了4個月,有44位佤族英雄兒女,為保衛祖國邊疆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後來,班洪、班老人民堅決鬥爭和全國社會輿論支持,國民黨當局才同英帝於1935年至1937年進行第二次滇緬南段邊界會勘。在大量歷史事實面前,英帝終於承認班洪地區是中國領土。1960年中緬兩國友好順利地解決了久懸不決的中緬邊界問題,班老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1987年4月,班洪抗英紀念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在還被列為雲南省國防教育基地。如今,我們佤山人民繼承和發揚了先輩們自強不息,英勇奮鬥的精神,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地領導及全國各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幫助下,佤山的明天一定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