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揚,J.

班揚,J.

班揚,J.是英國散文作家。出生於農村勞動人民家庭,父親是補鍋匠。他未受過正規學校教育,很早就繼承了父業。班揚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自傳《罪人受恩記》(1666),主要敘述他信教的過程,在獄中所寫。他的代表作是《天路歷程》(1678),也是在獄中寫的。這是一部諷喻小說,和中世紀的諷喻文學如蘭格倫的《農夫彼得之夢》一脈相承。

班揚,J.

正文

班揚,J.英國散文作家。出生於農村勞動人民家庭,父親是補鍋匠。他未受過正規學校教育,很早就繼承了父業。內戰時期,他於1644至1646年參加了議會軍隊,接觸清教徒運動和社會各階層人物,對他以後的宗教信仰和文學創作產生了影響。1648年或1649年和一個清教徒的女兒結婚,家裡一貧如洗。他的妻子帶來的嫁妝是兩本宗教書籍。於是他加入浸禮會,並成為傳教士。他的傳教活動觸怒了正規的傳教士,他們說他“企圖如同補壺補鍋一樣修補人們的靈魂”。復辟以後,政府禁止不信奉國教的人自由傳教,班揚置之不顧,遂於1660年被捕,監禁12年。1672年獲釋。1676年再次入獄,6個月後出獄,擔任浸禮會牧師,外出傳教,繼續寫作,並繼續以補鍋為業。
班揚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自傳《罪人受恩記》(1666),主要敘述他信教的過程,在獄中所寫。他的代表作是《天路歷程》(1678),也是在獄中寫的。這是一部諷喻小說,和中世紀的諷喻文學如蘭格倫《農夫彼得之夢》一脈相承。作者敘述他在夢中看見一個背著沉重包袱的人,名叫基督徒,在路上徘徊,不知何往。經傳福音者的指點,他必須離開故鄉“毀滅的城市”,朝著“天國的城市”前進。於是基督徒開始了他的天路歷程。班揚生動地描寫了路途中的重重艱險,基督徒先從“絕望的泥潭”中掙扎脫身,路經“名利場”,爬過“困難山”,越過“安逸”平原,來到流著黑水的“死亡河”畔,“天國的城市”就在河的彼岸。這些地名的諷喻意義是十分明顯的。除宗教意義外,基督徒的歷程也象徵著人類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同時,班揚運用現實主義方法描寫英國鄉村公路上的一些景象和許多人物,如“無神論者”、年輕的“愚昧無知”、“世故的聰明人先生”、“馬屁先生”、“愛錢先生”和喋喋不休的“話匣子”等,他們既代表抽象的概念,又是有血有肉的活人。班揚把他們的動作和談話寫得非常生動、具體,因此可以把班揚看成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先驅。《天路歷程》是宗教文學,它和通俗的布道講稿性質相近,同時它又屬於民間文學(如基督徒和魔王阿波里昂的戰鬥,就來自民間故事),它的淵源還可追溯到中世紀的騎士傳奇故事。它還吸收了英語《聖經》的許多特點,行文簡潔、明確、生動、有力。此外,《天路歷程》在故事情節、細節描寫和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對後來英國小說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已成為世界名著之一,被譯成100多種文字和方言。  

班揚,J.班揚,J.
班揚的其他重要作品還有:《天路歷程》的第二部(1684),敘述基督徒的妻子克里斯蒂亞納和她的四個孩子一同前往“天國的城市”;對話體的現實主義小說《惡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1680),寫英國下層社會的生活;以及宗教諷喻小說《神聖戰爭》(1682)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