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巴拉人

班巴拉人

班巴拉人是馬里最大的一個部族,除沙漠地區外,遍布全國。班巴拉人的契瓦拉羚羊頂飾十分有名。班巴拉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善於恪守秘密,這也是他們入盟必須承擔的義務。

班巴拉人

是馬里最大的一個部族,除沙漠地區外,遍布全國。他們是一個勇

班巴拉人班巴拉人
敢而有智慧的部族,堅持自己的傳統宗教和風俗習慣。他們的木雕像特徵是:臉面凸起,唇部方尖,髮飾下墜,姿態生硬而有力。一種叫“塞古”的雕像,其鷹鉤鼻從頭越額而下,身軀細長並呈圓柱形;半圓形的乳房,雕刻在胸部較下的部位;兩臂自然下垂,手部寬大,呈爪狀或手掌張開,有突出的蛙嘴,髮式也很別致。而且很少塗顏色,但附加裝飾品和金屬釘,有的嵌入貝殼或珠子作眼睛,鼻子和耳朵上附有精美的銅環
班巴拉人的契瓦拉羚羊頂飾十分有名。羚羊是班巴拉人的象徵,當地青年男女喜歡在喜慶節日時,用這種飾物裝飾自己。班巴拉人經常將羚羊題材用於木雕,但並不是一成不變地重複它,而是把它同人像及其他動物形象結合起來,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
尼日河上游,有一種水平式羚羊面具。其特點是兩角向上而又向外彎曲,口形大張,好像在歡叫;後背有一個優美的曲度,刻有表示羚羊毛皮的刻紋;表面光滑,圖案勻稱;羚羊腿用曲折線表現。在布古尼的一些村落里,水平式羚羊面具被垂直式的蘇古尼面具所代替。這種構圖是一種較古老的形式,是跳羚羊舞佩戴的面具。在這類構圖裡,羚羊鬃是人字形,羚羊軀幹上有一些動物形象(蜥蜴、馬、小羚羊),並且在上面經常雕上一個女人像。

和諧生活

班巴拉人看重和諧生活

非洲的馬里,居住著一個人口最多、對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有舉足輕重影響的民族,這就是班巴拉族人。
班巴拉於17世紀中葉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和非洲的所有民族一樣,通常被稱為異教徒。其實班巴拉人可能既不是異教徒也不是多神教徒。歷史上曾經有人想在班巴拉人中間傳播伊斯蘭教,他們曾堅決進行抵制,結果大部分人最後還是信仰他們祖先的古代信仰。
班巴拉人崇拜大自然,熱愛土地。他

班巴拉人班巴拉人
們認為土地廣闊而睿智,供他們的吃喝,還決定他們的生活方式。班巴拉人以土地為生,儘管耕種起來不易,熱天還往往變得像石塊一樣堅硬,但還是愛它沒商量。不過土地也沒有虧待他們。班巴拉人就是靠出售自己種植的稻米、棉花、甘蔗、黍和花生為生。有的人養有綿羊和山羊等家畜,有人靠獵羚羊餬口。他們從不獵殺猛獸,因為他們把猛獸看成自己的親兄弟。
現在的班巴拉人更為崇尚民主,善於結交,過去那種封閉式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歷史。今天的班巴拉人不害怕同外國人交往,有的人甚至樂於同外國人通婚。
據一些西方社會學者的看法,班巴拉人的社會可能比西方社會更為和諧。他們沒有嚴格的官職等級,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頭領,村里人稱他為父親。他通常都是這個村莊創始人家年紀最長的男性,他的弟兄便理所當然成了“叔叔”。頭領無權單獨做出任何決定,凡事都得同“叔叔們”和村子各家各戶的家長商量。當然,任何一個人間團體都存在吵架的現象,班巴拉人之間也少不了矛盾和衝突。有時候這種爭執要由受到全體居民尊重的長老聯席會議出面裁決。
應該說,老一代班巴拉人的專利和責任是思考,但這種思考絕不像東方式的思考。往往是一夥老人在日落之前在村中間廣場的一個小木台上坐下來,大家都默不做聲,只偶爾彼此說上一兩句話。實際上老人之間是在進行一種不表現為談話形式的緊張對話。班巴拉人把這種默默無聲的交往看成是最和諧的“交往”。
有人說,所有的民族都是沿著一條歷史大道前進,有的跑到了前面,有的落到了後邊,但大家都是朝著一個目標前進,朝著人類的進步前進。這到底對不對呢?也許就不該去乞求什麼人類進步?可班巴拉人說,幸福不在這裡,只需享受現成的生活就足夠。因此,只要用上最低限度的技術發明,生活就相當不錯了。當然,馬里和班巴拉人並不完全摒棄技術進步。比如說,他們前不久便喝起了進口的煉乳,而過去他們是不喝的。在今天的非洲農村,有些人家甚至還看上了用太陽能電池的電視,有的用上了行動電話。如果說20年前搬家還用驢馱行李,那今天都騎上了腳踏車
不過,這些文明生活的跡象並沒使班巴拉人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這個民族最大的特點是知足常樂。他們學會了自給自足,從衣著到勞動工具乃至武器這樣的生活必需品,都能自己生產。農村的生活還是老一套,大家都穿棉布衫,女人穿長的,男人穿短的。永久性的房屋用粘土和沙石蓋起,下地幹活季節就用草蓆搭一些便於挪動的窩棚。種地用的是鋤頭。別看生活相當艱辛,班巴拉人的內心世界卻十分豐富。他們並不追求富足和表面的榮華,也不爭權奪利。他們的生活信條是:“你所做的所有好事和壞事都會有所報應。”如果這句話對一些人來說有些抽象,那么班巴拉人可是奉如座右銘的。他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因為他們的一個家庭通常就是一個人口可達150人的大群落。生身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不起主要的作用,他們的真正父親應該是家中最年長的男人,而且生身父親的所有兄弟也都是孩子的父親,他們的妻子同樣也是孩子的母親。
即使在農村,班巴拉人的孩子現在也都有學上。但是班巴拉人堅信,中學和大學都給不了一個人必需的知識,所以他們一生中還得經過幾步修煉:最開始是兒童同盟,接著是男子鐵匠秘密同盟,爾後是農耕或狩獵秘密同盟。班巴拉的女人似乎是獨立於男人的,她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文化。但這絕不意味班巴拉女人沒有地位。恰恰相反,她們也都有自己的能對男人同盟施加影響的秘密同盟。而且男人和女人的分工相當明確。比如說,男人乾跟金屬沾邊的活兒,女人只同粘土打交道;男人下地種糧食,女人則在房前屋後拾掇菜園。能幹的女人經商,男人卻無權過問她們的收入,所以女人比自己的丈夫有錢是常事。
班巴拉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善於恪守秘密,這也是他們入盟必須承擔的義務。
由於泄密有可能帶來性命之虞,所以班巴拉人輕易是不多嘴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