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稀有動物的保護
正文
在經濟、科學、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現存數量稀少的動物物種稱為珍貴稀有動物。研究這些動物對於了解自然環境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質量標準有重大價值。保護珍貴稀有動物,即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保護珍貴稀有動物物種的豐富多樣的遺傳物質,使之免遭破壞,並向著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是自然保護的重要內容。狀況 根據歷史記錄統計,近2000年來,有110多種獸類和139種鳥類已從地球上滅絕,其中約1/3是近50年滅絕的,約1/3是19世紀滅絕的,另外1/3是19世紀以前有歷史記錄時期內消失的。據估計,現在還有600多種動物面臨絕種的危險,如不加保護,可能不出20世紀就會絕跡。儘管各國都開始作出種種努力來保護野生動物,但是有的動物仍然在繼續減少。美國1967年統計,種群生存處於危急狀態的物種為78種,而到1975年已增加到109種。中國在1962年所列受保護的動物名單是55種,而現在已增加到150種。據統計,動物滅絕有3/4是由於人類的捕殺,1/4是動物本身在自然演化中逐漸消失的。
珍貴稀有動物分類 珍貴稀有動物大都是生存和繁衍受到威脅的受危種。按照受危的程度和狀況可分為:①絕滅種:歷史上有過記錄,甚至曾經數量很多,後來滅絕的物種,如美洲旅鴿。②臨危種:自然種群的數量很少,威脅生存的致滅因素雖然已經排除,並採取了保護恢復措施,但數量仍在繼續下降或尚難恢復的物種,如大熊貓、朱䴉、美洲咳鶴。③易危種:數量不斷下降,如果不採取保護措施即將滅絕,如白豚、貂熊。④稀有種:現在分布範圍非常有限,數量很少,種群生存和繁衍在一般自然條件下相對穩定,但其處境並不安穩,不採取保護措施即將滅絕,如麞。⑤未定種:生存受到威脅,數量明顯下降,但對其準確數量及其他情況不太清楚,如毛冠鹿。
珍貴稀有動物稀少的原因 在許多方面都直接或間接地同人類活動有關。如土地的利用,使森林、沼澤消失,引起動物棲息地的變遷;農藥的毒害,以及引進種的競爭或排擠等。同時也有自然環境方面的原因,如氣候的變化,植被演替引起棲息地的消失等。此外,還有物種生物學的原因,如①不能進行遺傳物質交換的極度分隔的小種群,只具有有限的遺傳差異,形成遺傳潛能的衰竭和生物型貧瘠;②地區選擇對同質種群和異質種群的影響;③近交壓力的結果,限制了基因流,造成遺傳衰竭,有的還會出現很多白化個體。稀有種並不都是進化過程中的衰老種,不能單用數量和個體大小作為鑑別物種進化的尺度。珍貴稀有動物的保護,既要注意一種動物的個體數量及其棲息條件,更要注意物種存在的種群大小及其狀況。
有些物種的稀有性是受下述生物學特性影響的:①範圍很大,密度很低。如鬣羚。②有些種類局部地區密度相當高,但整個物種的數量很少,由競爭性強的聚居種類變為保守性強的殘存稀有種,如海熊、海象。③祖先種是分布廣的,後分化為小類群,又逐漸成為高度特化的稀有種。有的種現在棲息在非常固定的範圍內,而不能擴散。 研究珍貴動物稀有性的機理,是研究物種演化和珍貴動物保護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了解形成稀有種的原因,才能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保護珍貴稀有動物的措施為:①保護動物棲息環境和恢復它們原來最適宜的棲息條件。②控制動物種群的結構和大小。③保護珍貴稀有動物種群遺傳性,激發其遺傳變異,改變保守性的趨向,恢復和加強種群的生活力。④消除和減少人為的不利影響,這是至關重要的。
自然保護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生物圈保護的重要質量標準之一就是動物種群,尤其是珍貴稀有動物種群的生存繁衍的情況。世界上很多國家對於保護動物資源極為重視,有的國家甚至將狼也列為珍貴稀有動物。70年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委託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制定《面臨滅絕危險的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出受保護動物的名單和限制貿易的規定,已有幾十個國家參加,中國於1980年參加了這項公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規劃中的第八項計畫“保護地及其遺傳物質的保護”,特別注意到珍貴稀有動物遺傳多樣性的保護問題。國際上建立了很多稀有珍貴動物種類的研究中心,如靈長類、鶴類、鱷魚等研究中心。設定研究珍貴稀有種類的繁殖生物學是保障種源繁衍的重要手段。歐洲各國為了保護鷹類,聯合組織了1972歐洲保護年,聯合攝製保護52種鷹類的科教電影。目前,對於鯨、犀牛、象、虎等的保護也展開了廣泛的世界性宣傳活動。
中國動物資源豐富,擁有的脊椎動物種數如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重視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1962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積極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指示》,規定須加保護的兩類動物:第一類是珍貴稀有特產鳥獸,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東北虎、丹頂鶴等15種;第二類是經濟價值高,數量已稀少或目前雖有一定數量但為中國特產的鳥獸3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