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梅[珍珠梅]

珍珠梅[珍珠梅]
珍珠梅[珍珠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珍珠梅(學名:Sorbaria sorbifolia (L.)A. Br)是薔薇科,珍珠梅屬灌木,高可達2米,枝條開展;冬芽卵形,紫褐色,先端圓鈍,具有數枚互生外露的鱗片。羽狀複葉,小葉片對生,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稀尾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稀偏斜,邊緣有尖銳重鋸齒,上下兩面無毛或近於無毛,羽狀網脈,托葉葉質,頂生大型密集圓錐花序,分枝近於直立,總花梗和花梗被星狀毛或短柔毛,果期逐漸脫落,苞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全緣或有淺齒,上下兩面微被柔毛,果期逐漸脫落;萼筒鍾狀,萼片三角卵形,先端鈍或急尖,萼片約與萼筒等長;花瓣長圓形或倒卵形,白色;雄蕊生在花盤邊緣;心皮無毛或稍具柔毛。蓇葖果長圓形,有頂生彎曲花柱,7-8月開花,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蘇聯、朝鮮、日本、蒙古亦有分布。生於山坡疏林中,海拔250-1500米。 珍珠梅樹姿秀麗,夏日開花,花蕾白亮如珠,花形酷似梅花,花期很長。在園林中叢植於草地角隅,窗前,屋後或庭院陰處,效果尤佳。亦可作綠籬或切花瓶插。 (概述圖片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高叢珍珠梅及東北珍珠梅的莖皮。秋、冬採收,曬乾。

性味歸經

①《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寒。

②《寧夏中草藥手冊》:有毒。

功能主治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治骨折,跌打損傷。

形態特徵

①高叢珍珠梅落葉灌木。莖直立,叢生,高達6米。小枝微有星狀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13~17片,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重鋸齒,下面稍有星狀毛;小葉柄短或近無柄。大形圓錐花序頂生,總花梗和花梗徽有星狀柔毛;萼片5,稍短於萼筒;花瓣5,近圓形,長3~4毫米,白色;雄蕊30,長於花瓣;心皮5,無毛,花柱側生。u果圓柱形,長約3毫米,下垂,果梗彎曲。花期6~7月。生於山坡林緣、溪邊。分布雲南、貴州、四川、湖北、甘肅、寧夏等地。

②東北珍珠梅灌木,高達2米。小枝紅褐色或黃褐色,嫩枝綠色,無毛,或被微柔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通常11~19片,廣披針形,長4~6厘米,寬約1.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重鋸齒。復總狀圓錐花序;萼片5,卵圓形,近於無毛;花瓣5,白色,近圓形,長約為萼片之3倍;雄蕊40~50,比花瓣長;b皮6,無毛。u果,長約6~7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於村邊、山谷、溪旁、林隙地。分布東北。

分布區域

1.分布於陝西、甘肅、新疆、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2.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

3.分布於吉林、黑龍江。

生長環境

1.生於海拔2500-3500m的山坡林邊、山溪溝邊。

2.生於海拔250-1500m的山坡、疏林中。

3.生於海拔250-300m的山地灌木叢中。

藥材性狀

莖皮呈條狀或片狀,長寬不一,厚約3mm。外表面棕褐色,有多數淡黃棕色疣狀突起;內表面淡黃棕色。質脆,斷面略平坦。氣微,味苦。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2~4分(如噁心嘔吐可減量)。外用: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

1.抗缺氧作用東北珍珠梅的濃縮水煎液2g/kg腹腔注射可使結紮兩側頸總動脈小鼠生存時間較對照小鼠明顯延長。測定其10min內耗氧量,證明較後者明顯減少。以本品濃縮水煎液3-4g/kg腹腔注射可使氰化物中毒小鼠、2%亞硝酸鈉溶液腹腔注射小鼠的生存時間明顯延長。表明本品對腦循環障礙性缺氧以及由氰化物或亞硝酸鈉引起的組織中毒性缺氧均有保護作用。

2.毒性本品小鼠灌胃給藥的LD50為85.49±;5.23g/kg(95%可信限);腹腔注射給藥的LD50為5.86±;0.56g/kg(95%可信限)。

化學成份

東北珍珠梅的葉含珍珠梅甙,葉和花含山奈酚-3-呋喃阿糖甙、黃芪甙、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異鼠李素-3-葡萄糖甙、黃芩素甙、綠原酸、熊果酚甙、黃芩素-7-鼠李糖甙和黃酮類化合物Ⅸ。另外從本品還分出三葉豆甙、槲皮素-s-木糖甙和山奈酚-3-木糖甙。同屬植物星花珍珠梅葉含珍珠梅屬甙和黃芩素-7-甲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