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爾理論,關於原子結構的一種理論。1913年由玻爾提出。是在盧瑟福原子模型基礎上加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後建立的。要點是:
(1)原子核外的電子只能在某些規定的軌道上繞轉,此時並不發光;
(2)電子從高能量的軌道跳到低能量的軌道時,原子發光。
具體來說,玻爾理論包括三條假說
1、原子能量的量子化假設:原子只能處於一系列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在這些狀態中的原子是穩定的,電子雖然做加速運動,但並不向外輻射能量。
2、原子能級的躍遷假設:原子從一個定態躍遷到另一個定態時,原子輻射一定頻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這兩種定態的能量差決定。
3、原子中電子運動軌道量子化假設:原子的不同能量狀態對應於電子的不同運行軌道。由於原子的能量狀態是不連續的,因此電子運動的軌道也可能是不連續的,即電子不能在任意半徑的軌道上運動
玻爾理論的優點:
成功解釋了氫原子光譜不連續的特點,解釋了當時出現的"紫外災難".
玻爾理論的局限性
這個理論本身仍是以經典理論為基礎,且其理論又與經典理論相牴觸.它只能解釋氫原子的光譜,在解決其他原子的光譜是就遇到了困難,如把理論用於非氫原子時,理論結果與實驗不符,且不能求出譜線的強度及相鄰譜先之間的寬度.這些缺陷主要是由於把微觀粒子(電子,原子等)看作是經典力學中的質點,從而把經典力學規律強加於微觀粒子上(如軌道概念)而導致的.
“玻爾理論”的提出,打破了經典物理學一統天下的局面,開創了揭示微觀世界基本特徵的前景,為量子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這是一種了不起的創舉,不愧為愛因斯坦的評價--玻爾的電子殼層模型是思想領域中最高的音樂神韻。
2.解釋其內容與套用:
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能成功地解釋 粒子散射實驗,但無法解釋原子的穩定性和原子光譜是明線光譜等問題。為此,1913年玻爾提出了開創性的三個假設:
(1)定態假設:原子只能處於一系列不連續的能量的狀態中,在這些狀態中原子是穩定,電子雖然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但並不向外輻射能量,這些狀態叫定態。
(2)躍遷假設:電子從一個定態軌道躍遷到另一個定態軌道上時,會輻射或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能量由這兩種定態的能量差來決定,即
(3)角動量量子化假設:電子繞核運動,其軌道半徑不是任意的,只有電子的軌道角動量(軌道半徑r和電子動量mv的乘積)滿足下列條件的軌道才是可能的:
n=1,2,3……
式中的n是正整數,稱為量子數。
4.玻爾理論在氫原子中的套用
(1)氫原子核外電子軌道的半徑
設電子處於第n條軌道,軌道半徑為r,根據玻爾理論的角動量量子化假設得
n=1,2,3…… (1)
電子繞原子核作圓周運動時,由電子和原子核之間的庫侖力來提供向心力,所以有
(2)
由(1)(2)式可得
n=1,2,3……
當n=1時,第一條軌道的半徑為
=5.3×10 –11m
其他可能的軌道半徑為
,4r1 ,9r1 , 16r1 , 25r1 …
(2)氫原子的能級
當電子在第n條軌道上運動時,原子系統的總能量E叫做第n條軌道的能級,其數值等於電子繞核轉動時的動能和電子與原子核的電勢能的代數和
En = (3)
由(2)式得
(4)
將(4)式代入(3)式得
En = (5)
這就是氫原子的能級公式
當n=1時,第一條軌道的能級為
E1 = = —13.6eV
其他可能軌道的能級為
E n= = eV n=2,3,4……
由軌道的半徑表達式可以看出,量子數n越大,軌道的半徑越大,能級越高。n=1時能級最低,這時原子所處的狀態稱為基態,n=2,3,4,5……時原子所處的狀態稱為激發態。
(3)玻爾理論對氫光譜的解釋
由玻爾理論可知,氫原子中的電子從較高能級(設其量子數為n)向較低能級(設其量子數為m)躍遷時,它向外輻射的光子能量為
=
輻射的光子頻率為
=
將上式改寫為
= =
將上式和里德伯公式做比較得
R= =1.097373×10 7 m –1
這個數據和實驗所得的數據1.0967758×10 7m-1基本一致。因此用玻爾理論能較好地解釋氫原子的光譜規律,包括氫光譜的各種線系。例如:賴曼系、巴爾末系、帕邢系、布喇開系等的規律。當然,玻爾理論也有局限性,它在解釋兩個以上電子的比較複雜的原子光譜時遇到困難。後來誕生了量子理論——量子力學,在量子力學中,玻爾理論中的電子軌道,只不過是電子出現機會最多的地方。
(四)原子的受激輻射——雷射
原子輻射有兩種情形:(1)自發輻射:處於激發態E2的原子,由於不穩定自發地躍遷到低能的E1上,同時輻射光子。光子的能量為 = ,普通的光源發光就屬於這種輻射。它輻射的光子彼此能獨立,發射的方向和初相位都不相同,所以我們可以從各個方向看到它發出的光。(2)受激輻射;當原子處於激發態E2時恰好有能量為 = 的光子趨近它,原子就可能受到此外來光子的激勵而躍遷到低能態E1上,同時發射出一個和外來光子完全一樣的光子。
雷射就是由受激輻射產生的,一個入射光子由於引起受激輻射可以得到兩個同樣的光子,如果這兩個光子在媒質中傳播時再引起其他原子發生受激輻射,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相同的光子,使光得到加強,這就是雷射,雷射具有高單色性、高相干性、高亮度、而且方向性好。
相關詞條
-
尼爾斯·玻爾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麥物理學家,哥本哈...
人物生平 早年 青年 二戰與戰後 原子結構學說 -
玻爾理論
玻爾理論是指一種關於原子結構的理論。1913年由玻爾提出。是在盧瑟福原子模型基礎上加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後建立的。
理論基礎 基本假設 意義與局限性 -
尼爾斯·玻爾[原子結構定態之父]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麥物理學家,哥本哈...
人物生平 早年 青年 二戰與戰後 原子結構學說 -
玻爾氫原子理論
N.玻爾首創的第一個將量子概念套用於原子現象的理論。1911年E.盧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這一模型與經典物理理論之間存在著尖銳矛盾,原子將不斷輻射能量而...
玻爾氫原子理論簡介 玻爾理論在氫原子中的套用 -
能級
由玻爾的理論發展而來的現代量子物理學認為原子核外電子的可能狀態是不連續的,因此各狀態對應能量也是不連續的。這些能量值就是能級 。能級是用來表達在一定能層...
發展背景 能層理論 能級性質 基本概念 新理論 -
玻爾原子理論
N.玻爾首創的第一個將量子概念套用於原子現象的理論。1911年E.盧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這一模型與經典物理理論之間存在著尖銳矛盾,原子將不斷輻射能量而...
理論簡介 套用 -
《上帝擲骰子嗎》
一輩子不肯接受量子理論,特別是其中的不確定性原理,他始終認為,對粒子運動不確定的理論只是暫時的解釋,總有一天會被另一種能夠消除所有不確定因素的理論所取代。他反對不確定性原理的一句名言就是“上帝不擲骰子”。意即粒子運動...
《上帝擲骰子嗎》 序 第一章 黃金時代 第二章 烏雲 第三章 火流星 -
波爾的原子模型(能級結構)
能級圖如左圖所示 原子各能級的關係為: En=E1/n(n=1,2,3,...) 氫原子的基態能量: E1=-13.6 eV
定態假設 能量假設 軌道假設 波爾模型發現 相關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