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與危害
玫瑰褐色枝枯病又稱褐色潰瘍病。
症狀
危害莖、葉和花。莖染病時產生形狀不規則暗褐色水漬狀病斑,病部漸乾枯下陷,中央淺栗褐色至灰白色,有深紫色邊緣,後期病部散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濕度大或雨天溢出淺黃色孢子角。葉片染病時產生紫褐色或較大壞死斑。幼花染病時出現“眼斑”,後花瓣變褐枯萎,花蕾受害後小開放。
病原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為掩陰小隱孢殼(Cryptosporell aumbrina)。
發生規律
病原菌在枝條病斑上越冬,第2年春天借風雨傳播。肥水管理跟不上,植株受澇,傷口連片易發病。
發病特點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為掩陰小隱孢殼(Cryptosporellaumbrina)。病原菌在枝條病斑上越冬,第2年春天借風雨傳播。肥水管理跟不上,植株受澇,傷口連片易發病。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隨時清除病落葉並集中燒毀,秋季徹底剪除病枝。修剪、嫁接後管理要跟上,促使傷口早日癒合。
(2)藥劑防治:修剪枝條應選晴天進行,剪口先用10%硫酸銅消毒,再塗l:1:150倍式波爾多液保護。初發病時噴藥,藥劑可選用20%龍克菌懸浮劑500倍液,14%多菌銅3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以上藥劑隔10~15天噴1次,連續防治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