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念珠

玫瑰念珠

《玫瑰念珠》是由李述鴻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12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足旅奧美術史學者李迷鴻的隨筆集,主要為美術評論。作者縱談古今,既有美術經典作品賞析又有對國內外美術界狀況的獨特評論。讀者可以看圖說話,直接面對大師經典,詳細了解這些作品的來龍去脈和美術史地位。

作者簡介

李述鴻,1962年出生於四川成都,曾就讀於重慶四川外語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修習比較文學和西洋藝術史。 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奧地利維也納,從事文化專欄寫作。曾翻譯出版小說、傳記和文化讀物14種,包括《三問號偵探系列》(1999年,中國少兒出版社)、《埃舍爾的魔鏡》 (1991年,重慶出版社)、《奧地利皇后伊莉莎白》(2003,年維也納帝國文獻出版社)、《永遠的茜茜公主》 (2005年,維也納文化出版社)等。同時為《歐洲時報》、《歐洲聯合周報》、《歐覽》和《中國美術館》等報刊的特約撰稿人。

目錄

藝 術 雜 談

“藝術是個什麼東西?”

“繪畫到底要不要基本功?”

要美不要錢的雅典人

藝術收藏與世界危機

審美也是一種人權

光・印象派繪畫

殘缺美也是一種美

中國山水畫,大自然給人精深的啟示

繪畫自古一快事

審美,意識,審美意識

寫漢字與搓麻雀

藝術家,人類的香料

哥德式教堂,秩序的藍本

哥德式教堂與中醫

藝術,感性之輕快之事

維納斯,瑪利亞,夏娃

美的“發燒友”

藝術與人體

漢字,藝術與空間

畫品,人品

天才與藝術

讀畫三招:“手段,內容,思想”

人生與素描

藝術與諷喻

父母與《美育?》

再說“美育”

中國山水畫:大自然是一場永恆的祈禱

藝術與審醜

藝術與今天的收藏

藝術與模仿

淺說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淺說巴洛克時代

印象派繪畫之外的印象

白色雲空下的白雪大地

當代藝術與“人總得要吃飯”

無限詩情畫意

咀 嚼 文 化

亞當和夏娃下凡之後

進化與審美

啟蒙的藝術》,《啟蒙的辯證》

曬曬西方的啟蒙歷史背景

另外一種啟蒙運動

散談西方抽象藝術及其欣賞

文化,主流文化,文化大同?

權力文化,藝術語言

問卜中華文人

抽象的需要

關注歷史的繪畫

是鹽水,越喝越渴

表現愚昧和死亡的藝術

西方文化的秋色已經降臨

魂牽夢繞的絲綢之路

中國股票

誠實地對待藝術、對待自己

文明、文化、當代藝術、中國

批評家也是觀眾

看 畫 說 話

波提切利,訴說靈魂愁緒的畫家

留住愛情,留住春天,永遠,永遠

課堂解讀《蒙娜麗莎》

神秘大師達・芬奇

大洪水,或諾亞方舟

從米開朗基羅到畢卡索,從英雄到人

美,應是心的安慰

《波哥大火》

他自稱以美酒和追逐少女成名

“卡拉瓦喬的畫面非常Powerful!”

走進布魯格爾的世界之一

走進布魯格爾的世界之二

走進布魯格爾的世界之三

走進布魯格爾的世界之四

走進布魯格爾的世界之五

丟勒的《命運四騎士》

阿爾特多弗爾的《亞歷山大大帝之戰》

克拉拉赫的《朱迪特》

再見大師

“華多,十八世紀的偉大詩人”

《李爾王的女兒們》

靈與肉的掙扎

畢卡索的女人情結

從畢卡索的生死觀說起

現代繪畫之父保羅・塞尚

“梵・高,我們時代的典型”

“梵・高不是蛋糕!”聯想

弗朗茨・馬克: 天真之歌

夏加爾的世界,夢幻的世界

約克・伊門道夫

看電影

《色・戒》看後感

美麗的《可可西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孔雀》: 傷心人說傷心事

《立春》後春寒料峭

《不散》,是不可能的

《十面埋伏》,沒那么厲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