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叢書名: 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交流系列叢書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條形碼: 9787500469902
尺寸: 30.5 x 23.6 x 4.3 cm
重量: 2.8 Kg
內容簡介
《啟蒙的藝術》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重新開館後舉辦的第一個國際交流大展,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德國的柏林國家博物館、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和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繪畫收藏館向中國和世界觀眾奉獻的一次藝術盛宴。
此次展覽展出近600件展品,絕大多數來自啟蒙運動時期,也有部分二十世紀大師的作品,其中名家名作俯仰皆是,在此不再一一列舉。除去油畫、版畫、雕塑等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品,這次展覽還給予服裝、家具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展品一定地位,以讓觀眾從更多的側面理解啟蒙運動時期。我們希望能夠用藝術重現啟蒙運動的歷史,用歷史詮釋啟蒙時期的藝術。
目錄
致詞
致詞
致詞
序言
致謝
作為啟蒙之地的博物館
誕生於啟蒙精神中的現代歐洲
泛歐洲視角下的啟蒙藝術
啟蒙運動時期藝術博物館在德國的形成
啟蒙時代的閱讀
光亮與陰影:論藝術中啟蒙的辯證
耶穌會學者鄧玉函的生平與著作中所體現的兩種知識體系的相遇
德國早期啟蒙運動中的孔子形象
中國語境中的歐洲啟蒙運動
第一部分 啟蒙時代的宮廷生活
自由堡街後面房屋的景致
腓特烈大帝
最美最有趣的柏林風景
薩克森選帝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
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的妻子瑪麗亞·約瑟法
從易北河左岸看德勒斯登老城橋頭的風光
從東面看到的慕尼黑市容
巴伐利亞的王儲妃特麗莎
普法爾茨和巴伐利亞州的選帝侯卡爾·特奧多爾
公園裡的魯特琴樂師和聽眾們
郊遊聚會
“馬上化妝佇列”1722年在茨溫格宮的比賽
熱烈的凱旋
1719年9月20日的德勒斯登在舉行選帝侯王
儲大婚典禮的荷蘭官對面的煙火盛典
趣味煙火準備基礎手冊
造型藝術
藝術家與女兒安東尼婭
法式女禮服
英式長禮服
兩件式男禮服
摺扇
鼻煙盒(上有根據讓·馬可·納蒂爾作品繪製的細密畫:被喻為空氣的路易十五之女阿德萊德夫人)
附文具和修甲用具的隨身小盒
舞會用小筆記本
書寫櫃
落地書寫櫃
帶裝飾的可滾動落地書寫櫥
書寫櫥
第二部分 科學的視野
真空泵
氣泵里的鳥實驗
行星儀
哲學家用太陽系儀授課
太陽顯微鏡
投像器
附圓柱鏡的變形畫
高腳成像鏡
萬象箱
萬象箱配圖:中國西安風景
萬象箱配圖:君士坦丁堡宮殿里的蘇丹樂園
萬象箱
透光畫:維蘇威火山
“瑞典國王占斯塔夫三世、其母親王后路易莎·烏麗卡以及斯德哥爾摩皇家文學、歷史和考古學院成立”紀念章
“德勒斯登日本宮開放成為公共博物館”紀念章(科學藝術紀念章)
“普法爾茨一舒茨巴赫選帝侯卡爾·特奧多爾建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紀念章
“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紀念德裔瑞典化學家和藥劑師卡爾·威廉·舍勒”紀念章
“英國制鐵大師及發明家約翰·維金森套用高爐和工業鐵錘”紀念章
“瑞典天文學家和烏普薩拉大學教授安德斯·攝爾修斯百年誕辰”紀念章
“英國鄉村醫生和疫苗發明者愛德華·琴納”紀念章
“英國政治家及廢除奴隸買賣的領袖威廉·威爾伯福斯”紀念章
旋轉摩擦發電機
“孟戈菲兄弟和1783年6月4日第一次無人熱氣球升空”紀念章
“讓一皮埃爾·布蘭查德和他1787年在紐倫堡乘熱氣球升空”紀念章
路易十六授命製作的國家紀念章紀念熱氣球和氣體氣球的飛行成就
喬治·碧根乘魯納爾迪熱氣球飛行
荷馬史詩插圖:朱諾
畫家弗朗茨·約阿西姆·柏希
伏爾泰
尋找岩石躲避風暴的婦人
耥著的女子
希望
戰爭題材畫家卡爾·弗納特
部分歷史的誕生
約翰·約阿西姆·溫克爾曼
“小赫庫蘭尼姆女人”雕像
以維斯塔貞女形象出現的女士畫像
《美的分析》
阿佛洛狄特與厄洛斯
青年阿波羅的軀幹
美景宮的安提諾烏斯
建築隨想曲
建築隨想曲
莫佩提公園裡的金字塔
羅馬景象:鬥獸場外觀
羅馬景象:萬神殿
羅馬景象:卡匹托爾山上通往阿拉科埃利聖母教堂的階梯
羅馬景象:人民廣場
帶馬賽克鑲嵌畫的桌子
波特蘭花瓶(縮小比例的複製品)
寶石收藏盒
季節三女神的舞蹈
忒勒馬科斯的歸來
一對獅身人面像鎮紙
宴會裝飾品
約翰·哥特洛普·馮·匡特
東方學家馬圖林·衛斯里·拉·克洛澤
第四部分 他鄉與故鄉
海港
法國港口
戴維斯四分儀(反向高度觀測儀)
反射式六分儀
精密航海計時器
標記著庫克船長海洋探索航行的球形投影世界地圖
地球儀
棍棒
手鋸
棍棒
從塔皮亞高原看欽博拉索山
三件式外銷瓷花瓶
三件式外銷瓷花瓶
中國醫生選自仿米埃特城堡壁畫的系列版畫《國王房間》
中國園丁選自仿米埃特城堡壁畫的系列版畫《國王房間》
王國之女選自仿米埃特城堡壁畫的系列版畫《國王房間》
帶武器的中國官員選自仿米埃特城堡壁畫的系列版畫《國王房間》
……
第五部分 愛與情感
第六部分 回歸自然
第七部分 陰暗面
第八部分 自我解放與公共領域
第九部分 藝術革命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