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學區中心學校特色辦學
王鐵學區中心學校創始於1936年,1985年從王氏祠堂遷於現址。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關心、支持下,該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經過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規模較大的,融國小教育和幼兒教育為一體的,以“環境育人”、“課外活動”為主要特色的農村特色學校。
概況:
該校占地20645平方米,建築面積6510平方米,現有學生630人,教師45人。整個校園分為教學、辦公、活動、生活四個區域,布局合理。
特色(一):環境育人
該校大力加強環境建設,2001年以來,先後投入200多萬元,新建教學樓、幼兒樓、綜合樓,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建築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樓即將交付使用;校園裡鋪設了1300平方米彩磚廣場,改建塑混運動場,路面硬化,管線入地;花圃草坪風格迥異,護欄隔柵輕便美觀;假山怪石嶙峋,睡蓮游魚對戲。
教學樓上懸掛學校“三風”;牆壁上自擬自寫各種宣傳標語,噴塗精美的彩繪;櫥窗內張貼師生作品,門廳、樓道、走廊懸掛名人像,設定美觀大方的保潔箱。
該校注重環境綠化工作,見縫插綠,室室見綠,和諧、幽雅的校園環境營造出濃厚的育人氛圍。
特色(二):課外活動
王鐵學區中心學校多年來一直著力建設校園文化,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讓課外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
1、為了發揮特長,展示才能,各班開設才藝展示欄,一月更新一次。
2、開展創綠、護綠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闢種植角,由學生種植養護;開展“拾廢變利”活動,將廢棄物品集中收集,統一處理,既淨化了環境,又培養了學生勤儉意識。
3、該校根據學生的特長與興趣,成立鼓號隊、誦讀組、書法組、繪畫組、桌球組、手工隊、籃球隊、田徑隊、舞蹈隊等多種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多次獲得省、市、縣一、二、三等獎。在各項重大活動中,鼓號隊有板有眼的表演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4、該校每年舉行一次文藝匯演,節目質高量多,舞蹈、門歌等節目多次參加縣文藝調演。
5、每年舉行一次運動會,近三年來,該校運動成績逐年提高,2008年,該校獲得肥東縣第六屆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三名,取得歷史性突破。
特色(三):“三教結合”互動式育人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村教育正面臨新的挑戰。該校以親職教育現代化為突破口,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教結合”,互動式育人機制。
1、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每年清明節前後,該校組織學生自製花環、花籃祭掃烈士墓;發動學生開展“尊老、敬老、獻愛心”活動,給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捐款、捐物、打掃衛生;定期到王鐵大街開展“消除垃圾,靚麗街道”的公益活動;組織學生參 觀瑤崗紀念館、合肥科技館等;開展踏青、登山、野炊等活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2、請進校園,群力打造。學校聘請了校外法制副校長、交管輔導員,開展法制、安全講座;邀請“五老”定期到校作報告;定期召開家長會,研討教育方法和策略;舉辦“敞門日”活動,邀請家長到學校參觀,和孩子同堂聽課,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具體情況,給學校提出意見和建議。
3、家校聯手,合力教育。開展“雙走入”活動,家校積極配合,保證學生健康成長。該校還積極開展家教科研工作:多篇家教論文獲獎,《向厭學說“拜拜”》論文,獲全國二等獎;家教課題《輔導學困生》、《關愛留守兒童》已順利結題。
特色(四):合作教研,創新教學
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必須研究教學方法。為了上好每節教研課,該校成立了以領導聯繫、以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為成員的互動合作小組。確定課題——集體備課——一度教學——評議改進——二度教學——反思提高,一人主教,小組成員全程參與。主教達二人以上還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合作教研模式促使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一大批教師在各級教學評比中脫穎而出:
韋敏等三名教師被評為肥東縣首屆“骨幹教師”;
李守法、蔡維林等五名教師被評為肥東縣“教學能手”;
姜利國老師被評為安徽省首屆“農遠套用之星”,合肥市“教壇新星”。本台“教育之窗”曾專題報導過。
合作教研,創新教學,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2008年,該校獲得肥東縣“教學質量優秀獎”。
多年來,王鐵學區中心學校在推進素質教育,育“合格+特長”人才,辦“品牌+特色”學校的道路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先後榮獲:“合肥市甲級管理學校”、“合肥市未成年人保護示範學校”、“合肥市紅領巾示範學校”、“合肥市家教名校”“合肥市綠色學校”、“肥東縣辦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合肥市特色國小”,附屬幼稚園獲得“合肥市農村示範園”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