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三[清朝人物]

王錫三[清朝人物]

王錫三(1831-1897年),字雲閣,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東閭鄉南王莊人,清鹹豐八年(1858年)中舉,以知縣職分廣東,因侍奉雙親未上任,在家設館教學。曾國藩 督直時,設招賢館,聞其名重禮聘之。他察政務,考歷史,上書治國安民十項大政方針,均被採納。鄉中大旱,他出資招集鄉人興修水利,使鄉民大旱之年得豐收。他善於教學,講書主張親自實踐,不尚空談,其學生近千人,有數人官至朝廷重臣,人稱“王半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督學使徐匯灃重其品學,申奏朝廷,加封五品銜,同年病故。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錫三(1831-1897年),字雲閣,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東閭鄉南王莊人,清鹹豐八年(1858年)中舉,以知縣職分廣東,因侍奉雙親未上任,在家設館教學。曾國藩 督直時,設招賢館,聞其名重禮聘之。他察政務,考歷史,上書治國安民十項大政方針,均被採納。鄉中大旱,他出資招集鄉人興修水利,使鄉民大旱之年得豐收。他善於教學,講書主張親自實踐,不尚空談,其學生近千人,有數人官至朝廷重臣,人稱“王半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督學使徐匯灃重其品學,申奏朝廷,加封五品銜,同年病故。

王半朝也曾經使慈禧太后大感興趣,欲親往看望,但半路遇事,無功而返,但是表彰聖旨還是傳到了家鄉。

家鄉也曾為王老先生立了牌坊,聖旨的碑刻也毀於文革,但仿製品還在上書:“設帳四十年,德行一科文學一科;同門數百人,東西千里南北千里。”王老先生的後人多為民國大員,現居台灣,也時常回家看看。

墓志銘

特旨賞加五品銜大挑知縣孝廉王恵愨先生墓志銘

先生姓王,諱錫三,號雲閣,清苑人。祖諱天粹,考諱琦世,有隱德。妣常宜人生連升,字賓興,太學生,及先生。以先生貴,考贈奉直大夫,妣贈宜人。

先生朴儒好善不倦,由廩生中戊午①舉人,大挑以知縣,用次當補,以乞養留。光緒丁酉②,學使徐公會灃③疏薦,以“養親不仕,制行一本儒先,所以成就後學甚眾”等語,得旨賞加五品銜。人以徐公有知人之鑑,雲“先生里居,教授門下最盛”。其弟子布列遠近,自三百里內來謁者,道不齎(ji,攜帶)糧。案臨之期④,諸生會省,垣下所見峩峩來、嶽嶽往者,大抵皆先生弟子。相酬答必曰先生,或道昔所聞,或舉今所得,切磋道藝以為樂。貢士之歲,都中榜晁發,則告捷者夕在門。多則十數,至少猶得六七,前後登甲科者數十人,以鄉薦售者所在皆是。蓋先生之教人也,規矩嚴而課督勤,講授皆無移晷(gui),摋(sha)章抹句,筆墨弗能去手。以精神為鋒刃,朝切而夕劘(mi)之,故成材若斯之眾也。

先生喜漁,每得弟子佳文輒獎以生魚,必親捕以賜之,久而庖人數魚尾而知佳文之數。其所嘗得魚者,科舉輒雋,塾中為之語曰:作文得魚,卜第於廚。至今傳為佳話雲。

先生望雖高,然自持謙平,衣冠如鄉人。嘗應蓮池書院南衙課,唱名至先生,大吏愕視曰:子非某某,名吾所震仰,此間都教授也,汝何得冒之?既而知其真先生也,乃敬謝。又嘗主講於深州書院,時州守王杏樵⑤,廉吏也,遣其二子受學。先生歸,從之歸,曰:吾令汝輩習先生家法,歸以為吾寶也,其見重如此。以故,在先生門者,大都匑匑(gong)自飭,有儒素風。綺襦紈絝之士至,易衣乃敢見。

然先生自奉雖薄,至於濟人之難、拯時之患,則出巨貲(zi)不吝。歲飢,代人謀生理,予以資本而責以息,要使人顧母而子其利,已而皆焚其券,不復責也。以虞集水利法,引滱水以灌⑥田,大有麥;仿朱子常平社法⑦,積粟平糶,鳩數年資乃成。

嗚呼,先生不仕,故所見止於如此,使得竟其志,其所造庸有限乎?然先生雖不仕,而竊先生之緒餘者,已皆致身通顯,內而居清秘、議政事,外而膺民社、司教鐸者累累。士芬之愚不肖,處新說呶呶之世,猶得以硜(keng)然自守者,亦猶先生之賜也。其餘以先生之學賡緒相傳者,無慮數百,里胥視為風俗。彼巍然南面,司教化之權,能以所著效於先生較者,有幾人哉?

先生以光緒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寅時卒於里第⑨,距生於道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申時,壽六十有七。娶馬宜人,有九女子,之道、之輔、之傑出於陳氏。馬宜人歿,以陳氏繼有其室,從親志也。葬於里西北之先氏阡,群弟子皆會誄其生平善行。謚曰恵愨(que)先生。銘之曰:

昔顏李⑧,暢宗旨,敦踐履,充性理。先生起,嗣其軌,學之邃,文亦懿。蹇於己,□弟子,吁徂(cu)矣,思曷已。墳三尺,道百級,千萬祀,石不泐(le)。

大清光緒二十五年吉月穀旦

吏科給事中受業蔣士芬⑩頓首拜撰

注釋:

①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

②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③徐會灃(1837~1905),字東甫,山東諸城人。清末大臣。1868年(清同治七年)進

土。翰林院編修。1877年(光緒三年)後,歷任侍讀、侍講學士、侍讀學士、鄉試正考官、會試副考官,禮部、工部、吏部侍郎等職。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閏三月任國史館副總裁。後因禮部尚書懷塔布阻主事王照上奏,遭革職,他亦坐視革職。7月命署戶部左侍郎,補吏部右侍郎,仍在上書房行走。11月充經筵講官。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補工部尚書,署禮部尚書,後轉兵部尚書。他為人圓滑,為慈禧寵臣之一。工書法,風格雍容典雅。北京故宮大殿有其書寫的聯語。

④指鄉試,大考之期。

⑤王杏樵,無考。

⑥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並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他曾建議京東沿海土地應讓民開墾,築堤以防潮水湧入。這既可逐年增加稅收,又使數萬民眾得以在京師周圍聚集,增強保衛京師的力量。

滱水,即今唐河。

⑦朱子,即朱熹(1130~1200),諡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乾道四年(1168年)春夏之交,閩北建陽、崇安、浦城一帶因災情十分嚴重,年成荒饉,饑民騷動。朱熹是時在五夫屏山居里祠祿養親。崇安知縣諸葛廷瑞知朱熹之賢,誠邀他會同鄉耆劉如愚共商鄉里之救災賑糶善舉。朱熹力勸里中豪富,發家中存粟,以平價賑濟災民;同時上書建寧知府徐嘉,請求發放常平糧倉(官倉)的存糧以應救災急需,災情遂得緩解。史稱“平倉社法”。

⑧顏李,即顏元、李塨。康熙年間,北方興起了一個新的學派,倡實學實行。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顏元和李塨,故有顏李學派之稱。

顏元(1635年~1704年),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顏李學派創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渾然,號習齋,直隸博野縣北楊村(今屬河北省)人。一生以行醫、教學為業,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張“習動”、“實學”、“習行”、“致用”幾方面並重,亦即德育、智育、體育三者並重,主張培養文武兼備、經世致用的人材,猛烈抨擊宋明理學家“窮理居敬”、“靜坐冥想”的主張。其主要著述為《四存編》、《習齋記余》。李塨(1659~1733),清初哲學家。字剛主,號恕谷。直隸(今河北)蠡縣曹家蕞人。他是顏元學說最得力的繼承者、傳播者和發展者,在教育方面頗有成就。且著有《四書傳注》、《周易傳注》等。

⑨河北省清苑縣南王莊村。

⑩蔣士芬,祖籍河北省蠡縣鄭村。晚清翰林院大學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