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平[隴海支隊司令員]

王道平[隴海支隊司令員]

王道平,原名王喜太(王希泰),又名王正興,外號“王四瘸子”,山東省 曹縣磚廟鎮王閣村人,1886年出生。辛亥革命時毅然從戎,不久,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篡奪,他憤然棄職返鄉。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他再次從戎,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團長。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後,再次離開了軍隊。1928年西北軍吉鴻昌部進駐曹縣,王道平率一千多人槍的綠林武裝前去投奔,被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吉鴻昌任命為該軍特務團團長。1930年爆發中原大戰,他看到國事日非,遂解甲歸田,廣交江湖好漢。

人物經歷

此後,他和劉德勝在河南省陝縣觀音堂開辦小煤窯。同時,為尋求真理,他時常還奔走於鄭州、開封、洛陽、張家口等地。

1936年在張家口結識了共產黨員於子元,在於的啟發教育幫助下,他的思想覺悟大大提高,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同年底,於子元、王道平先後返回曹縣,“七七”事變後,二人開始組建抗日武裝。

1938年秋後,在曹縣成立了魯西南抗日游擊大隊,推舉王道平為司令員。1938年冬,魯西南抗日游擊大隊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隴海支隊,王道平任司令員。1938年底,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副團長覃健、參謀長張赤民率該團兩個連來曹,與范築先第十三支隊冀炳南部及王道平隴海支隊合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挺進縱隊,下轄4個支隊,王道平任縱隊副司令員兼三支隊司令員。不久,挺進支隊改為一一五師三四四旅的特務團。

1939年春,隴海支隊改編為楊得志領導的冀魯豫支隊二大隊第三營,王道平任營長。1940年5月,三營改編為冀魯豫第三(魯西南)軍分區游擊大隊,王道平任司令員。在魯西南地委領導下,王道平和程書勛率部參加了“紅三村”保衛戰,他們機智靈活地打擊敵人,並利用舊關係,動搖、分化、瓦解敵人,減輕了對“三村”的壓力,為“紅三村”保衛戰取得的最後勝利做出了貢獻。

1942年7月20日(一說是七月八日)清晨,趙基梅率冀魯豫軍區教七旅十九、二十團(一說是二十團)從巨南向曹西北開進,在曹縣西北楊集,與“掃蕩”第七軍分區的商丘日軍騎步第四旅團一個中隊鬼子遭遇,進行激戰,在王道平魯西南遊擊大隊配合下,最後殲鬼子大部100餘人及偽軍70餘人,繳獲戰馬20餘匹。

1942年12月,冀魯豫軍區部隊進行第三次精簡整編,調整軍分區,精簡機關,同時實行主力軍地方化,旅與軍分區合併。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黃敬(兼),副司令員楊勇,副政治委員蘇振華,參謀長閻揆要,政治部主任崔田民,政治部副主任王輝球;後勤部部長傅家選,政治委員韓明。王道平任第五(魯西南)軍分區定曹地區游擊支隊支隊長,政治委員段思英。

1943年2月23日,日軍為掩護偽二方面軍孫良誠部北上接替日軍守備 ,出動數千人,汽車百餘輛,分7路“掃蕩”我東明、曹縣、菏澤地區。

27日,我第五軍分區游擊支隊被敵包圍在曹縣城北李新莊,經過激戰,我指戰員傷亡300餘人。

王司令為部隊嚴重傷亡十分沉痛,不辭辛勞地東奔西跑收集和擴充部隊,半年過後再擴建起數百人的抗日武裝,在化仇恨為力量,為死亡戰友報仇的鼓舞下,一次又一次地打勝仗消滅成百上千的敵人,成為軍分區很有戰鬥力的一支武裝。

由於長年戎馬倥傯,王道平於1940年開始身患肺病,仍繼續堅持工作,1944年3月14日不幸病故。

後世紀念

當時的齊濱縣(今曹縣西北)政府將他的家鄉改稱道平區,以示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