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慶

王進慶

”王進慶先生能解此語,於書於道,理解何嘗不深。 “道可道,非常道”,王進慶先生的書法也是在“悟道”。 在進慶先生的書法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窺見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簡介

王進慶,字若之,別署染翰堂主。1974年生於山西省壺關縣
書家近照書家近照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王金泉書法工作室助教

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山西省教育界書法委員會理事
長治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壺關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入展獲獎情況

2015年入展全國第二屆手卷書法展
2014年“祭侄文稿杯”全國書法大展最高獎
入展首屆“長江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山西省職工書畫作品展二等獎
2013年入展全國第三屆草書作品展
全國首屆“沈延毅”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鐵人杯”書法作品展
“廉江紅橙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農行杯首屆中國電視書法大賽優秀獎
“雲海杯”山西省第十一屆書法臨摹展三等獎
山西省第九屆書法篆刻展
山西省第三屆書法精品展
2012年“凱嘉杯”山西省第十屆書法篆刻臨摹展二等獎
山西省首屆草書展優秀獎
2011年入展山西省第二屆新人展
2010年入展山西省第一屆新人展
2009年入展山西省第八屆書法篆刻展
2008年由我繪製創作、光照助才特教中心全體殘疾兒童集體剪刻的百米剪紙《走進奧運》。經中殘聯力薦,奧組委特批。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主題展中展出。
作品潤格:3000元/平尺

眾說紛紜

灑脫不羈性率真

——書法家王進慶印象
我與王進慶先生同是書協培訓中心王金泉導師工作室學員。我年屆知命,而進慶小我十歲。但他質樸厚道的人格魅力、洋洋灑灑的青春活力、儒雅謙恭的學習態度、灑脫不羈的豪放性情深得大家的愛戴,我也確有同感,以致於我們很快成為摯友。
王進慶先生書法,不僅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精通,篆刻、繪畫亦非常專業。這讓我感到很驚訝,驚訝於王進慶先生的毅力與才華。不經一番慾火涅槃,難有今日之火鳳凰。書譜有言:“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油”。
王進慶先生出生於山西省壺關縣一個農民家庭,條件雖然艱苦,但亦屬耕讀之家,受家庭薰陶,進慶自幼喜歡舞文弄墨,並以優秀的成績考入大學。求學期間,他品學兼優,是校內的文藝骨幹,辦板報、畫壁畫等,其天賦得到了很大的發揮。四年苦讀,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為回報家鄉,進慶毅然選擇回鄉任教,如今可以說是桃李芬芳。然而,進慶卻不滿足於此,在自己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克服困難,進入中國書協培訓中心王金泉導師工作室,研習書法,實屬難能可貴。
王進慶先生年輕聰明,又有一定的功底,加之刻苦用心,深得老師喜愛。王金泉老師是以為個性派書家,他勇於探索實踐,擅以全新的角度詮釋傳統,他的書法追求率真、曠達的大氣象,在書法創作中不為成法所拘,變化莫測,大巧大拙並蓄,“窮變化與毫端,合情理於紙上”。因此,王老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下笨功夫、下死功夫深入傳統,強調無論如何變化,應是建立在傳統技法純熟的基礎之上。否則就是“”、“終落抓禪耳”。
張芝精熟,池水盡墨;鍾丞相入抱犢山十年,木石俱黑;趙子昂十年不下樓;唐太宗夜半把燈寫蘭亭......這些都是古人刻苦習書的例證,也是王金泉老師最愛講最愛書寫的內容。進慶與王老師有諸多相近之處,極具乃師之風。其行草書在王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從“二王”入手,自《聖教序》開始,於《十七帖》及二王手札用功最深。
細讀王進慶先生的行草書法,繼承“二王”帖學一脈,且具有當代書法創作的意識,其書率真而不失法度,有氣勢但又不失韻味,技巧精熟、自然天趣。學習“二王”書法,最怕流於仿製,晉書尚韻,多以手札為主,學者多是在於對其主體風格意識的不自覺及對王書藝術精神的漠視,而只重其形似,框於其規矩。王書之所以千古不朽,在書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首先是因為其破古開新,將自漢代以來的舊體改造成新體。其次,為後世書家找到了可以隨心所欲發揮的載體,使行草書完全成熟。學王書而思創變,這是藝術意識的使然。王進慶先生深諳此理,這也正是其睿智之所在。他師古而不泥古。他認為,學書不能“臨死帖,死臨帖”,特別是唐代以前的東西,慣性的用筆終會造成同類點畫之形態單一,單字結構的定式使作品缺少起伏。抄寫意識的臨習注定作品的平庸化。進慶先生以為,正確的臨習方法是增強創作意識、創新意識。他和我說:“我最佩服王老師對書法創作的解析。即,一副作品中,墨要有濃、淡、枯、燥,字形要有方、圓、長、短、寬、扁、正、斜,線條要有粗、細、絲、塊,用筆要有圓、方、提、按,字距要有疏有密,所謂密不透風、疏可跑馬,行間要有貫氣、行里要有擺動,大小聚散、顧盼避讓、分間布白、輕重緩急,緩則鴉行,急則鵲厲。如此,何愁所書不佳。”王進慶先生能解此語,於書於道,理解何嘗不深。
中國書法在解決了技術層面的問題之後,更重要的便是深層次的精神蘊涵,可以說是玄之又玄。“道可道,非常道”,王進慶先生的書法也是在“悟道”。在師法自然的進程中逐步完善。進慶先生的家鄉山西省壺關縣位於太行山脈深處,這裡山川秀美、峽谷幽深,域內著名的壺關瀑布氣勢恢宏、大氣磅薄,名山秀水滋養了一代代藝術宗師、文苑泰斗。王進慶先生長期浸淫於此,取象於自然,其書奇縱變化,爽氣率真就不難理解了。
在進慶先生的書法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窺見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進慶說:“書法、繪畫、詩詞、歌賦,我都相當感興趣,有了這份偏愛,所以我的文科成績很好,因此,選擇了藝術。三十歲以後,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還是覺得選擇書法作為一個突破口,其實在其他方面我用功也不小。”其言至真至切,我想,功夫是不會白費的,依進慶現在的書法成績,是與其堅實的史學、文學功底分不開的。
除去深厚的文學修養,人品與書品,也已是書法美學中的一個審美原則。歷代書論都認為修養不高書品自然就不可能高,中國人的傳統就是“立德”,《爭座位》帖中顏真卿直言不諱:“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傳說歷史上有不少書家造詣很深,只是因為“德”不足,而被唾棄,如蔡京、秦檜之流。因此,書法乎上,立德為先。王進慶先生書風追求高逸率真,在精神世界裡追求高尚品格和純潔的人生理念。在選擇行草書體上他偏重於追求晉人之美,寫“二王”,取其大朴大美,妙造自然率真之意境。
觀進慶先生作書,展紙濡墨,凝神聚首,提筆揮運,酣暢淋漓,界破虛空,乃至筆澀,絞轉纏繞,筆紙之間,若即若離,形斷意連,刷刷作響,如蠶食桑葉之聲。直到不見墨色,再蘸重啟,抽如雉啄,點如兔擲,乍駐乍起,陰陽變化,虛實自出。循環往復,妙隱其里,至絕妙處,心與神俱往,意與韻想通,令觀者秉氣息聲,如入禪定之境,書畢落款欽印,恰到好處。遂掌聲雷動,快哉,快哉!
習書者,不知者不難,愈知愈難,“學,然後知不足”。王進慶先生年紀尚輕,書法之路還很長,惟願先生一如既往,刻苦用功,臨帖守法,追蹤溯源,積學養氣,不斷汲取,不斷探求,山外是山,天外是天,藝無止境。
侯伯泉
-----------------------------------------------------------------------------------------------------

於動於靜 晉唐進慶

看了王進慶老師的作品固然是二王一路,總個氣韻的表達,都是這樣的,其書法的線條質量跟其深厚的功底是分不開的,這個也是作為王進慶老師與其他年輕的二王書家不一樣的地方,同時這個也是我對於王進慶老師欣賞的地方。而在章法表現上,也是一種講究,這個也是對於傳統書法研究後的一個成果表現。本真的魏晉風韻,我個人覺得做到這點很重要,不做作,不虛偽,不迎合,佛言:真實不虛!這個才是書法藝術的真正要領,王進慶老師在其作品當中呈現出來了這些要領!
另外書法特色獨到之處,還不得不說到王進慶老師線上條的處理上,很是有講究墨色變化,善用變,對要求墨色的運用上,是王進慶老師作品的重要表現內容,再者在運筆過程中,王進慶老師注重筆尖提按、快慢、頓挫等帶來的筆觸細膩變化。就是這樣的豐富的書法元素,才能正在的完成這樣的“王進慶式作品”,帶著鮮明的“王氏”標籤!這樣是獨一無二的,這個才是真正的書法原真回歸!另外在小楷上的話,王進慶老師的作品疏淡飄逸,倚中取勢,行筆沉著而變化自如,起筆虛逆,運筆寓變,收筆力透毫端,高古而不失生動,閒適而不失精緻。宋曹《書法約言》云:“筆意貴淡不貴艷,貴暢不貴緊,貴涵泳不貴顯露,貴自然不貴做作。”王進慶老師小楷,質樸為主,間或艷麗,閒適為主,間或靈動,這也是說明了王進慶老師深得古人精髓的。願王進慶老師在未來對書法探索道路上有著更為精彩的演出!
乙未年秋月程星琰於錦城東隅青雲樓閣
-----------------------------------------------------------------------------------------------------
王進慶先生用大量時間臨古人名帖,從中汲取營養、納為已用。始終遵循著師古而不泥古,師法自然的書藝路線。此次書展王先生通臨的碑帖,神形俱備、自然天成、頗顯各自神韻。特別是通臨曹全碑,氣韻秀麗、正中寓奇、平和簡靜、骨力挺拔舒展、筆勢瀟灑、飄逸多姿、剛柔相濟、深得其精髓所在。書展的小楷書作具有魏晉風神、唐人法度,用筆方圓兼用、書寫沉穩徐緩、筆法精到、拙樸圓潤,拙樸之中寓有靈動,辟開書寫小楷書生硬、呆板之嫌,而表現出一種自然平淡、渾然天成之感。書展的行草書作涉獵二王米芾顏真卿等諸名家,且能出入於法度之中,並有已意的感悟創作。形成線條穩健、起伏跌宕、率意灑脫、揮灑自如、擴張適度、純樸高雅的書風,深得帖學內涵。其寬博暢達、氣息純正、自然意象之美,耐人品味。如能獲小品書作品味,不勝榮幸。
福建省丁炯懷
-----------------------------------------------------------------------------------------------------

書法作品

臨散氏盤臨散氏盤
草書臨作草書臨作
小楷小楷
自作對聯自作對聯
臨《盧鴻草堂十志圖跋》臨《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