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6年獲四川大學化工學院碩士學位,2005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有機化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貢獻
其中,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CuMP催化劑在4000噸/年碳酸二甲酯生產裝置上套用獲得成功,解決了生產碳酸二甲酯的技術瓶頸,達到國際先進行列,使我國成為義大利之後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在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的後續支持下,成功開發出100噸/年CuMP催化劑工業生產技術。催化劑項目獲得科技部“九五”優秀攻關成果稱號,該催化劑同時獲得國家級重點新產品稱號,並已成功套用到了工業裝置上。
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國家“863”計畫和中國石油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碳酸二甲酯替代劇毒光氣與苯酚酯交換反應合成碳酸二苯酯”,經費160萬元。用新型高效錫-鈦複合催化劑和反應分離一體化等過程強化技術,提高DMC的活性和苯酚轉化率。已完成1000噸/年關鍵技術驗證試驗,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可為工業化裝置提供軟體包,突破了國外對我國的技術封鎖,解決了我國聚碳(PC)級碳酸二苯酯產業化的關鍵技術,現通過國家“863”和中國石油驗收。該技術已引起國內20多家大型企業和BAYER、LG等國外公司的關注。本項目已進入5000噸/年中試階段,實施期3年,總投資8000萬元,達產後 年新增銷售31000萬元,利稅6500萬元。該項目的產業化,能夠加速我國聚碳酸酯(PC)的產業化進程,促進碳酸酯行業清潔生產技術進步,推動形成100億元產值的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的產業鏈。
在MDI、HDI等異氰酸酯清潔生產技術方面取得了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覆蓋,其中,尿素路線合成MDI獲得科技部支撐計畫支持,經費180萬元,進一步落實科學院、科技部和相關企業的經費支持500萬元前期工作進展已經與國外同類技術取得同步,現已與中國石油合作已啟動1000噸/年MDI中試,經費3000萬元。
王越研究員已完成及正在承擔的研究項目包括國家科技部“九五”攻關、“十五”863、科技支撐計畫、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畫等國家、省部級項目以及中國石油等大中型企業委託的橫向科研項目,已獲得總計一千多萬元的經費支持。研究團隊於200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優秀青年創新團隊”獎,團隊還連續5年獲得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年度優秀研究小組稱號。
2002年以來,王越共申報中國發明專利18項,其中獲授權3項,省部級鑑定成果4項,發表研究論文20篇,其中SCI收錄8篇,EI收錄4篇。培養指導(含協助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10人。
獲獎記錄
1992年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9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6年獲得“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