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謝古居

王謝古居

南京烏衣巷王謝古居坐北朝南,形制優美,呈現一派“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格調,古樸典雅,溢彩流光。王謝古居是南京夫子廟風景區裡面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景點,該館坐北朝南,形制優美,呈現一派“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格調,古樸典雅,溢彩流光。其主體建築與附屬建築、內部建築與外部建築縱橫交替,相互垂直,緊密相連,構成了一組完整的藝術整體,與夫子廟地區的明清建築風格和諧相揉,協調一致,極為壯觀。

基本信息

概況

(圖)王謝古居 王謝古居

烏衣巷在南京市東南面,三國時是吳國茂守石頭城的部隊營房所在地。當時軍士都穿著黑色制服,故以“烏衣”為巷名。東晉初,大臣王導住在這裡,後來便成為王、謝等豪門大族的住宅區。到了中唐,詩人劉禹錫以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嘆,足見王謝舊居早已蕩然無存。

王謝古居其主體建築與附屬建築、內部建築與外部建築縱橫交替,相互垂直,緊密相連,構成了一組完整的藝術整體,與夫子廟地區的明清建築風格和諧相揉,協調一致,極為壯觀。

該館大門上方懸以“王謝古居”匾額,內分東、西兩個院落。東院內來燕堂堂匾系當代著名書法家沙曼翁書寫,以隸體雜漢簡,筆鋒遒勁有力,象徵著六朝時期“王謝大宅”的風範。

歷史沿革

(圖)王謝古居 王謝古居

1997年,秦淮區人民政府恢復了烏衣巷並重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王謝古居,廣泛收集了一些有關歷史資料、文物,目的在於讓海內外遊客在觀賞之餘,了解東晉時期王導、謝安為代表的王、謝兩大家族和古都南京在六朝時期的歷史概況,緬想當年許多傑出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中所創造出的業績和成就,從而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激發人們的愛國情志。

古居的主體建築為來燕堂和鑒晉樓,另附有王、謝家族陳列、六朝歷史和文化藝術陳列、淝水之戰半景畫室、東晉起居陳列室、六朝書畫、雕塑廳、洛神賦壁畫廳等。樓堂外的牆壁上,還有竹林七賢圖、對獅圖、行樂圖等磚印壁畫,有史料價值和觀賞價值,庭中有建有仿蘭亭的小品式水流觴流杯渠.古居內特請詩書界名流撰寫了記文,楹聯,更增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

規模

(圖)王謝古居 王謝古居

歷經千年的滄桑,烏衣巷已不復昔日的繁華,王謝華堂蹤跡難覓。值得慶幸的是,為了挖掘、展示烏衣巷源遠流長的歷史,南京市秦淮區近年投入巨資,營造了一組嶄新的仿古建築群體———王謝古居紀念館。這組形制優美、古樸典雅的建築,呈現一派“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格調。其主體建築與附屬建築、內部建築與外部建築縱橫交錯,相互垂直,緊密相連,構成了一組完整的藝術整體,與夫子廟地區的明清建築風格和諧相糅,頗為壯觀。

該館大門上方,懸有“王謝古居”匾額。跨入門內,但見東、西兩個院落。東院內“來燕堂”堂匾系書法家沙曼翁書寫,以隸體雜漢簡,筆鋒遒勁有力,頗合六朝時期“王謝大宅”的風範。

展室內陳列有王、謝歷史及其藝術圖片,細細觀覽,如同展閱一軸歷史圖卷。東牆上鑲嵌有從南京南郊出土的《竹林七賢圖》磚印壁畫。院牆外北面,迎文德橋築有“半亭”,鐫以毛澤東錄寫的劉禹錫《烏衣巷》詩手跡,字型灑脫豪放,氣度恢弘。

在東院與西院間有著名的“聽箏堂”模擬建築,這是當年東晉孝武帝駕臨謝氏宅,聽謝安彈奏古箏之地。西院正堂為六朝史展室,展覽圖片集中地反映了六朝時期政治軍事科學醫學藝術等方面的內容。南廂房展出有“畫祖”之稱的東晉傑出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摹本複製品。樓上,闢為秦淮歷史展室,展示了歷史悠久的古秦淮以及近年來秦淮地區的發展、變化。

圖片集

(圖)王謝古居 王謝古居 (圖)王謝古居 王謝古居
(圖)王謝古居 王謝古居 (圖)王謝古居 王謝古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