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王蘭序(1913年2月3日-1990年10月),紡織工業採暖通風技術專家,開拓中國紡織廠空調除塵技術的先驅者之一。建國後他一直從事空調技術工作,在紡織、印染、化纖廠空調除塵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績,特別是在援助緬甸建設棉紡織廠時首次採用冷凍水為冷媒,對解決車間濕熱、改善勞動條件起到良好的效果。
人物生平
1913年2月3日 出生於河北省灤縣。
1931-1937年 在天津北洋大學預科、北洋大學工學院讀書。
1937-1938年 任河北豐潤縣東軸山中學教師。
1938-1941年 任唐山電業公司技術科技術員。
1942-1945年 任唐山振興電機廠副總經理、工程師。
1945-1946年 任南京國民政府經濟部冀熱察綏區特派員辦公處專員。
1946-1948年 任遼寧遼陽紡織廠工程師。
1948-1949年 任上海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機電室工程師。
1949-1952年 任華東紡織管理局工務處工程師。
1952-1969年 任紡織工業部基建局設計公司設備科科長、紡織工業部設計院總通風師。
1969-1972年 湖北安陸紡織工業部“五·七”農場勞動。
1972-1974年 任雲南省輕工業局基建處工程師。
1974-1989年 任紡織工業部設計院暖通總工程師。
1990年10月 病逝於北京。
其它信息
學習歷程
1913年2月3日出生在河北省灤縣安機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其父王善溫,先務農,後與親友合夥兼營曲坊,其母陳氏,是一個溫良的農家婦女。
1931年入天津北洋大學預科,繼而升入北洋大學工學院,1937年6月畢業於北洋大學工學院電機系。
王蘭序從少年時起就酷愛學習,各門功課都優良,青年時代對外語學習尤為用功,這種從小養成的好學精神一直保持下來,到老年時仍孜孜不倦。他對新生事物接受快,好鑽研,勤動手。他從小喜歡無線電,後來裝過無線電及業餘電台收發機,古稀之年對電視機、電腦學習機也饒有興趣,甚至自編軟體,頤娛晚年。
工作歷程
北洋大學畢業後,他本已應聘留校任助教,但因“七七”事變後學校南遷而未去,經同學介紹至河北豐潤縣東軸山中學任代課教師。
1938年底,他考入唐山電業公司,任技術科技術員,做設計工作。1941年其父遭日本憲兵隊特務敲詐,他請求該公司技術科日本人石田設法營救,石田卻乘人之危進一步勒索,不久其父病故,王蘭序也深受刺激,遂稱病辭職離開唐山電業公司。
1941年8月,王蘭序經同學介紹至北京大學工學院任教,僅半年即因病離職回到唐山。
1942年2月,王蘭序與人合辦振興無線電行,後改為電機廠,經營電機修理及製造,自任該廠工程師兼副總經理,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受美貨傾銷,工廠被迫倒閉。
1945年11 月,他經北洋同學吳煥琳介紹至南京國民政府經濟部冀熱察綏區特派員辦公處(在北平)任專員。翌年7月,隨王仲宜(後任遼陽紡織廠廠長、中紡公司東北分公司副經理)赴遼陽,接收日偽遼陽紡織廠。他協助王仲宜恢復遼陽廠生產,建立制度,使生產走上軌道。瀋陽解放前夕,他隨同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東北分公司撤回上海。
1948年6月,他在上海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機電室任工程師。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留任華東紡織管理局工務處工程師。
1950年夏,一家紡織廠發生一起工人因車間高溫炎熱而暈厥的事件,引起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保障產業工人的生命健康,要求迅速改善工廠環境,第一步至少要降低一點高溫高濕車間的溫濕度。當時王蘭序在華東紡織管理局緊急受命解決防暑降溫這個難題。這次偶然又是必然的機會,使這位在北洋大學讀書六年的電機系畢業生,從1950年起轉而從事空調專業,以後還成了這方面的工程技術專家,而當時國內空調專業尚屬空白。
研究歷程
王蘭序日夜兼程,調查研究,查閱資料,擬定上海20多個紡織廠防暑降溫規劃。針對各廠的具體情況採取遮陽隔熱、加強通風、調節噴霧、減少熱源等綜合措施,改善車間勞動條件。防暑降溫工作由紡織局領導與總工會發動民眾相結合,王蘭序負責研究方案,擬定計畫和分析總結等技術領導工作,並編制《降低車間溫度工作總結報告》呈報紡織工業部。其時紡織工業部召開降溫工作會議,由他擔任副組長,起草會議報告,形成檔案下發各地,推動了全國紡織廠夏季降溫工作。當年僅上海就按他擬定的規劃由國家撥款300億元(舊幣)採取緊急措施,翌年,車間溫度普遍下降3-5℃。
社會貢獻
紡織界權威的空調技術專家
王蘭序從事紡織廠防暑降溫工作,開拓我國紡織工業的空調技術,如採用集中式空調系統,奠定紡織工業空調設計技術的基礎,為改善老廠車間工人勞動條件,以及為以後的新建工廠設計發揮重要作用。他還親自研究設計上海苧麻廠的除塵設備。他本人也成為紡織界有權威的空調技術專家。
在這期間,他在《紡織建設》和《中國紡織》等刊物上陸續發表《紡織工廠噴霧設備》、《上海各紡織廠溫濕度調節工作的經驗與計畫》、《紡織工廠冷風機的設計原理和運用》和《如何掌握空氣調節技術》等文章,指導當時全國紡織業空調技術。
對各地紡織設計單位的指導作用
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前夕,國家準備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1952年9月紡織工業部成立設計公司,從各地紡織管理局抽調一批技術幹部。同年10月,王蘭序奉調至紡織工業部基建局設計公司,負責採暖通風設計技術領導工作,一直到1989年退休時止。曾歷任設計公司設備科長、紡織工業部設計院總通風師、暖通專業總工程師等職。
從1952年北京第一棉紡織廠設計開始,王蘭序組織領導了北京、鄭州、石家莊、西安、牡丹江等共500萬紗錠新廠的暖通空調設計。在工廠設計中吸收蘇聯援建的哈爾濱亞麻紡織廠設計經驗,首次進行各專業一起參加的綜合、整體工廠設計,採用集中空調和送迴風氣流組織系統,風道與廠房柱樑結構相結合,空調與生產、安全衛生相結合,使新廠面貌一新。印染廠暖通設計採取車間全面送排風和局部送排風相結合的氣流組織,解決車間高溫和結露滴水問題。紡織廠除塵方面,採用塵室—布袋濾塵系統,取消塵塔,提高除塵效率,大大改善車間和周圍環境。以後新廠設計中又以塵籠濾塵器取代地下塵室。
王蘭序重視技術標準化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制訂暖通設計統一技術措施,編制通用圖,這不僅提高了設計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設計質量,對各地紡織設計單位也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在援外工作時的貢獻
在五六十年代,王蘭序作為援外技術專家組成員多次被派往國外。1954年在援建緬甸直邁紡織廠時,他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提出,用冷凍水代替國內習用的深井水作空調冷媒。實施後車間不僅溫度下降,而且濕度也相應降低,原棉含水率降低,工藝和操作條件都有很大改善,創下產品質量優等,暢銷市場,當年盈利的奇蹟,超過早兩年美國興建的紡織廠。1958 年他去越南,在河內、南定、海防等地考察和選擇紡織廠廠址。1960年他又參加南定紡織廠工作組,成績卓著,獲越南政府援予的友誼獎章和越南政府總理頒發的獎狀。1961年他被派往古巴。1962年又被派往朝鮮援建新義州紡織印染廠。他在國外傳授技術、進行技術和援外設計工作都圓滿完成任務,深受受援國好評。
其它
1964年10月他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69年王蘭序隨大批下放幹部到湖北安陸“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調雲南省輕工業局基建處任工程師,1974年調回紡織工業部設計院,繼續擔任暖通技術領導工作。返院後,為儘快了解空調技術發展的情況,他深入到上海、青島、南京、清江等生產第一線作新技術調查,同時大力支持設計人員進行調查研究,總結經驗,設計帶排氣井的印染廠房,解決印染廠凝霧滴水這個技術難題。
70年代以來,中國化纖工業有了大的發展,王蘭序與設計人員一起研究解決化纖廠空調通風方式、絲束冷卻、排熱等新課題,並研究在滌綸紡絲中借鑑丙綸紡絲機空調技術。王蘭序積極支持為消化吸收國外引進空調除塵設備的試驗研究工作,取得成果後大力組織推廣套用,以提高效率、節約能源,使我國空調除塵技術上一個新水平。此外,他還組織研究改進空調氣流組織(如採用下送上回、中送上回),以減少風量和冷量,節約能源。這項工作他在退休後仍敦促總結經驗進行推廣。
社會評價
行業權威
王蘭序為人忠厚,謙遜有加,工作中兢兢業業,誨人不倦,熱愛事業。他對通風技術有很高的造詣,實踐經驗豐富,不僅在紡織界頗有權威,在其它行業的暖通空調技術人員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有關通風除塵方面的重大問題,多次邀請他諮詢研究。他歷任中國建築學會暖通空調委員會委員、暖通空調學術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製冷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北京土木建築學會第五屆理事會設備專業委員會委員。1980 年他擔任國際製冷學會NOE1組學術委員,通過中國製冷學會完成了IIR規定的國際學術交流任務。
老驥伏櫪
1989年退休後,他仍擔任中國紡織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紡織工業部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空調專業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王蘭序退休後雖年事已高,身體欠佳,仍一心一意關注設計院的工作,為紡織工業建設事業積極地出謀獻策,對空調設計與發展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如總結推廣節能氣流組織,解決空調設計與冷凍設計的銜接問題,採用懸掛式空調送風箱解決老廠改造中空調配套問題,以及積極開展暖通科研工作和培養新生技術力量等。這些寶貴的建議,雖在他在世時尚未完全實現,但使後來人得到教益。
主要論著
1 王蘭序.從照明調查談如何增進照明的效果.紡織建設,1950,3(4):40-42.
2 王蘭序.紡織工廠的噴霧設備.紡織建設,1951,4(3).
3 王蘭序.紡織工廠冷風機的設計原理和運用.紡織建設,1951,4(5).
4 王蘭序.如何掌握空氣調節技術.紡織建設,1951,4(7).
5 王蘭序.上海各紡織廠溫濕度調節工作的經驗與計畫.中國紡織,19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