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欽[北宋新喻王欽若]

王若欽[北宋新喻王欽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欽若(962-1025),字定國。北宋新喻人(今新余東門王家人)。官曆三朝,曾前後三次為宰相(包括一次為副宰相),脖子一長有一肉瘤,時人目為“癭相”。他從小很聰明,會讀書作文。他十八歲那年,宋太宗率軍進兵太原,他作《平晉賦論》進獻皇上。後為開封某門客作有一屏聯曰:“龍帶晚煙歸洞府,雁拖和色過衡陽。”受到人們的稱譽。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中了進士。據說,當時在殿試中還考了第一名,中了狀元;只因他與同中一甲的袁州窗友許載兩人太高興了,縱情喝酒,袒腹失禮,太宗怒,下旨再試,丟了狀元。因王若欽聰明,“智數過人”,在他為官的三十多年中,好使鬼把戲,在好些事情上表現“奸邪險偽”,時人稱他為“五鬼”之一。“奸邪險偽”鬼把戲王欽若的“奸邪險偽”表現在那裡?現主要根據《宋史.王欽若傳》舉幾個例子。

一曰投機取巧,邀他人之功為已功。

二曰迎合帝意,大搞荒誕無稽的迷信活動。

三曰挑撥離間,讒語傷人打擊政敵。

四曰金蟬脫殼,嫁禍於人。

五曰有功搶為自己,有罰歸咎他人。

王欽若諸於上述的“奸邪險偽”,大中祥符七年馬知節與王一起大樞密院任事時,馬普當著真宗的面進行揭露醜詆,普使王一度罷了宰相;但因王能委曲、巧合帝意,賣力為真宗上玉皇尊號、建祥源觀等等,而王本身從年幼起就崇信道教,(年青時,在宜春的湖崗寺和奉新林書院讀過書,這兩地都是當時有名的道教所在地,可能深厚影響),特別是當了大官後,更“好神仙之事”(著有《天書儀制》、《五嶽廣聞記》等書,校刊道書數百卷),“情人眼裡出西施”,因此真宗對他有種特殊感情,罷相後不久,又官復原職,重登相位,他的齷齪行徑不能得到徹底揭露。真宗死,仁宗即位,欽若又獻《遷敘圖》,論述“平時百官敘進,皆有常法”,得到仁皇欣賞,加上太后從中賜以青睞,欽若仍得為宰相,並封為冀國公,恩寵日隆。欽若最後染疾歸家,“帝臨問,賜白金五千兩”,既卒,贈太師、中書令,諡文穆,錄親屬、親信二十餘人入官。“國朝以來宰相澩恩,未有欽若比者”。在此情況之下,欽若的齷齪得徑更得不到揭露。只是到了以後,仁宗的頭腦冷靜下來宰相可能聽到各方的反映,他自己也有所覺察、體驗,才對輔臣曰:“欽若久在政府,觀其所為,真奸邪也。”皇帝老子開了口,當時色正不邪的宰相王曾才對仁宗曰:“欽若與丁謂、林特、東彭年、劉承(土加圭),時謂之‘五鬼’。奸邪險偽,誠如聖諭。”

王欽若雖為“五鬼之一”,但也做過一些好事。他與楊億等主持修纂的《冊府元龜》大部頭類書,對宋前史籍的輯佚和校勘工作便很有價值。他中進士後為亳州判官、監會亭倉時,一年天久雨,谷難乾,倉司以老百姓送來的谷不乾拒絕收納。好些人遠道送來因候收糧盤纏完了,真是發急。欽若了解到這情況,令倉司全部收下。為使這筆谷不致霉爛變質,在另放一處的同時,又奏請凡來倉要糧者,不分先後,一列先支濕谷。真宗見疏大喜,說他有相才,改判三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