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羲之愛鵝故事
羲之愛鵝:在民間可謂家喻戶曉。據《晉書 ·王羲之傳》記載:會稽有一個孤老太太養了一隻好鵝,想要賣掉可是沒人要。王羲之聽說了,就邀了朋友打算前去觀賞。老嫗聽說王羲之要來,就殺了鵝準備款待他,王羲之一到,見鵝已死,感嘆而歸。又山陰縣玉皇觀有個老道士,希望得到一本王羲之手書的《黃庭經》,但右軍大人名滿天下,又怎會賣一個老道士的人情?幸好他得悉王羲之愛鵝,遂精心調養一批良種白鵝,每日於王羲之與友人郊遊處放養。王羲之終於“偶然”碰見了這群白鵝,十分驚喜,便想要買下白鵝,道士說:“你只要給我寫一篇《黃庭經》,我就將這些鵝悉數相贈。”王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歡喜異常。這篇書法世稱右軍正書第二,後人更是由於這個典故,便有將《黃庭經》稱作《換鵝帖》的。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中所寫“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便是引用這個典故。
王羲之喜愛養鵝,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為關鍵的是,他從鵝的體態、行走、游泳等姿勢中,體會出書法運筆的奧妙,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他認為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方能使精神貫注於筆端。
“羲之愛鵝”後來被當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體現,後人將其與“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鶴”並稱,是為“四愛”。“四愛”的題材常常出現在明清以至民國的瓷器和繪畫中,以表現文士高士風雅清逸,迥出塵俗的超然情志。
出處
《晉書·王羲之傳》列傳 第五十。
原文
王羲之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息彌日 。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王羲之愛鵝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注釋
會稽(kuài jī):古地名,今浙江紹興。
《道德經》:相傳為老子的著作。
命駕就觀:立刻前往觀看。
命駕:命人駕車馬,引申為立刻動身。
命:命令。
駕:駕車。
就:前往。
彌日:整天。
彌:充滿。
市:買。
固求市之:堅決要求買了這些鵝去。
固:堅決,堅持。
市:買,這裡作動詞用。
籠:用籠子裝。
任率:任性、率真。
譯文
王羲之生性喜愛鵝,會稽(今紹興)有一個老婦人養了一隻鵝,擅長鳴叫,王羲之要求買下來卻沒有得到,就帶著親友駕車前去觀看。
老婦人聽說王羲之即將到來,就把鵝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為此嘆息了一整天。又有山陰(今紹興)一個道士,喜歡養鵝,王羲之前去觀看,心裡很是高興,堅決要求買了這些鵝去。道士說:“只要你能替我抄寫《道德經》,我一定把整群鵝都送給你。”
王羲之高興地寫完,用籠子裝了鵝帶回家,感到非常高興。他任性率真的情況就是這樣。還有一次,他到學生家去,看見人家的篚木矮桌潔淨光滑,就在上面寫起字來,一半楷書,一半草體。後來那位學生的父親無意中把這些字給颳去了,他的學生懊悔了好幾天。他的書法在當時就很被世人看重,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稱:“我的書法和鍾瑤相比,可以說不相上下;和張芝的草書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經寫信給人說:“東漢張芝臨池學寫字,池水都變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這樣沉迷於書法,也不一定比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