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經郭,男,1926年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石樑河鎮樹墩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2年,東海人民針對日偽軍發動的殘酷掃蕩和蠶食,開展了反蠶食,保衛抗日根據地的艱苦鬥爭。就在這一年,16歲的王經郭和村裡的其他熱血青年一起,投入了抗日鬥爭的洪流。王經郭參加了村民兵組織,擔任村公安員。不久,擔任村民兵隊長。
生平
樹墩村所在的河南區東部邊沿是游擊區,離沙河、董馬莊、大興莊等敵人的據點很近。敵人經常出來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嚴峻的對敵鬥爭面前,王經郭帶領民兵站崗放哨,同敵人展開機智勇敢的鬥爭。同年,王經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成為樹墩村對敵鬥爭的帶頭人。革命歷程
1946年,王經郭調到東海縣委組織部工作,任組織幹事,因工作需要,常駐磨山區澇枝村。1947年8月,王經郭調任臨洪區任組織委員,職務變了,擔子重了,但他堅持原則,認真踏實的作風始終沒有變,深受領導和同志們的信任和好評。
1949年,隨著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戰略大反攻。為配合大軍南下,中共從解放區調配了大批優秀的地方幹部隨軍南下,加強新區工作。2月,王經郭被組織確定為南下浙江的幹部之一。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培訓,4月下旬,王經郭隨解放大軍橫渡長江,一路風塵進軍浙江。6月12日到達浙江省臨海縣。
在我大軍壓境的形勢下,經過地方黨組織的積極工作,臨海縣城實現了和平解放。而在臨海縣的許多鄉村,國民黨軍殘部及地方土匪惡霸仍然異常猖獗。特別是沿海地區,國民黨浙江省保全副司令王雲沛率兩個團1400餘名殘兵,1949年5月逃竄到杜橋一帶,與國民黨臨海地方武裝相互勾結,企圖喘息休整,再到沿海島嶼與人民頑抗到底。
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一軍六十二師以兩個團共6個營的兵力,在人民地方政府的武裝力量配合下,開始解放杜橋的戰鬥。台州地委和臨海縣委根據部隊首長關於“地方黨委也要立即組織力量,前去杜橋,配合部隊籌集糧草,做好接管工作”的要求,抽調了王文揚、徐勝君、王經郭等12人,隨軍去杜橋。經達近5個小時的激戰,解放杜橋的戰鬥於23日上午9時勝利結束。
杜橋解放後,王經郭和其他地方幹部一起投入了接管工作。由於大部隊已開拔,區鄉的基層政權尚未建立,民眾也還沒有充分發動,一個區僅配備10來名地方幹部,而面對的土匪卻往往有數百人之多。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鬥爭形勢十分嚴峻,以南下幹部為主的區鎮幹部克服了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的困難,團結一致做好工作。
自離開家鄉到臨海後,王經郭始終以高昂的鬥志投入工作。杜橋解放後,他擔任塗桃區委宣傳委員,兼任塗桃鎮鎮長,負責塗桃鎮的全面工作。往往是白天籌糧,晚上剿匪。
8月中旬的一天,區委得到了土匪王順寶的活動情報,決定當晚前去清剿。晚9點許,在區委王文揚書記的帶領下,范月祥、董學禮、朱紀美、王經郭等一行10餘人出了鎮區,急速往西而去。王經郭手提盒子槍,將木製的槍殼別在後腰皮帶上,緊緊跟著帶路的王振揚。
南方的田野阡陌縱橫,常用石條橫在溝坎上以便行走。南下幹部對這種路很不習慣,一踩到石條就會弄出響聲,夜晚行動容易暴露目標,也影響了行軍的速度。當隊伍走到杜橋村西邊上橋的路廊附近時,帶路的王振揚轉到路邊小便,這樣王經郭就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邊。接近路廊,路邊稻田裡突然發出一聲槍響,王經郭突然感到胸前左側被撞擊了一下,一股鮮血隨之湧出。
聽到槍聲,范月祥立即端著機槍朝稻田裡掃射,其他同志也一齊開火,很快壓住了土匪的勢頭。大家趁機追擊,擊斃匪徒一1人。
王經郭在同志們的護送下火速返回鎮裡,被送到診所,醫師連夜進行搶救。但由於缺乏必要的醫療設備,再加上出血過多,第二天上午10時,王經郭就犧牲了。年僅23歲。烈士的遺體先在當地安葬,1953年由烈士的遺屬運回東海縣老家。在浙江省杜橋鳳凰山烈士陵園內,還留有王經郭烈士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