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現任安徽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安徽省“皖江學者”特聘教授,副校長,有機化學省級重點學科、有機化學博士點學科負責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在稀土金屬有機化學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和創見,取得了一系列有意義的研究成果,先後在國際性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在國際性重要雜誌Organometallics, J. Org. Chem.; Org. Lett.; J. Chem. Soc.; Chem. Commun.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近期首次發現一個新型稀土金屬-氮鍵均裂反應,該反應為稀土金屬-氮鍵共價性特徵提供了實驗證據,並發展了一種合成二價稀土金屬有機絡合物的新方法,發展了多個單一組分極性單體聚合反應催化劑,已申報中國專利兩項,獲授權專利3項。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學術論文被同行引用100多次。近年先後受邀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1次,分組學術報告3次,全國性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4次,其中邀請報告1次。並受邀撰寫《稀土金屬有機化學》學術專著第八章(2004年出版)。先後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1996年),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2000年),安徽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1999年)。2001年起任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教授,2002年5月起任中國科技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近4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在研項目兩項),安徽省優秀青年基金項目2次(其中1次滾動支持),及其它省部級基金項目多項項。先後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20多名,正在培養博士生4名,碩士研究生10名。
人事任免
2018年6月,王紹武同志任安徽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免去其安徽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職務 。
所受教育
1981年9月 - 1985年7月 安徽師範大學化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9年9月 - 1992年7月 安徽師範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6年9月 - 1999年8月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博士研究生,獲哲學博士學位
職稱職位
1985年7月 - 現在 安徽師範大學助教,講師,教授(1999年)
1999年10月 - 2000年8月,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2002年5月 - 現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2003年9月 - 現在 安徽師範大學有機化學博士點學科負責人,博士生指導教師
2004年1月 - 現在 安徽省高等學校首批“皖江學者”特聘教授。
2004年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教技函 [2005]35號
2006年9月 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人部發 [2006]96號
主持項目
“稀土金屬胺基配合物引發的二級胺脫氫反應及套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5萬元,2011-01至2013-12,項目負責人
“含稀土金屬-氮鍵配合物引發的新型醛歧化反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萬元,2007年1月-2009年12月,項目負責人
“新型連續稀土金屬-氮鍵斷裂/攫氧反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3萬元,2005年1月-2007年12月,項目負責人
“新型稀土金屬-氮鍵均裂反應中的電子、立體及氧化還原電勢效應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50萬元,2005年1月-2007年12月,項目負責人
“新型稀土金屬-氮鍵斷裂單電子還原反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5萬元,2003年1月-2005年12月,項目負責人(結題)
“新型稀土金屬-氮鍵反應性研究”安徽省優秀青年基金,10萬元(滾動支持),2004年-2005年,項目負責人(結題)
“新型立體位阻絡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反應性”安徽省優秀青年基金,10萬元,2002年-2003年,項目負責人(結題)
“新型立體位阻誘導單電子還原反應”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2.0 萬元,2002年4月-2004年4月,項目負責人(結題)
“橋聯 雙茚基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性質研究” 國家外國專家局引智工程項目,2.0萬元,2002年-2003年,項目負責人(結題)
“IIIB 、IVB 族元素雙橋茚基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及反應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0 萬元,2001年-2003年,項目負責人( 結題 )
研究領域
金屬有機化合物合成方法學
有機合成
烯烴轉化反應催化劑
新型稀土金屬-氮鍵反應
獲獎情況
葉鍾文,王紹武,余永飛,等,“稀土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合成、結構與性質”,1996 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紹武,馬懷柱,葉鍾文,沈富仁,等,“稀土金屬配合物的研究-合成、性質與結構”,2000 年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王紹武,葉鍾文,沈富仁,等,“鑭系金屬配合物的研究-合成、性質與結構”,1998 年安徽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 年12 月獲“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