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衣錦還鄉

《王熙鳳衣錦還鄉》是清代文學家所寫的簽文之一。

簽文原文

王熙鳳衣錦還鄉(1)
去國離鄉二十年(2),於今衣錦返家園。
蜂采百花成蜜後(3),為誰辛苦為誰甜?
行人至(4)。音信遲。訟宜和。婚再議。

簽文注釋

(1)王熙鳳衣錦還鄉:簽上所題這句話,來自第54回中女先兒所講的《鳳求鸞》故事,故事中的公子恰巧與王熙鳳同名。不過第54回中兩次說是殘唐五代故事,這裡則說成是漢朝的。衣錦還鄉,本是功成名就、穿著錦袍回家鄉的意思,這裡暗示殮衣裹體,屍返金陵
(2)去國離鄉:離開故鄉。國,都邑。書中說王熙鳳自幼離開娘家南京,到她死時估計已有二十年時間。
(3)“蜂采”二句:唐代羅隱《蜂》詩:“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與《好了歌注》中“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是同一個意思。
(4)“行人至”四句:前兩句暗示王熙鳳知道趙姨娘死後被陰司拷打,促使她自己“懺宿冤”時已經太遲了。“訟宜和”是所謂“勸善懲惡”的話,因為王熙鳳曾包攬獄訟,害死人命。“婚再議”,指王熙鳳死後賈璉平兒扶了正,或指其女兒賈巧姐婚事的變化。

相關評說

《紅樓夢》80回以後為續補文字,非曹雪芹所作。在曹雪芹佚稿中,王熙鳳的命運與續書所寫不同。此外,第15回中王熙鳳曾自稱“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事,我說要行就行”,在續書中也翻案了:續作者先是讓她見鬼,然後由疑畏而迷信,由迷信而懺悔。藉此宣揚天理昭彰,果報不爽,進行懲惡勸善的說教。這也與佚稿中寫的“王熙鳳知命強英雄”不一樣。
簽中四句詩錯成“先”、“元”、“鹽”三部韻,這對於騙人的迷信宣傳品來說還算不了一回事,但內容至少應該寫得像一個簽。可是不然,其中只有“衣錦還鄉”一句表面上還是好話,詩的後兩句以及末了12個字,即使就字面看也不是什麼吉祥語,這是不能寫在“上上大吉”的簽子上的。這種地方,十分不合情理。

作者簡介

高鶚(約1738~約1815),清代文學家。字蘭墅,一字雲士。因酷愛小說《紅樓夢》,別號“紅樓外史”。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祖籍鐵嶺(今屬遼寧),先世在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時喜好冶遊,中年一度在外課館。他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對詩詞、小說、戲曲、繪畫及金石之學十分通曉。詩宗盛唐,詞風近於花間派,寫文章“辭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誠”,強調以意為主。他熱衷仕進,累試不第,1795年(乾隆六十年)始中進士。歷任內閣中書、內閣侍讀等職,在任時以“操守謹、政事勤、才具長”見稱。晚年家貧官冷,兩袖清風,雖然著作很多,卻多未及問世就去世了。一般認為,長篇小說《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高鶚所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