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源(1648―1710,字昆繩、或庵。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清初思想家。明亡後,長期活動於江淮地區。中年遇李於京師,改習顏學,成為顏(元)李(塨)學派的成員。著有《平書》、《居業堂文集》等。《平書》未單獨刊行,書稿由李訂正,刊行時更名《平書訂》。
思想主張
王源重視經世致用之學,其經濟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平書》中。其田制思想是土地官有,惟耕者有其田,士商工官不得占有土地。在商業問題上,反對重本輕末,主張提高商業在社會上的地位。取消一切繁苛的商稅,統一按照商人的利潤和資本的多寡收稅。還提出商人按資本分為九等,稅額達到一定標準的授予九品至五品爵。在貨幣問題上,主張不得以銀為交易,民間交易實行物物交換和以錢交換並行,至於鈔法則以為必不可行。其貨幣思想比較混亂,既主張銀具有貨幣職能,又提出限制銀幣流通。
其子王兆符(龍篆;隆川)為方苞執友.見(嚴文郁《清儒傳略》15頁),父子均與蔣衡(湘帆;拙存)有故,二人之喪,蔣氏有力焉:君(蔣衡)之病由經理王氏喪葬致勞而劇。王隆川者,吾邑昆繩君之子也。君既得古文法於昆繩,以兄之子妻君,昆繩、隆川先後卒,君日徒步數十里營護其後事,復為孤子營衣食,而王氏以安。方望溪謂王兆符所排纂周官及詩文若干卷,蔣君湘帆為編錄而藏之,俟其孤之長而授焉者是也。(翁方綱〈金壇蔣氏三世合傳〉)